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庆施,共产党内的风云人物,毛主席的“好学生”。他十八岁就参加革命,曾做过中共中央秘书长,建国后任上海市市长,被称为“上海王”。除此之外,柯庆施还曾当过国务院副总理,差点儿就取代了周总理的位置。

毛主席非常喜欢柯庆施。他比柯庆施年长九岁,却多次在公开场合唤柯庆施为“柯老”,亲密信任的态度,不用多说也能感受得到。

柯庆施简介 柯庆施的子女

按照毛主席看人的眼光,柯庆施怎么看都是一个正面人物。但实际上,关于柯庆施的评价,一直都是毁誉参半。

有人说柯庆施清廉节俭,德高望重,是共和国的大功臣。还有人说柯庆施大搞个人崇拜,是十年动乱的政治推手

总之,柯庆施就是一个复杂的,谜一般的男人。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生经历,造就了谜一样的柯庆施呢?他身上都有哪些故事?

柯庆施简介 柯庆施的子女

革命的伟大先驱者

柯庆施出生于安徽歙县的一个书香世家,从小到大按部就班地上学读书,积攒了丰富的学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十八岁之前,柯庆施的人生很平静,称得上乏善可陈。但十八岁之后,柯庆施的人生奇遇一件接着一件。

开头说到,毛主席称小他九岁的柯庆施为柯老。这里的“老”不是指年龄,而是指资格、资历。柯庆施有一个很牛的地方:他是共产党里,唯一见过列宁的人。这份殊荣,连毛主席都没有。

柯庆施简介 柯庆施的子女

那么,柯庆施是怎么认识列宁的呢?这件事,最早还要追溯到1920年。

这一年,十八岁的柯庆施认识了安徽老乡陈独秀,两人开始给彼此写信。柯庆施年轻气盛,对待革命一腔热忱,思想深度也远超同龄人,让陈独秀颇为欣赏。两人相差二十多岁,却没有任何代沟,成为无话不谈的知己。

不久之后,在陈独秀的建议下,柯庆施赶到风起云涌的上海,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正式投入奔涌不息的革命洪流中。

这段时期,柯庆施经常去陈独秀家串门,两人一起讨论革命的问题。1920年11月出版的《新青年》八卷第三期还刊登了柯庆施写给陈独秀的信,主题是讨论劳动专政问题,这让初出茅庐的柯庆施大出风头。

柯庆施简介 柯庆施的子女

然而,木秀于林,风必摧之。1921年10月4日下午,柯庆施、包惠僧、杨明斋和陈独秀夫妇正在家中探讨革命。突然,一群凶神恶煞的巡警冲了出来,将陈独秀的住处团团围住。

在这种情况下,屋里的五个人根本就逃不出去,也没有时间逃,被一举抓获。

当天傍晚,陈独秀被捕的消息就见诸报端,柯庆施的名字也出现在各大头条。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听到消息,急得团团转。在请示了列宁之后,他东拼西凑地凑了500两白银,于十月底将五人营救出狱。

柯庆施受了一场牢狱之灾,才算是真正地感受到了革命的险恶,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他与恶势力作斗争的决心。

柯庆施简介 柯庆施的子女

陈独秀见这个年轻人没有被困难打倒,非常高兴。1922年1月,共产国际即将召开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陈独秀有心让柯庆施锻炼一下,就让他作为代表,去莫斯科开会。

也就是这次莫斯科之行,让年轻的柯庆施见到了列宁,并与列宁握手。

当时,除了柯庆施之外,张国焘和邓培也在现场。但后来,张国焘叛党,被开除党籍,邓培则于1927年壮烈牺牲。所以,党内见过列宁的,只剩下柯庆施一人。

从莫斯科回去之后,柯庆施就转为了共产党员。这时候的柯庆施,远没有几十年后那么长袖善舞。在著名作家丁玲的笔下,他就是一个呆头呆脑的小伙子。

“他那时常到我们宿舍来玩,一坐半天,谈不出什么理论,也谈不出什么有趣的事。我们大家都不喜欢他……”

