文章图片1

写在前面的话

转眼间,47年的时光匆匆流逝。

转眼间,又到了唐山24万罹难同胞共同的祭日:7月28日。

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内,有四组长500米的纪念墙,上面镌刻着罹难24万同胞的姓名。

唐山大地震罹难者纪念墙,墙高7.28米,代表7月28日,墙体距水面19.76米,代表1976年。

24万逝者名字的雕刻者之一的孟庆江说:“建设地震纪念墙是唐山人的特定需求,它给地震遇难者找到了家,这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名字,能够让老百姓面对面与逝去的亲人交流,表达思念情感。让逝者安息,让生者安心!这就是我做这件事的全部意义。”

为了不忘却的纪念,我几次来到这里,轻轻的来,再轻轻的走。

我不敢直视那一个个用刻刀雕出来的名字,因为,那里有我两位亲人的亡魂。

同样,我也不敢直视那些极力压抑悲痛的悼念者,因为他们的眼中同样装满泪水。

我怕,我们这些如七月暴雨般的泪水倾盆时,惊扰到天边素裹的云。

为了不忘却的纪念,我写了100余篇文章祭奠、追忆、歌颂、反思……

为了不忘却的纪念,今天,我还要再说说那个红五星和那个红十字,一个绿色,一个白色。

文章图片2

五星与绿色——生命的颜色

北京军区、沈阳军区、空军、海军、铁道兵、工程兵、基建工程兵和各军(兵)种、大军区所属医院的10万名指战员参加了唐山抗震救灾。

他们冒着余震危险,抢救出成千上万名群众和大量国家财产,承担了抗震救灾中最危险、最紧急、最困难的任务,稳定了社会秩序,帮助灾区人民建起了上百万间简易住房和第一批商店、医院、学校,为灾区的恢复重建立下丰功伟绩,在唐山人民心中树立起一座不朽丰碑。

7月28日上午11:30,北京部队坦克某师从西北方向进入唐山市区,其他部队分别由西南、西、东北方向陆续开进灾区。

为更好地指挥部队抢险救灾,北京军区前线指挥部先于大部队赶到唐山。

在迅速勘察灾情现场后,他们结合唐山市的地形特点和部队进入方向,分三路部署了救灾兵力:

南部(市区新华路以南,包括丰南县)由51304部队负责;北部(市区新华路以北)由52857部队和52831部队负责;东部(陡河以东,包括矿区)由81054部队和81043部队负责。

在吊车等大型救灾设备到达之前,部队主要凭借铁锹、铁镐、铁棍等工具进行扒挖,有的甚至是徒手而战。

文章图片3

驻唐部队本身是受灾单位。他们一方面组织自救,一方面作为救灾大军的一部分,率先投入抢救工作。

某部一位副师长的三个孩子被压在楼里,他从倒塌的楼房中脱险后,顾不上自己的孩子,立即组织部队抢救群众。

无线电连副连长芦全林,顶着烟尘冲上了河北矿冶学院倒塌的楼房,在残墙断壁间攀爬,抢救被压在里面的师生员工。

没有应手工具,他就用木棍撬,用手抠,手指磨破,指甲盖掀开,一直坚持战斗,因精力不支晕倒在现场。

驻唐山某部“太原登城先锋团大功连”得知白海明小朋友被埋压在楼房的最底层,立即跑步赶到现场,分成四组,轮流作业,由两侧急速向埋压地点掘进,很快挖出了一个洞口。

洞内尘土飞扬,战士们怕呛着孩子,泼一次水,扒一层土。

这时,又一次余震袭来,残墙断壁纷纷倒塌,一块水泥板急速向下滑动,一位战士不顾危险,冲上去用肩膀顶住水泥板,又一位战士用身体紧紧的顶住了松动的砖垛。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扒救,小海明终于脱险。

文章图片4

沈阳部队某部“尖刀连”于7月29日凌晨赶到唐山。为抢救华新纺织厂的一位女工,一排排长王宝同志带领全排战士奋战两个小时,将埋压在废墟下长达30个小时的女工救出,王宝同志因过度疲劳晕倒在地。

北京部队某部红二连在唐山火车站执行抢救任务。

震后的唐山车站,两层高的候车室全部倒塌,呼救声不时从废墟中传出。

首都钢铁公司工人赵前民为抢数旅客,自己被埋压在候车室里。

因为埋得深,战士们用三个多小时,清除大量的碎石乱砖,扒开一个洞口,发现赵前民的右腿压在了水泥预制板下。

抬不动水泥板,用千斤顶也顶不起来。此时,余震又一次袭来,砖石瓦块从残墙断壁上纷纷落下。

赵前民见状,说:“实在不行,把我的右腿锯了吧!”战士们说:“你是炼钢工人,不能没有腿!”

