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朗月  不期而遇

关注江月之声

阅读原创文章

【特约专栏】

在那遥远的地方

——仲秋新疆纪行(下篇)

郭艾荣

09

天池,天山的“核心”

新疆之行,总感觉一直在天山附近徘徊,终于来到了天山的核心——天山天池。

核心,是在我想象中私自赋予它的神圣地位,尽管不论从面积或海拔上,天池都不及赛里木湖,但不知为什么,它的核心地位好像一开始就在我心中扎下了根,从未动摇。或许,是因为它的名字和众多传说,天池,”瑶池”,多么豪气而富有诗意的名字啊。

及至穿越长满云杉、塔松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攀越至天山博格达峰半山腰,见到天池真面目时,人一下子惊呆了,湖水晶莹如玉,清澈得不像人间景致,高处的蓝天雪山相互映衬,近处的森林倒映其中,如梦如幻,西天王母选中此地沐浴,眼光不差。我等凡人,感恩上苍创造这人间仙境,有机会一饱眼福,在人生的阅历簿上,记下美美的一笔,就心满意足了。

10

天山神秘大峡谷

天山神秘大峡谷,也称为克孜利亚大峡谷,位于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北部。维吾尔语“克孜利亚”意思为红色的山崖。峡谷为亿万年风雨剥蚀、山洪冲刷而成,谷道蜿蜒曲折,溪流淙淙,奇峰异石,景象万千。

我们到达峡谷的这一天,天气格外好,蓝天,白云,红崖,组成一幅幅天然的图画,游客骑着骆驼穿行峡谷中,一排排,一队队,如同画中游。

驼铃声声,驼队悠长,也总让人联想到丝绸之路,但丝绸之路的骆驼背负的艰辛与责任,在这些峡谷漫游的后生驼队面前,终于变成了一份骄傲与自豪吧。

在一块红崖石前留影,突然想到一个朋友。她多年前的一张照片,似乎也是这个地方,站在红崖前的她,身材舒展挺拔,神色淡定优雅。在我看来,她的生活就是旅行、喝茶、读书、瑜伽。她活成了很多人羡慕的样子。当然,这很多人中也包括我。如今,我站在她曾经停留的山崖前,也将有更多机会游历她见过的名山大川,我的生活在向着我仰望的方向一步步迈进了吗?

近期陆续在朋友圈发这组新疆行记,有朋友发评论,希望有朝一日 ,也像我一样云游天下。我回复终有一天会如愿以偿的。看来,我们生活的方向目标一致,只是有个先来后到的区别罢了。认准该去的方向,在该来的时候来,该去的时候去,尽量不给自己留遗憾,这样的人生,就算圆满了吧。

11

库车的前世是龟兹

提到新疆库车市,很多人有些陌生,但如说起龟兹,只要稍有点历史知识的人,一定听说过。对,守望在古丝绸之路上西域三十六国中最大的龟兹国即是现在的库车。

库车历来有王者气派,如今的库车市中,建于清代的“库车王府”,直观诠释了王者风范。“库车王府”是1759年清朝乾隆皇帝为表彰当地维吾尔族首领鄂对协助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功绩,专门派遣内陆汉族工匠建造而成。20世纪初,原“库车王府”仅存部分房屋和城墙,2004年库车市根据最后一位王爷达吾提·买合苏提的回忆,在原址重建“库车王府”。

踏进库车王府,如穿越时空,能听见历史的回声, “王爷”临危不惧阻止叛乱发生的一帧帧生动的画面如现眼前。

王府内龟兹博物馆展出的各种雕像,多具有“胡人”特征。全国各类博物馆展出的瓷器中,特别是唐三彩,总能见到各种形貌的“胡人”,牵马的,骑骆驼的,奏乐的,舞蹈的,不一而足。其时,总觉得“胡人”远在天边,充满神秘色彩,如今,漫步在库车的大街小巷,卖烤馕的,卖葡萄的,卖壁毯的,带头巾的,带方帽的,眼见的人流和景物,满满都是“胡”味,如处异域。但我又分明踏在祖国的大地上,不禁再次感叹祖国疆域的辽阔和民族团结一家亲兼容并包的博大胸怀。祝福祖国越来越繁荣昌盛,在世界上展现出越来越强的“王者风范”。