柯庆施简介 柯庆施的子女

因为嘴笨,看起来呆愣愣的,连烂板凳都坐,所以大家都嘲笑柯庆施是“烂板凳”,有的人则阴阳怪气地喊他“柯怪”。

柯怪是柯庆施曾经用过的笔名,倒也很符合他的个性。而无论是“烂板凳”还是“柯怪”,柯庆施都接受良好,从不生气,显然脾气极好。

很长一段时间内,大家都认为柯庆施就是个没什么本事的老实人。但接下来,柯庆施青云直上,相继在党内担任要职,晋升速度惊掉了一群人的下巴。

从中共安徽省委书记,到红军第八军政治部主任,再到中共中央秘书长,他只用了四年时间,晋升速度堪比坐火箭。而此时,他还未满三十岁。

柯庆施简介 柯庆施的子女

如此年轻的人,为什么能坐到秘书长的位置?其中原因,和柯庆施的能力、努力分不开。

1923年到1931年这段共产党最艰难的日子里,柯庆施的调动非常频繁,国内国外到处跑。他先是在安徽安庆和安徽芜湖组织青年团,次年又转到上海中央秘书处,从春天待到冬天。

等1924年的雪花覆盖大地时,柯庆施又跑到苏联海参崴,开展华工工作。

在海参崴,柯庆施一待就是三年,刷新了工作持久度记录。

从海参崴回去后,柯庆施又恢复了忙得像陀螺的生活。五年时间,他换了五个职位,从安徽跑到上海,再从上海跑到鄂东南,然后又跟着广西的红八军打游击,最后回到上海任中共中央秘书长。

柯庆施简介 柯庆施的子女

这其中的曲折辛苦,就问几个人能承受得住?毛主席说柯庆施资历老,绝对不是说说而已。说他是共产党掌门人,革命先锋,毫不夸张。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已经成为北方局组织部长的柯庆施来到延安,任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和延安女子大学副校长,主要负责统战工作。

这段时期的柯庆施虽然身居要职,但没有以前那么忙了,和群众的联系也更为紧密。他一点儿官架子都没有,平易近人,经常和老百姓打成一片,大家都叫亲切地叫他“老柯”。

据电影演员张瑞芳回忆,柯庆施在延安的时候,她母亲经常给柯庆施的棉裤打补丁。补丁五颜六色的,东一块儿,西一块儿,惨不忍睹。

偏偏,柯庆施一点也不觉得寒酸,穿着棉裤到处走,昂首挺胸,非常神气。

由此可见,在保持艰苦朴素这方面,柯庆施做得很好,这也是他身上的闪光点。不过,人无完人,柯庆施跌宕起伏的十几年革命生涯里,有一个挥之不去的黑点,这也是他备受争议的地方。

柯庆施简介 柯庆施的子女

1933年,中央派柯庆施去满洲省委执行任务。当时的满洲敌情紧张,为龙潭虎穴之地,柯庆施不敢去,就谎称自己已经去了,还写了个假报告。这件事直到两年后,满洲省委向中央汇报工作时才被中央发现。

考虑到柯庆施对革命做出的贡献,这件事被轻轻放下。但万万没想到,多年后,延安爆发整风运动,柯庆施的这桩“陈年旧事”被拉出来大批特批。

柯庆施的妻子承受不住压力,跳井自杀,柯庆施在党内的口碑急剧下滑。

具体的表现是,1949年,柯庆施调任南京任市长、市委书记时,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聂荣臻等人联名给华东局写信,称柯庆施在政治上不成熟,在团结干部及履行工作任务方面有缺点,希望华东局多多注意,必要的时候给予帮助,使他加以改正。

柯庆施简介 柯庆施的子女

能让这几位大佬做出这种评价,柯庆施也是很厉害了。那么问题来了,从现在的“万人嫌”到毛主席尊崇的“柯老”,柯庆施经历了什么?毛主席为什么会转变态度?

