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在翻看唐诗鉴赏辞典的时候,发现孟浩然似乎很受众诗人喜爱,除了张子荣,刘昚虚有不少与他互动的诗歌以外,就是大名鼎鼎的李白王维都为他写过诗,显然他们与孟浩然有不一般的交情。

      李白与孟浩然交游诗歌五首:《赠孟浩然》《春日归山寄孟浩然》《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淮南对雪赠孟浩然》《游溧阳北湖亭瓦屋山怀古赠孟浩然》。似乎他走到哪都会有对孟浩然的牵挂。王维有《哭孟浩然》《送孟六归襄阳(张子容王维同题一首)》。从诗歌题目就可以看出来,李白对孟浩然有对父兄一般的依恋,而王维,则更像是孟浩然的同窗老友之类。即便就是互动的诗歌数量来看,显然李白对孟浩然的热情要比王维强烈得多。  

          再看孟浩然的回应。找到一首他的《留别王维》,却没有找到他给李白的诗。如此他们三个之间关系,看来的确还是亲疏不同的。

图片

       但是他们是几乎同时代的人哦。生卒年代如下:孟浩然,689—740;王   维,701—761;李   白,701—762。

       孟浩然,年长王维李白12岁,李白和王维却是同龄人。

       从这个年龄差距来看,孟浩然对崇拜自己的年轻人不回赠诗歌也很自然。他没有给热情的李白写诗,也就没有什么奇怪了。但是他的《留别王维》就的确能证明王维和孟浩然的关系就更亲密一点。

         这其中有何原因呢?

        后人都知道,在唐诗的世界里,有很多经典组合被后人传诵,比如:李杜,李白和杜甫; 高岑,高适 和岑参张王,张籍 和王建  ;元白,元稹 和白居易小李杜,李商隐和 杜牧;郊寒岛瘦,孟郊 和贾岛。

       当然还有王孟,孟浩然和王维。因为山水田园诗的影响较大,后人将归称二人“王孟”,王维在前,孟浩然在后,不是年龄长幼,那是地位或者名气的大小。但后人的归类就能证明他们的关系更接近,李白跟他们就疏远了吗?

图片

      王维十五岁时去京城应试,写一手好诗,工于书画,而且还有音乐天赋,所以少年王维一至京城便立即成为京城王公贵族的宠儿。唐玄宗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任太乐丞,因伶人舞黄狮子受累,贬为济州司仓参军。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干谒执政的张九龄,被拔擢为右拾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调任监察御史。安史之乱中他投降安禄山担任伪职。战乱平息后,运气好被宽宥,降为太子中允,后兼迁中书舍人,官终尚书右丞 

      而孟浩然的经历恰恰相反。23岁之前,鹿门隐居,典型清高的诗文少年。公元712年他24岁开始漫游求仕,在此期间认识李白成为莫逆。727年,近40岁第一次赶赴长安科举考试,且科举不中。在此期间认识已经在京城初露华彩的王维,成为忘年。在他引荐下和王维一样走干谒张九龄的道路。

     从这里可见,孟浩然和王维的关系除了诗人才情的惺惺相惜之外,还有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张九龄。他俩都有给张九龄的干谒诗。王维的《献始兴公》孟浩然的《望洞庭赠张丞相》。换句话说,他俩是宰相张九龄的人,求仕途中他两同道行走过。

       然而,李白走的路子跟他们不同。他拜的码头是贺知章。

      贺知章比李白年长许多,李白尊其为师长。他们相互欣赏,贺知章称李白“谪仙人”,李白称贺知章“四明狂客”。有诗为证。

                 对酒忆贺监

                     李白 

       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

      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 

       团体朋党意识,这在政治仕途上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图片

       再者,考试是很能磨练人的个性的。王维和孟浩然都是“高考”的鬼门关经过的,身上的戾气多少磨掉了。而李白没走考试的路子,全拼才华和豪迈。和贺知章完全是从酒友开始,当年长安城里就有著名的“贺知章金龟换酒识李白”的故事传播。所以李白的性格张扬跋扈,桀骜不驯,气场跟王孟的谨慎小心有的放矢是完全两样的。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王孟,走的是官员的后门。李白走的的专家后门。李白一直就没有收敛过诗人“恃才傲物”的豪放本性。

