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讲“肉”部的四个汉字,分别是:“[亡口月丮]、[月且]、肙、腐”。在现代汉语中,只有一个通用汉字“腐”,“腐”同时也是常用汉字,收录在1988年国家语委颁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因此,本课的重点汉字是“腐”。
1、[亡口月丮]。读luó。《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亡口月丮],或曰兽名,象形,阙。”本义同“驘”,即“骡”。
关于这个字的造字法,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或曰:不定之词。云嘼名,葢[亡口月丮为驘之古字。与驴骡皆可畜于家,由谓之畜宜也。象形。阙。象形二字浅人所增。阙谓阙其形也。其义則畜名,其音则以[亡口月丮]声之字定之,其形则从肉以外不能强为之说也。郞果切。十七部。一说或曰兽名四字,亦後人所增,义形皆阙。”也就是说,《说文》所载“象形”,是浅人妄加,并不是说这个字是象形字。
马叙伦《六书疏证》卷八引丁山说:“周豫才(即鲁迅)先生谓[亡口月丮]即能之别体。”于省吾《释“能”和“[亡口月丮]”以及“从[亡口月丮]”的字》)(《古文字研究》第八辑):“[亡口月丮]为能的孳乳字。”我们认为这种说法是可靠的,即[亡口月丮]是孳乳字,并非原始创字。
现在一般认为[亡口月丮]即“驘”,即骡。《说文·马部》:“驘,驴父马母。”即驴和马杂交而成的家畜(亦有马父驴母者),“骡”一般不能自己繁殖后代。因为后面还要说“驘”字,这里不再详细说明。
2、䏣[月且]。读qū。《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䏣,蝇乳肉中也。从肉,且声。”形声字。本义是蛆。
《玉篇·肉部》:“䏣,俗作蛆。”《广韵·鱼韵》:“䏣,虫在肉中。”也就是说蛆是䏣的俗字即异体字。
《新唐书·五行志二》:“一只筋,两头朱,五六月,化为䏣。”
3、肙。读yuān。《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肙,小虫也。从肉,口声。一曰空也。”形声字。本义有两个:
本义之一:小虫。即孑孓。后作“蜎”。即蚊子的幼虫。也叫“跟头虫”(因为它常在水里翻跟头——身体一屈一伸)、“打拳虫”(它在水中的动作像是拳头一伸一缩)。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虫部》蜎下曰:’肙也’《考工记》注云:’谓若井中虫蜎蜎。’按:井中虫孑孓,虫之至小者也,不独井不有之。”
蚊子的产卵于水中,水中孵化为幼虫孑孓、再成蛹,破蛹后为成虫蚊子。因此,要消灭蚊子,最好的办法是消灭孑孓,就是及时清理环境,消除积水,以防止孑孓滋生。
本义之二:空。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甑小孔谓之窐,窐亦作[肙瓦]。是其义也。”
4、腐。读fǔ。《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腐,烂也。从肉,府声。”形声字。本义是朽烂。
因归在肉部,腐更多指肉类的腐烂,不再上图,实在难看。
《礼记·月令》:“温风始至,蟋蟀居壁,鹰乃学习,腐草为萤。”温风开始吹起,蟀蟀移居墙壁之下,鸦鹰开始学习飞翔搏击,腐烂的草变为萤火虫(这当然是古人的误会了)。
《世说新语·方正》:“既有艰难,则以微臣为先,今犹俎上腐肉,任人脍截耳。”(你们)有了困难以后,就把我推到前面,我现在像是砧板上的烂肉,任人细剁细切罢了!
(1)臭。《广雅·释器》:“腐,臭也。”《吕氏春秋·尽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高诱注:“腐,臭败也。”流动的水不会污染变臭,转动的门轴不会生虫朽烂,这是由于不断运动的缘故。这也是成语“流水不腐”的出处,其中的腐,就是“臭”的意思。
(2)迂腐。《史记·黥布列传》:“上折随何之功,谓何为腐儒,为天下安用腐儒。”司马贞《史记索隐》:“谓之腐儒者,言如腐败之物不任用。”(皇上)贬低随何的功劳,说随何是迂腐的读书人,治理天下怎么能任用这样的人呢。
(3)腐烂的物体。《晋书·阮籍传论》:“舐痔兼车,鸣鸢吞腐。”替人舔痔疮的人,反而得到车队成群的富贵,鸣叫的老鹰连腐烂的食物都吃。
(4)宫刑。《史记·吕不韦传》:“吕不韦乃进嫪毐,诈令人以腐罪告之。”张守节《史记正义》:“腐,谓宫刑胥靡也。”吕不韦就进献嫪毐,假装让人告发他犯下了该受宫刑的罪。
又引申为宦官。《新唐书·陆元方传附陆希声》:“时憸腐秉权,岁数歉,梁、宋尤甚。”憸腐,指奸邪的宦官。当时奸宦当道,连年歉收,梁、宋两处尤其厉害。
(5)豆腐的省称。如:腐乳;腐皮。《儒林外史》第二十八回:“昨日三位老爷驾到,贫僧今日备个腐饭,屈三位坐坐,就在我们这寺里各处顽顽。”
又引申为豆腐状的食品。明方以智《物理小识》卷九:“俗名黄栗,可为腐。”
(6)通“拊”。拍,击。《史记·刺客列传·荆轲》:“此臣之日夜切齿腐心也,乃今得闻教!”王念孙《读书杂志》:“引之曰:’腐读为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