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一带曾经有一个叫鄅国的小国,这个国家很有意思,因为国君出城种水稻,结果就被邻居邾国偷了家,等反应过来时家已经被搬空了。

这个鄅国有多小呢?鄅国古城遗址在山东省临沂市城北8公里处的南坊镇古城村,根据勘探来看,鄅国古城东西长500米,南北宽400米,面积只有20万平米,也就是300亩,大约相当于1/25的天通苑,只能用一个小字来形容。

图片

虽然鄅国古城不大,但好东西还真不少。比如附近的鄅国国君凤凰岭大墓,就出土了大量的兵器。这就为我们对于了解当时的兵器提供大量的有效信息,经过统计,在凤凰岭总共发现青铜戈还有青铜矛等在内的172件兵器。而且大部分兵器是在器物坑发现,并且保存相对完好。

首先说一下戈,作为商周时的常见主战兵器,考古学家在器物坑发现十三件戈,墓室中发现一件戈(14号殉人身边)。虽然鄅国是个小国但是整个大墓有十四个殉人,这是个巧合还是反映当时一种战术编制都不好说。

当然对于国小人少的小国来说,这种习俗确实不利于国家发展。在周人诸侯中这种习惯不算太多,而商系和东夷则不少,秦穆公就是因为这种习俗给秦国蒸蒸日上的国力来了次刹车。

相对于在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66件铜戈来看,鄅国的国力确实不高。但鄅国被邾国袭击发生在公元前524年,比曾侯乙时间要早的多,所以为我们提供了周代早期戈的形制以及制造工艺等重要信息。

首先是戈的整体形制,以往戈总在影视剧里通常以两米来长的长兵器形象出现。而大墓里发现的器物坑里的戈,是完整的带有木柄的,确定长度基本在1.27~1.33米。根据考证周尺约为20 cm,约合当时的六尺多,正好符合《考工记》对一些兵器尺寸的记载‌。一些戈还带有残存的木柄并且上面还有残留的大漆,经过鉴定,发现上面的红漆产自在浙江一带。

从青铜戈的款式来看,凤凰岭出土的青铜戈分三种,第一种属于接近西周时期的那种,戈的刃部比较直,胡和援相对比较短。戈和目标有三个连接点,使用方式来看不适合用那种勾击,更适合啄击。

第二种戈相比第一种,开始出现曲刃。戈与木柄的连接点增多,从三个连接点变成四个连接点。

第三种相对第二种,胡进一步突出,戈多尖头向下,刃部从西周时那种直刃向反曲形态的刃转变。戈和木柄的连接点增加到五个。这样的转变强化了切割能力,对此可以参考尼泊尔弯刀。

所以也能发现,青铜戈在使用模式上也从尖嘴斧那种啄击模式到啄击和勾击模式兼有。

专家们还对戈进行了成分检测,发现戈的含锡量偏高甚至超过30%,因为戈保存本身不是很好所以只作参考。

图片第一种戈

图片▲第二种

图片▲第三种图片▲凤凰岭大墓出头青铜戈

说完戈再说矛,总共出土有十五件矛,相比后世的四五米的长矛,凤凰岭出土的长矛有保存完好的木柄,木柄表面还有残留的大漆还有纺织物缠绕的痕迹,在木杆上缠绕布条之类的纺织物有利于抓握。通过测量发现长度在2.5米,应该属于步兵用的长矛。

长矛根据矛头形状分两种:一种是吴越式青铜矛,另一种是当地风格青铜矛。

出土吴越式长矛呈柳叶形,矛头有花纹的通常30.5厘米,没有花纹的通长32厘米。吴越青铜矛中最有名的当属吴王夫差矛。而凤凰岭出头的一件矛身采用收腰设计风格与吴王夫差矛类似。

并且兵器上面有花纹,考虑到当时山东地区和吴越一带有往来,所以获得这种风格长矛也是有可能的,第二种长矛是呈现阔叶形,属于西周延续下来的风格,通长15.5厘米。

出土的当地风格式长矛经过检测发现虽然是铸造的,但是有锻打加工痕迹。在成分上,铜占了78%左右而锡占了18%,铅占了3%左右。但是从青铜矛不同的检测区域来看,含锡含量不同,最高部分可以达到30%,低的部分仅为13% ,说明青铜矛不同区域硬度不同。