     走前一种仕途,考试,干谒,排队……自然更磨练男人性格,王孟在性格上必须内敛必须有能屈能伸的耐心和理性,这一点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这一性格占主位的李白的个性词典里没有的,也是李白不会认可的。

      这就难怪,王维,李白同龄同朝,却始终没有在诗歌的世界里有过友谊的交集。那,为何,李白会那么热爱孟浩然?

      他爱的孟浩然,是未涉仕途时候的孟浩然,还满身江湖豪迈气味;李白欣赏的是他身上采自鹿门山野的才华和洒脱。

          赠孟浩然   

            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图片

       仔细观察史料就会发现,李白是在王维之前认识孟浩然的。按理交情应该更深。李白认识孟浩然的时候,孟浩然四十岁之前,还没有进京参加科举考试,还在“漫游求仕”的状态里。而那个时候的李白,也还没有混进宫廷。他和孟浩然一样有少年隐逸读书才华出众的骄傲,也正和孟浩然一样辞亲远游。只是相识的时候李白正年少,豪情满怀交友心重,而那个时候的孟浩然人到中年,光阴不等人,对交友心不在焉,惦记的是迅速仕途上位。

     所以,后人只见小李深情对浩然,未见老孟留情李太白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图片

        而王孟,却在田园诗的意境里,寄托了相同的仕途憋屈。只是表面上孟浩然很不幸,王维很幸运。孟浩然仕途不顺就只能继续他的终老南山归隐生活。但是多才多艺的王维几经官场沉浮,常自省自己“偷禄苟活,德在人下”,用佛家禅意田园小诗来填补内心的空阔。

     王维一直是“人在官场心寄田园孟浩然则是“人在田园心挂官场”。其实无论是身心在何方,他们都占了田园和官场漂移的错位,他们两的目光始终都离不开这两处的郁闷。这又是和李白决然不同的一个地方。李白的洒脱就在“仰天大笑出门”的姿态,他是“走马宫廷,骑鹿仙山”。去官场的路上豪迈离开的时候潇洒。进的时候是才子,出的时候做神仙。一颗豪放浪漫的诗心,眼睛里的高山明月的寻访大气概多了,流觞曲水的游戏小寄托就少了。

   

      下面两首诗还有点特别,上面《送孟八浩然归襄阳》是孟浩然好友张子荣与王维同题诗歌。后面一首孟浩然还赠二人。读王孟互赠的诗歌,我们能看到他们对彼此的关怀和交集,都在“去”还是“不去”“归”还是“不归”上。

   送孟八浩然归襄阳

      作者  张子荣

东越相逢地,西亭送别津。
风潮看解缆,云海去愁人。

乡在桃林岸,山连枫树春。
因怀故园意,归与孟家邻
        作者: 王维

杜门不复出,久与世情疏。

以此为良策,劝君归旧庐
醉歌田舍酒,笑读古人书

好是一生事,无劳献子虚。

       京还赠张王

     作者: 孟浩然

拂衣去何处?高枕南山南
欲徇五斗禄,其如七不堪。
早朝非晏起,束带异抽簪。
因向智者说,游鱼思旧潭

     

留别王维

作者: 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图片

       

             哭孟浩然

                王维

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

借问襄阳老,江山空蔡州。

     

      公元740年,孟浩然去世以后,我们读到王维的“哭”。

     李白那边,却没有了一点声音。此时的李白,正在贺知章的酒杯前演绎“谪仙人”的神话,一步一步靠近唐玄宗,经历他一生的“日月照耀金银台”的辉煌。

    四年以后,公元744年,唐诗史上最重要的两个人物杜甫和李白第一次相遇。又一段唐诗史上的忘年交,即将展开。

        生前许多事无声,惟见天际水长流!

【欢迎分享感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