从柯庆施家人的回忆中,我们或许能找到答案……

黑白交织的双色人生

柯庆施的一生中有过四段婚姻,前三段结局都不太好,要么是和妻子感情不和离婚了,要么就是妻子去世了,只有第四段婚姻是美满的。

1948年,46岁的柯庆施和于文兰结为夫妻,两人育有三女一子,分别是柯六六、柯五四、柯友宁和柯友京。

其中,柯六六比较活跃,写过很多关于柯庆施的回忆文章。

她的回忆多始于八九岁。这个阶段,正是柯庆施主政上海的时期,也是柯庆施人生中的高光时刻。他得到毛主席的赏识,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

柯庆施简介 柯庆施的子女

那么,柯庆施做了什么呢?他只做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倾尽全力,向毛主席靠拢。

柯庆施对毛主席的尊崇,远超常人。他办公桌的玻璃板下,常年压着毛主席的语录。每天晚上睡觉前,他都要拜读毛主席的著作,床头柜上摆着的书,永远是毛主席的。

柯庆施还有一个专门向毛主席学习的笔记本,里面有一个“学习毛主席著作计划”,里面的事项,他一个不落地认真执行。

据柯六六回忆,柯庆施经常教育他们姐弟,要好好学习毛主席的著作,用毛主席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坚强可靠的共产党接班人。

柯庆施之所以表现出对毛主席超乎想象的热情,源于1956年,他在中共上海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发表的报告。

柯庆施简介 柯庆施的子女

这篇报告是柯庆施揣摩了毛主席的讲话之后,按照毛主席的喜好量身定制的,名为《调动一切力量,积极发挥上海工业的作用,为加速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而斗争》。

毛主席对这篇报告大加赞赏,还亲笔修改,将它发到了《人民日报》上。

借着这股东风,初来乍到的柯庆施在上海站稳了脚跟。也正是因为这件事,柯庆施明白了一个道理:紧跟毛主席,战无不胜。

从这之后,柯庆施就格外注意毛主席说的话。他不仅全文背诵,还抄到小本子上,不断揣摩。每次见过毛主席,柯庆施回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叫工作人员开会,他自己则掏出小本本,记下新鲜出炉的毛主席语录。

这样一来,柯庆施就能无比精准地把握住毛主席的心理,知道他喜欢看什么,喜欢听什么,以此来为自己谋取政治资本。

1958年,柯庆施在秘书张春桥的协助下,又发表了一篇报告,名为《乘风破浪,加速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上海!》

不得不说,这个“乘风破浪”就很绝。毛主席看到这四个字时,激动地大喊出声:“乘风破浪,好!”

柯庆施简介 柯庆施的子女

毛主席再次亲笔修改了这篇报告。这年元旦,人民日报发表的社论标题,就是《乘风破浪》。自此,柯庆施成为了毛主席身边的大红人。毛主席尊称他“柯老”,还曾放话:“北京不出真理,真理出在上海”。

甚至,毛主席还有让柯庆施取代周总理的想法。

当然了,这个想法只存在于毛主席的脑子里,并没有公开提出来过。但是,周总理何其聪明,很快就察觉到了毛主席的想法,主动请辞,最后没成功,被一众领导留了下来。

写到这里,很多看官可能会觉得柯庆施很像投机取巧的“奸臣”。

事实上,柯庆施这种过度崇拜毛主席的行为确实饱受诟病,大家叫他“毛主席的好学生”,多少带点讽刺之意。更有甚者,说他如果没死的话,那场十年动乱必定有他一份。

柯庆施简介 柯庆施的子女

这多少有点主观臆测的成分了。客观上来看,柯庆施确实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他有错,但并非从头黑到脚的“奸臣”。

早些年,他对革命做出的贡献就不多说了,就说他主政上海之后,其实是有拿得出手的政绩的。这就是他做的第二件事了:推动上海工业发展。

上海作为大都市,人才众多,科技发展程度在全国也是数一数二,工业基础雄厚。柯庆施成为上海市市长后,并没有舍近求远,而是立足实际情况,狠抓上海工业发展。

具体狠到什么程度呢?用上海市委办公厅一位同志的话来说,就是“踏石留印,抓铁有痕。”

那时候,上海市委的会议一个接着一个,事情又多又杂。柯庆施雷厉风行,一天到晚板着一张脸,手底下的干部几乎被他骂了个遍。多如牛毛的事项,他必须亲自监督,不允许出半分差错。