大家决定采取从下面凿断水泥板的办法救出赵前民。

九班班长吴冲树先后八次钻进二米多深的洞内,用钢钎铁锤敲打水泥板。

九个小时后,水泥板被砸穿,钢筋被全部锯掉。赵前民被安全救出。

文章图片5

北京某部坦克六连在唐山机车车辆厂一带执行任务时, 得知一个孩子被压在医院楼底。

他们立即赶到现场,发现孩子被压在楼房最底层的水泥预制板下。

水泥板上堆积着十几米高的钢筋水泥构件,必须把它们全部搬掉,才能救出孩子。

当时,一无工具,二无机械,战士们就用双手抠,用绳子拉,用木棍撬。一昼夜的奋战过后,先后有七名战士晕倒。

第二天上午,上级抽调两台吊车支援。

为保障孩子生命安全,战士们在洞内支起五个千斤顶和七个砖垛。为了增加孩子体力,营连干部爬进洞内送水,送葡萄糖。

经过五十六个小时的顽强奋战,董小明小朋友终于安全脱险。

文章图片6

8月4日,震后第八天。

某部装甲步兵团九连的指战员们,在开滦医院大楼的废墟上扒挖,呼喊,耐心的寻找生命奇迹。

透过倒塌的楼板缝隙,一位年轻人微弱的呼救声传来。

九连战士立即向指挥所报告。副团长带着两个连队火速赶到,北京军区装甲兵副司令员、副师长和辽河吊车队也很快赶到现场。

大家密切配合,在瓦砾堆上开出一条十米多长的沟,吊起了一层层断裂的楼板,挖出两米深的一个救援洞口。

经过六个小时的连续奋战,在废墟下埋压了181个小时的开滦矿工王树宾被成功救出。

文章图片7

8月9日,震后第十三天。

北京部队某部“博山英雄连”的全体指战员,在唐山商业医院废墟上展开抢救。

在基建工程兵六十一支队的配合下,抢救人员搬开了五十多块水泥板,清除了五十方的碎砖乱石,才挖开一个十厘 米的小洞。

一个战士俯身向里面连声大喊:“有人没有?”

里面传出了一个妇人的微弱呼救声。

军、师、团的首长闻讯赶到了现场,迅速组织抢救突击组。他们担心使用工具可能会伤及待救者,就用手小心的扒开水泥板上的浮土和周围的碎砖石。

连长张克钦等十二名同志,用肩膀先后扛起三块水泥板,五班班长李伟等四名同志徒手扒掉病床西侧的断墙,终于看到了压在病床下长达303个小时的卢桂兰。

文章图片8

据不完全统计,在震后十几天时间内,中国人民解放军救灾部队共救出群众16400余人。

震后的一段时间内,马路边、空场内、废墟旁,到处都是遇难者的遗体。

当时正值盛夏,尸体迅速腐烂发臭,如不迅速清理掩埋,必将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

关键时刻,广大指战员不顾个人安危,在基本没有有效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手抱肩扛,昼夜突击,将临时掩埋的尸体运出市区,一边集中消杀,一边集中掩埋。

截至8月28日,共有70000余具遗体得到妥善处理。

强烈地震造成中国人民银行唐山分行新华中路办事处金库倒塌,金库内保管着90余万现金。

某部七连一排奉命执行任务。

经过一天一夜的扒挖清理,全部账册资料安全完整,全部现金与账目分毫不差。

到10月底,整个救灾部队共挖掘和清理仓库、商店四百个,抢救出的各种物资价值8.9亿元,清理粮库三十个,涉及粮食2200万斤。

文章图片9

红十字与白色——天使的色彩

据不完全统计,震后唐山地区和唐山市急待救治的伤员总数达703600余人,其中重伤员164000人。

这些伤员的伤情严重而复杂。据抢救时现场汇总分析,骨折人数最多,占受伤人数的50%以上,排名第二位是软组织损伤,包括周围神经损伤,约占30%,第三位的是挤压综合症等,约占20%。

强震后,大量伤员遍布灾区城乡。大部分伤员的伤口混进了泥土和其他污物,未得到及时处理,在很短时间内化脓、恶化,伤口感染和饥渴的折磨,越来越多的伤员感受到死亡的第二次威胁。

