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号发行的《封神演义》(第一组),被视为2024年的重点题材,其发行量686.45万枚,远低于近年来16套大版中的平均水平。
作为编年名著类邮票中最少的发行量,这一组邮票本应受到收藏者的追捧。
然而,实际情况却让人大跌眼镜——目前市场价格已从面值5.1元降至4.8元,出现了打折现象。
更令人震惊的是,发行方为了限制大户获取票源,甚至采取了不让大户取票的措施,导致整个集邮圈一片哗然,这种做法不仅毫无契约精神,还涉嫌违法。
紧随其后的《莫高窟》(第二组)同样面临困境。
这一组邮票发行量为620万枚,相比于《封神演义》第一组的790万枚减少了21.5%。
尽管减量明显,但市场反响依旧不佳,小型张的发行量也从530万减量14.5%。
这类打折情况已经成为一种常态,给集邮市场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打折现象的根源并非仅仅是大户的预订行为。
近年来,集邮市场整体疲软,集邮人口急剧减少,导致新邮票的需求远未达到发行方的预期。
我们可以追溯到JT票时代,那时市场上也有大户存在,他们的打折行为并未引发如此严重的市场问题。
另外,欢迎大家点击下方的名片,关注【邮币世界】公众号,我们会在上面提供更聚焦的集邮信息。
那么,现如今的打折现象为什么如此普遍呢?
首先,发行量的过多无疑是主要因素之一。
发行方往往将邮票的发行量设定得过高,远超市场实际需求。
例如,大版册的发行量一度超出了实际需求,导致大量邮票在市场上滞销,邮局也因为低价拿货而造成了价格崩盘。
即使新邮的打折幅度较大,最终也只能通过降价来回笼资金。
这种情况已经在2023年底的3998大版册上得到了验证,曾经高价销售的产品如今也被迫降价处理。
进一步来看,发行方的贪婪也是问题的根源之一。
他们希望通过推出更多的产品册来实现高价出货,但往往因为需求不足而导致库存积压。
这种情况在邮票市场并不罕见,从而加剧了市场的恶性循环。
解决打折现象的根本在于控制发行量。
2019年实施的大幅度减量政策取得了明显效果,当年的几套邮票如《植树节》、《西游记》等,因发行量较低而价格上涨。
相比之下,2020年和2021年虽然发行量有所下降,但仍未能有效遏制市场疲软的趋势。
2024年的发行量虽有所减少,但降幅仅为7%,显然未能对市场产生足够的提振效果。
要想真正改变当前的低迷局面,发行方需要从源头入手,改革发行和预订制度。
具体来说,可以尝试采用预订+征订的方式动态调整发行量。
这种方式既能满足现有集邮者的需求,又能通过公众预售的方式吸引新用户,从而实现市场的公平性和健康发展。
尽管2024年的行情已经非常疲软,但如果发行方在2025年能够认真落实大户预订政策改革,不再提供打折货源,并对减少的部分进行有效减量,那么市场可能会迎来一线曙光。
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通过合理的发行和预订制度,消除市场上的打折现象,恢复邮票市场的健康发展。
问题来了:你认为,面对日益严峻的市场挑战,发行方能否真正找到解决之道,彻底改变新邮的低迷局面?我们拭目以待。
另外,如果喜欢这篇文章,别忘了右下角点赞和点在看支持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