柯庆施简介 柯庆施的子女

在这种高压下,政府各项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进度更是快得不可思议。柯庆施主政上海十年,上海工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而且,在生活作风方面,柯庆施称得上无可指摘。

在柯六六的回忆里,柯庆施是一个很简朴的人。他到上海时,上海政府已经给他找好了住所,是一幢花园洋房。然而,柯庆施住得不踏实,带着妻儿搬到了近郊的东庙工人新村。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党委书记史坚来探望柯庆施时,看到他住在村子里,不高兴地说:“柯老,你为什么要搬到工人新村来住?有人有意见的。”

柯庆施回答:“你不知道上海是什么地方。党员干部的作风,不抓不行。”

为了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柯庆施还立下了一条家规:老百姓家里吃什么,我们家就吃什么。上到老人,下到小孩,都不能违背这条规矩。

每天吃饭时,柯庆施都会向炊事员询问当天的菜价和粮食供应情况。上海人民吃的什么,吃得好不好,他了然于心。

柯庆施简介 柯庆施的子女

日常生活中,柯庆施很少下馆子,大部分时间都在家里吃饭。他和孩子们过生日时,生日餐都是固定的:一碗北京风味的打卤面。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柯家的餐桌上不见一丝荤腥。为了减少国家负担,柯庆施向毛主席学习,主动减少自己的工资,直到去世后都没有恢复。

他当上海市长的那十年,没人敢给他送礼。他下乡做调查也不接受特殊照顾,更不准当地官员宴请他。

这种两袖清风,清廉节俭的作风,极大地影响了四个孩子。他们从不因父亲的身份,就认为自己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可以高人一等。从小到大,他们都是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地做事。

柯庆施简介 柯庆施的子女

长女柯六六,延续了父亲年少时的生活轨迹,上学工作,在市直机关单位工作了一辈子,已经退休。

晚年的柯六六专注于写作,写的多是她和父亲的回忆,这也为后世评估柯庆施提供了真实的素材。

柯庆施的次女柯五四和小女儿柯友宁年少时在上海读书,后来都考上了北京的大学,在北京找工作、定居。现在也都过上了退休的生活。

柯庆施的独子柯友京一直在上海,已结婚生子。他的妻子,还是叶剑英元帅的外孙女。

柯庆施简介 柯庆施的子女

总之,这四个孩子都已经成人成才。为国家做出大贡献是称不上的,却都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不作奸犯科,不欺压百姓,这已经很难得了。要知道,仗势欺人的官二代可不在少数。

四个孩子有如此好的品行,和柯庆施的教育分不开。

1965年,柯庆施出任国务院副总理。然而,就在他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肝癌带着死亡通知书找上了门。

短短几个月,柯庆施的生命就走到了尽头。他去世后一年,一场长达十年的动乱席卷了整个中国。

从后面的乱象来看,柯庆施是幸运的,没有卷进那场动乱里。但是,关于他的争议,一直没有停止。

不可否认,柯庆施确实有做错的地方。但是,他清廉节俭的品质,认真工作的作风,却值得肯定。他对革命做出的贡献也不可磨灭。

柯庆施简介 柯庆施的子女

波澜壮阔,黑白交织,这就是柯庆施的人生。他的身上既闪耀着革命者的金色荣光,又缠绕了政治斗争的黑灰污点。

他的真实想法是怎样的,他卷入的那些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政治斗争,真相又是怎样的,已经无从探寻。

柯庆施这个人,注定成为一本难解的谜题,被历史永久封存。

信息参考:

凤凰网-“个人崇拜”始作俑者:柯庆施如何取悦毛泽东

柯庆施简介 柯庆施的子女

凤凰网-把准毛泽东的脉搏:险些取代周恩来的柯庆施

柯庆施简介 柯庆施的子女

人民网-揭秘“上海王”柯庆施:周恩来1958年险被取代

柯庆施简介 柯庆施的子女

光明日报-柯庆施其人

柯庆施简介 柯庆施的子女

《大江南北》-忆柯庆施同志二三事

柯庆施简介 柯庆施的子女
  1. 现代快报-女儿眼中的柯庆施:最恨背后搞鬼
柯庆施简介 柯庆施的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