灾区城乡幸存下来的医护人员,包括各级医疗、保健站的大夫、护士,以及受过战地救护训练的厂矿卫生骨干,以最快速度投入到抢救伤员的战斗。

文章图片10

北京部队255医院在地震中受到极其严重的损失,楼房全部震毁,平房大部倒塌,三分之一的人员牺牲,最先脱险的只有四十余人。

他们克服难以想像的困难,对陆续送来的大批受伤群众,进行了包扎和医治。

当他们获知市外办有外国友人负伤,急需抢救时,马上派出医疗组,几十名受伤的外国友人得到及时治疗。

该院护士李爱玲,头部、腿部受伤,同事们给她拿来止痛针,她却把止痛针注射在一个受重伤的老大爷身上。

军医孙喜梅,两根肋骨被砸断,仍在坚持抢救伤员。到晚上,她悄悄的用胶布把伤处作了固定,又一声不吭的继续投入到救护工作中。

救护伤员急需药品和敷料。路小代等五名女战士砸开药房窗户,从屋内把药械传递出来。

地震当天,该院全体医护人员共救治受伤群众三百余人。

文章图片11

地震刚过,就有大批伤员被陆续送到北京空军部队唐山机场,最多时,每天达几千人。

机场卫生队27名医护人员就地取材,用手电筒照明,用过滤后的盐开水消毒,用针麻止痛,在简陋的条件下进行手术,救治了五千多名伤病员。

卫生队长冯天泰,家里三个孩子遇难,动员前来报信的爱人(也是医生),一同参加医护工作。

场站干部和战士日夜奋战,抢修供水管道,发动全站26个伙食单位架起锅灶,日夜为伤员烧水做饭,来场的30000多人得到了妥善安置和照顾。

河北矿冶学院女医生王翠兰,地震发生前,正在郊区农村劳动。

震灾发生后,她和同屋的一位同志,冲出即将倒塌的房屋,救出七位农民。

她又和同志们一起为伤员搭窝棚,成立了临时救护站,将全村17名重伤员集中到一起,进行治疗和护理。

连续战斗十几个小时后,她才回到家中,丈夫和三个孩子全部遇难,住在另一处的公婆一家四口也都震亡。

文章图片12

强烈地震发生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务院所属有关部门及各省、市、自治区,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按照中央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迅速派出了医疗队,携带大批药品、医疗器械及帐篷,从四面八方开赴灾区。

强震后的两小时,辽宁省就组成了医疗队,整装出征。在短短的六天时间内,上海、山西等十一个省市,共派出医疗队138支,合计10400人。

解放军北京、济南、沈阳、昆明军区和各军兵种,先后派出了一百多个医疗队,五千多人。

北京部队某部被命名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先进卫生科”的医护人员,奉命开往唐山救灾。

7月30日,他们在道边一辆废弃的公共汽车里,发现一位已经分娩的产妇。

该产妇大腿骨折,感染严重,发高烧,婴儿脐带还剪未断,情况十分危急。

他们立即将母子二人用担架抬到驻地进行抢救。产妇大腿骨折,需要大夹板固定。

军医尚世佩自己动手做了一副。婴儿没有衣服,护士冯艳把自己的新枕巾拿来给婴儿包上。一连几天,冯艳为产妇端屎端尿、洗脸喂饭、照顾孩子。

药房工作人员为婴儿做了简易奶瓶,炊事人员为产妇做了鸡蛋汤,送来红糖水。

经过三天的精心照料,母子转危为安。

文章图片13

江苏省赴唐医疗队在丰润县王宫庄救治伤员。他们看到伤员吃粮困难,便把自己带来的210斤食油和细粮全部分给伤员吃。

在丰润县城,石家庄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医疗队抢救伤员时,需要冲洗大量的片子。

在帐蓬里操作,一旦透光,就会耽误对伤病的诊治。放射科医生陈生民,听说县医院的暗室还没倒塌,冒着生命危险到暗室冲洗底片。

沈阳部队某部三连卫生员朱贤权,接诊一位输尿管破裂伤员。该伤员已三天没有排尿,腹胀如鼓。

整个连队就剩下一根导尿管,型号又不太适用。朱贤权拿起导尿管,嘴对着导尿管的一头吸尿。第一口,由于淤血堵住尿道,没有吸出来,又吸一口,由于用力过猛,尿水夹杂着血块呛进了朱贤权的喉咙。

地震所造成的大量伤员,只靠定点医疗是不够的。于是医疗队的同志们背起药箱,走门串户,送医送药。

吉林省职业病院和长春市的50名医务人员来到灾区后,采取集中抢救和巡回医疗相结合的办法,几天的时间,走遍了分包七个乡的所有村庄。

文章图片14

47周年的纪念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3.8秒,这个时刻,我们永远铭记。

纪念墙,是逝者的归宿,痛苦的终点;更是思念的起点,力量的源泉。

绿色与白色,一个是大地的颜色,一个是云朵和云帆的色彩。

苦难,从来不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底色。我们从苦难中站起,我们一起,向着光明——不可阻挡的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