当然从工艺还是观赏性来说,吴越都优于当地长矛,毕竟光是和越王勾践剑类似的花纹,就说明了工艺的含金量。从成本来说当地风格的青铜矛更低,吴越式青铜矛更类似显示身份的礼仪用品。

图片图片▲吴越式青铜矛

图片▲当地风格青铜矛

相对于发现数量不少的青铜矛和青铜戈,青铜剑只发现了四把。这四把青铜剑在前室发现,而不是储物坑,所以保存不是很好,剑身长度在三十厘米左右。剑的形制分为两种。

一种工艺比较简单。这种青铜剑发现了三把,其中一号青铜就是个剑形的铜片长度仅有23.8厘米,另外两把剑能勉强看出剑脊。一号剑还发现残留的木片,2号和号没有发现。

另一种工艺相对好一些,有明显的剑脊还有剑格并且有装饰物。剑身通长34厘米看起来很短。不过当时剑也不长,著名的越王勾践剑长度也就55.7厘米,说明当时主战兵器还是戈与矛。

图片▲出土青铜剑绘图

器物坑中还出土了四张弓 ,这四张弓在形制上保存相对完好,甚至弓弭上还能发现挂弦凹槽。从材质上看属于单体长木弓,而不是一些人以为的反曲复合弓。

说到中国传统弓,许多人觉得中国古代弓主体是反曲复合弓但是单体弓在中国古代也是很常见的,尤其是单体弓成本低适应潮湿环境。当地既然种水稻,所以气候必然是湿润的,单体木弓出现也是正常的。

其中一件弓残长168厘米,并且表面有漆缠丝线。冷研之前的《文物会说话!探秘中国古代弓箭的发展之路》就提到这种弓,出土时因为年代问题无法估测弓的拉力,但是对比一些复制品来看威力应该可以。

图片▲出土的弓

和木弓配套的青铜箭镞有139个,一部分青铜箭镞还配有箭杆。带有箭杆的青铜箭镞主要发现在一个长120厘米宽五十厘米的木箱子里。整支箭长度可能在九十厘米左右,根据箭镞的样式分为七种。

虽然基本形制为双翼形箭镞但是这些箭镞的宽度和双翼的形制有差别,部分带有血槽。箭镞大部分通长在九厘米左右,少部分在六厘米。有十件是銎式铤,疑似打猎所用。

图片

通过对出头箭镞的检测发现,箭镞刃部依然锋利可以削指甲(发掘者描述),箭镞的锡含量高的地方可以达到28%而低的地方在13%左右。不同部位锡的含量不同说明箭镞不同地方硬度不同。这些箭镞尤其是銎式箭镞的发现,说明当地的兵器铸造水平还不错,相对于西周时期的青铜双翼箭镞更接近战国时代的双翼箭镞。

图片图片

因为凤凰岭一带历史时期曾经遭遇过盗撅,所以是否还有其他兵器不得而知。器物坑没有遭遇破坏。所以基本是能反映当时一些小国的武器状况。鲁昭公十八年是公元前五百二十四年,春秋开始进入尾声。武器和军队作战形式开始出现新的变化,从鄅国被偷家都可以看出来兵不厌诈是当时的主流。

一些小国的兵器也紧跟着当时流行趋势,所以能看出当时鄅国这个小国虽然小,但是对武备还是重视的。这也是为何邾国武士要迅速袭城,在鄅国组织反抗前,冲入城中,在守军没有完成动员前控制全城,邾国这种战术也说明当时的战场更加诡诈。

参考文献

《临沂凤凰岭东周墓》山东省兖石铁路文物考古工作队,罗鹭凌

《山东地区出土东周青铜矛初步研究》   刘晓婧《文物世界》

图片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图片

报刊舆论与“粤变”后陈炯明形象的塑造——以《南侨月报》为中心考察
国军11个师六天六夜疯狂进攻,塔山阻击战解放军是怎样打赢的?
1922—2022:漫谈中国动画一百年
中国吃鸡极简史
诸葛亮赵云联手,都扛不住马谡失街亭,蜀汉第一次北伐到底输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