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學了四個字:火炎災光,都和我們的圖騰“火”相關。

我們先看“火”字,看看甲骨文的兩種寫法:有點火的意思了。

火的發現,把人類代入了一個新的文明。

我先說看到的關於古希臘神話盜火給人類的普羅米修斯。他其實有兩件事情欺騙了宙斯,第一是分肉,把好的肉分給了人類;其次就是用計盜火給人類,又一次欺騙了宙斯。

站在契約的角度講,有事說事,沒必要耍手腕,搞陰謀,甚至欺騙上級領導,所以,他被宙斯懲罰也說得過去,法律就是要懲治違背約定的人的,不論你是什麼初心。

這是人類與“火”發生關係最生動的記錄。

全世界的不同民族都有對“火”的崇拜,比如,拜火教就曾經風行一時。

我覺得對火的崇拜一定源於對自然的敬畏,火最早出現一定是天象產生的,比如說自然界森林草原的自燃,還有雷電造成的大火等等。

因為這些自然現象不受我們的控制,並且突然的來臨也讓族群無所適從,所以,內心就有恐懼。有了恐懼怎麼辦,那只有祭祀祈禱,與老天爺與上帝直接對話,看看能不能獲得指示,或者祈求上天的原諒。


【火,演变:甲骨文中的观星记录。甲骨文字典说字——火

其實,上帝一詞我們這個族群很做就有,“上帝”這個概念不是西方引進的。我們引進的是宗教意義上的上帝。上帝即神。

火的破壞力如此強大,讓人心存敬畏,但他的好處也有很多,比如把肉用火烤了吃,就很不錯,就是美味。人就把火種保留下來,以便日後使用。

火,讓人脫離了動物性,在使用工具上更邁進了一步,用現代話說,有了科技狠活。比如說製造陶器。

我們這個民族也有很深厚的“火”崇拜,不過現在已經成了少數人記憶裏的產物,沒有了實際行為,也就是祭火。蒙古族還有些少數民族還有這樣的活動,規模還比較大,說明他們比我們更懂得敬畏。

我去過草原隔壁無數次,他們對自然的敬畏融入到血液。比如對待礦泉水瓶子。你看能會看到,茫茫戈壁幾乎沒有廢塑膠到處飛,也罕見被丟棄的礦泉水瓶,要有,也是外來旅遊者丟棄的。他們認為,在大地上亂丟垃圾,是對大地母親最大的侮辱。

反觀我們,內心沒有敬畏,頭上沒有神明,久矣。

如果研究歷史,我們會發現,祭祀文化在民國前還算保存完整,之後,由於歷史原因,我們這些民俗的東西漸漸就消失了。

在佛教裏有供燈,那也是對火的崇拜。

我們看《康熙字典》的解釋:

【說文】火,燬也。南方之行炎而上。象形。【釋名】火化也,消化物也。亦言毀也,物入中皆毀壞也。【玉篇】者,化也,隨也,陽氣用事萬物變隨也。【古史考】燧人氏初作火。【書·洪範】五行,一曰水,二曰火。

我們可以看出,火的解釋和現如今的應用相同。但,我們失去了對他的敬畏。

下麵我們來看“炎”字,甲骨文的寫法:,很簡單,多個火為“炎”,也有“焱”等。還有四個火字,燚(yi)。

排列一下:從火、炎、焱、燚,一個比一個火勢猛。也就是後來,古人把不同的字,表達了不同的場景。

我們常用“炎炎夏日”來形容入夏後的悶熱,烈日灼心。

柳宗元有首詩挺有意思《夏夜苦熱登西樓》:苦熱中夜起,登樓獨褰衣。山澤凝暑氣,星漢湛光輝。火晶燥露滋,野靜停風威。


【炎,演变:殷墟考古和甲骨文研究百年耕耘、薪火赓续

這裏的“火晶”就是“炎”。

杜甫老先生說:七月六日苦炎熱,對食暫餐還不能。他發牢騷,奶奶地,熱的連吃飯的心思都沒有了。

可見,“炎”多麼可怕,不僅熱的讓人半夜起來,把衣服扒光吹吹涼風,還影響了人吃飯的情緒,眼前就是放只龍蝦帝王蟹,也沒有了胃口。

過猶不及,什麼東西都要恰到好處為宜,多一分少一分,就打破了平衡,就有害了。

人沒有火不行,火大了也不行。我們為了對付“火大”,發明了空調,但,空調危害誰能明白呢?

