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瞌睡的房子
文:【美】奥黛丽·

伍德  图:【美】唐·伍德  

译:柯倩华   明天出版社
∣绘本内容及精读角度

我们曾精读过《当月亮照耀全世界的孩子》,书中用了9个不同的词来描写睡觉,今天精读的绘本,也用了7个词来描述,而且这7个词,是按页面依次出现,最后以叠句的句式会合到同一页,与图画相映成趣,这部绘本叫《打瞌睡的房子》。

在淅淅沥沥的细雨中,有一栋打瞌睡的房子,房子里的人都在睡觉。先是打鼾的老奶奶睡在温暖的床上;接着,在老奶奶的身上,睡着一个做梦的小孩;继而,在做梦的小孩身上,是一只昏昏欲睡的狗;再往下,是猫、是老鼠,一个一个依次睡在前一个“人”的身上,就像叠罗汉般睡出一个堆叠式的画面。
打破安静的是一只跳蚤,它咬醒了老鼠,老鼠吓醒了猫,猫抓醒了狗,狗踢醒了孩子,孩子又…….画面开始热闹起来,一个一个睡觉的“人”,反着原来的次序挨个被惊醒,最后,床被老奶奶压垮了,打瞌睡的房子也醒了。从静到动,五个角色共同玩了一个诙谐有趣的游戏。

《洛杉矶时报》书评说绘本的图文是天作之合。确实,图画、文字、细节、颜色、光线、视点,每一页接续的变化都是精彩的独幕剧,都藏着丰富有趣的精读内容。以下,选读从封面到正文的第二跨页,在淡蓝色的画面情境中来一起感受其独特的“蓝调魅力。”

1

01∣封面导读:读出层次感

父母先模拟打瞌睡的动作,让孩子猜猜在干什么,并让孩子也来模仿,在趣味中理解打瞌睡,并带出阅读的绘本:“今天要讲的就是关于打瞌睡的故事。”

出示封面,引导观察故事中的角色:“看,都有谁在睡觉?”(老奶奶、小男孩和狗)

小朋友都会被这奇怪有趣的睡觉画面吸引,鼓励孩子讲述出来:“小男孩压在老奶奶身上,毛茸茸的狗趴在小男孩身上”,这种堆叠睡觉是本书图画的重点,让孩子们在封面就先留意观察。

封面交代了人物,还交代了时间。继续问:“这是白天还是晚上呢?是晴天还是雨天呢?”

从窗外清晰可见的树木,可以看出这是白天,窗户的雨滴也表明这是一个下雨天。

时间,人物都有了,接着就来说出地点了:“这个故事叫《打瞌睡的房子》。这也太奇怪了,连房子都会打瞌睡,你觉得房子打瞌睡是什么样子的?”

让孩子的想象天马行空地飞一会儿,然后再充满悬念地进入正文:“打瞌睡的房子究竟是怎么样的呢?我们这就去看看!”

2

02∣进入情境

接着可以玩一个假装游戏,和孩子一人举一把玩偶的小雨伞,边翻页边讲述,进入绘本的情境。

翻到蝴蝶页:“我们先要经过一片暗绿色……

翻到书名页:“细雨纷纷,我看到漂亮的白栅栏啦!栅栏上都有什么呀….”,让孩子也参与进来描述ta的所见,就像两个人在观赏风景。

继续翻到版权页:“雨还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栅栏的门半开着呢,我们就快要看到打瞌睡的房子了!”

悬念要吊足:“嘘——闭上眼睛,我喊123再睁开,可别吵醒了打瞌睡的房子。”

事先准备好下雨天的音频,让孩子闭着眼睛听一会儿滴滴答答的雨声,这会儿调动的可不止是听觉,还有想象,还有安静的心灵体验和审美体验。

父母继续把戏做足:“我轻轻地推开栅栏的木门,空朦的雨中、绿色的草地上,哇,好美呀!….好,慢慢睁开你的双眼,1.2.3……

孩子在期待中看到的房子,和规规矩矩翻页看到的房子,绝对是不同的体验。

这样进入绘本情境,既可以让父母的描述不显啰嗦地充分发挥,孩子也能身临其境地感受画面的美、画面的静、画面的丰富和层次,就像经历一个他不曾经历、不能经历的世界。

这也正是阅读的意义所在。

3

03∣房子如何打瞌睡

朗读文字——

有一栋房子,

打瞌睡的房子,

房子里每个人都在睡觉。

问题来了:“从哪里可以看出房子是在打瞌睡呢?”

这是拟人化的描述,要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孩子的想象创编了,父母也要给出必要的示范和思维的支架,比如——

(问)打瞌睡的时候,眼睛是怎么样的?

这样可以引导孩子把窗户想象成眼睛,关闭的窗户就像睡觉时候闭上的眼睛。

(问)打瞌睡的时候,我们都是很安静的,你觉得房子安静吗?你从哪里看出它很安静?

由此引导继续观察,房子没有灯光,很安静;房子的烟囱没有冒烟,很安静;树叶一动不动的,没有风,很安静……

当孩子在画面中感受静的时候,审美和专注也在养成。

4

04∣“出错”的预测,也是驱动力

接着就是顺着文字来预测了:“房子里每个人都在睡觉。猜猜都有谁呢?”

认真读过封面的孩子当然记得:“有老奶奶、小男孩、还有狗。”

“你猜他们都是怎么睡的呢?”

“哈哈,一定是小狗压在男孩身上,男孩压在奶奶身上。”孩子的猜测又再次加深了堆叠式睡觉的印象。

“太棒了,封面的图画你记得很清楚耶!我们来看是不是呢?”

翻过页面,图画却并非如封面那样的堆叠式睡觉,只有老奶奶侧躺在床上。

预测的“出错”不要紧,孩子的目光将开始搜寻男孩和小狗都睡在哪里,主动的观察和有意注意这就被驱动了。

趁着搜寻的目光,继续引导观察图中的玄机和伏笔:“除了小狗外,还有哪些动物呢?”

那只藏得很深的小老鼠一旦被发现,孩子定当兴奋不已,阅读的兴致就一波推动一波。

预测的“出错”还将勾起孩子的好奇,并在翻页后继续猜测,逻辑思维接着就启动了:睡眼惺忪的男孩是不是要走到老奶奶身上呢?

当孩子的思维被引导到这根弦上时,图画的叙事规律(即堆叠式睡觉)就将被小朋友的推测逐步掀开神秘的面纱。

图画中,还有隐藏得更深的跳蚤,先不着忙道破天机,待读到“那只老鼠身上,有一只跳蚤”的页面时,再回头来寻找,让孩子体验反复阅读的乐趣,感受跳蚤作为唯一不睡觉的小精灵,从出场开始就是牵动情节反转的角色,从静到动,从睡到醒,它未曾停步,直至跳到老鼠的身上,巅峰引爆(见插图1)。这只跳蚤堪为神来之笔,画龙点睛!

精彩实在太多啦!赶快翻开绘本《打瞌睡的房子》,陪孩子精读吧。

关注读读镇,陪孩子精读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