為啥法國人開奧運會都不給奧運村按空調,是他們窮死了嗎?在歐洲,家庭用空調的很少。也可能是安裝費用極其的貴,其實,他們都明白危害。

道法自然,我們在嘴上,口頭主義,人家是事事踐行,與環境融為一體。他們知道,自然被破壞後的結果,那就是加速人類的毀滅。


【火把节】

我們來看《康熙字典》的解釋:

【說文】火光上也。【玉篇】熱也,焚也。【書·胤征】火炎崑岡,玉石俱焚。又【洪範】火曰炎上。又【爾雅·釋訓】爞爞炎炎,熏也。【詩·大雅】赫赫炎炎。

我們可以看到,炎不僅僅是熱,而是有了”的意思,也就是火能燒毀一切。

下麵我們看“災”字,甲骨文的兩種寫法是:意思來了,因為這來給你個符號長得不太一樣。一個本體主義,一個是自然主義。第一個符號像是在自己家裏發生的事情,就像原來我們家裏都生火做飯,如果控制不好,就會釀成大禍,發生火災。我們國家有徽派建築,高高的馬頭牆,就是用來防火的,也就是防災的作用,減輕火勢蔓延。

第二個符號就有點曠野的意思了,說明了是在自然界發生的火災。這讓我想起當年著名的大興安嶺火災,損失慘重,但是,那也是人為的。

在古人看來,人類有些不幸是火帶來的,災難也是如此。我們看一些國外的災難片,都和火有關系。

那水也能形成洪水,帶來災難,為何不用水來造個符號表達災難呢?我覺得,火能帶來切膚之痛,直觀的感受,水有時候沒有皮膚的感覺,太無形了。


【灾,演变:如何能做到灾害不生呢?甲骨文字典说字——灾

災同,我們看《康熙字典》的解釋:

【說文】天火也。【春秋·桓十四年】禦廩災。又【玉篇】害也。【書·舜典】眚災肆赦。【傳】過而有害當緩赦之。

有意思的是這幾個字:眚災肆赦shěng zāi sì shè)。這裏的災代表錯誤,罪過等。小的錯誤就要原諒。

我們最後看“光”字,甲骨文兩個符號:,大同小異,都是一種表達。

在我看來,光這個符號也是祭祀活動的表達,也就是說,一個人恭敬的把盛有火的器物高高舉過頭頂,當然,也可以理解放在高的地方,是為了能夠帶來更大的能看得見的地方。

其實,在我們的認知裏,日首先是光明的提供者,其次是月,再次是火,還有後來的燈。尤其是火被人類利用後,就能夠在黑暗中做事了,或者說黑暗就相對不存在了。


【光,演变:有智慧的人真的会放光吗?甲骨文台历说字——光

當然,光是指黑暗中的指引,照亮我們。

在《聖經》中,世界原本混沌黑暗,但是,“要光便有了光”。這個光我覺得是雙重隱喻:一個是物質的光,帶來看清世界的一個東西,另一個就是讓人有了智慧。

在佛教裏,人類是從“光音天”來的,我查了一下這個說法:地球初成,地殼未能全涸,地面於是呈現一片乳色,由天上看來,地球光亮無比,光照甚遠,光音天上的天眾男女,有天福享盡而性輕躁的,覺得稀奇,試圖探險,竟以神足飛行,先後來到地球,散佈各洲,見地上有甘泉湧出,即以食指沾入口中,感到其味甚甘,美如酥蜜。就因可口,人人貪食,多食的人,漸漸身體粗重下沉,著地而行,靈妙幻化之身,漸漸形成了物質的骨肉軀體,於是失去了神足,也失去了自然天衣,不得再飛騰空中,更不能再回到天上。

這個說法也有點意思。人是帶著光來到地球的。

我們看一下《康熙字典》裏的說法:【徐曰】光明意也。【易·需卦】有孚光亨。【程傳】有孚則能光明而亨通。【正韻】輝光,明耀華彩也。

我們看到,對於“光”大部分是好詞。我覺得,光就是明心見性,撥雲見日。把自己內心的貪嗔癡蕩滌了,光明也就多了,生活就自如了,自在了。

作者简介

杨朴宇,作家
宋史日本文化研究者,历史爱好者,古典哲学爱好者
老子庄子阳明心学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