12

我站在了帕米尔高原

前文说过,新疆的地势是三山夹两盆,最南边的山便是赫赫有名的昆仑山,新疆之行接近尾声时,我们来到了昆仑山,站在了昆仑山西端的世界最高的高原——帕米尔高原。

我和很多人一样,总认为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因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矗立其上。实际上,帕米尔高原平均海拔远远高于青藏高原,是实实在在的世界最高高原(此处,地理学界尚存争议。——编者注)。

“帕米尔”是塔吉克语“世界屋脊”的意思,想象中的帕米尔高原,应是白雪皑皑不见人烟的苦寒之地,真正走近帕米尔高原,除称为“冰山之父”的慕士塔格峰印证了想象中的雪山茫茫外,帕米尔高原呈现的温柔一面,让人眼前一亮。白沙湖和卡拉库里湖犹如帕米尔高原的两汪秋波,含情脉脉。天上的白云像是高原醉舞的水袖,昆仑的飞天女神在这离天最近的地方尽情舞蹈,千年万年。

白沙湖原来是一片沙滩和湿地, 2012年在这里修建了布伦口水库,对面的山为白沙山,细沙洁白如玉,因此得名白沙湖。“卡拉库里”意为“黑海”,卡拉库里湖水面映衬着巍峨又神秘的慕士塔格峰,白雪皑皑,山水同色,景色十分迷人。

2024年仲秋,我有幸站在帕米尔高原的肩膀上,不敢相信这是真实的,脚下和脑中都有些晕乎得不知所向,我确实是在“世界屋脊”行走吗?站在这“屋脊”向下俯视,我就在地球上“一览众屋小”了吗?太骄傲了!

13

喀什古城的慢时光

新疆太大,景点多,距离远,一路赶着走,总是匆匆忙忙的,到了喀什古城,终于能慢下来了。

喀什古城位于喀什市中心,是我国目前唯一保存下来的具有典型古西域特色的传统历史街区,这里集中展现了维吾尔族居民家庭生活、民族风情、传统手工艺、风味美食,同时,高台民居等建筑群体也很有特色,素有“喀什的灵魂”之称。

喀什古城的街道,无中轴线,讲究灵活多变,自然美观,城内有十三条主街和近百条小巷,有各种各样的巴扎(集市的意思),如土陶巴扎、帽子巴扎、首饰巴扎等。

在古城游览时间很充分,尽可以悠闲地走走逛逛,停停看看。我最感兴趣的是土陶巴扎。喀什的土陶,虽朴拙却不失精美,是我喜欢的风格。在喀什城东门的土陶巴扎,我的眼睛彻底走不动了,这种素朴的色彩和造型,让我感觉心灵深处的某种底色,好像在这一件件土陶器上,得到印证和回应,我明白,这是灵魂与灵魂的相见欢,我不会错过这种相遇,一定要带一件土陶器回家!太大的不行,不便携带,在家也没有合适的位置安放,不适用的也不行,不能只当“花瓶”,得有使用价值。在土陶巴扎徘徊一圈儿又一圈儿,终于选中一个碗形的带仰韶文化风格图案的,价格也亲民得很,层层包裹放在随身包的最深处,小心呵护,阿弥陀佛,跟我安全回家。

有好友在朋友圈看过我一些新疆之行文字后,戏言说,新疆也有很多美食,只看风景,不吃美食,不算完美啊。哈哈,我等吃货,当然不能错过任何一个机会品尝新疆美食,羊头啊,羊腿啊,羊排啊,一样没少品尝,哪里是品尝,简直是饕餮呵。来到喀什古城,美食再一次把我俘虏,逛累了,坐下来吧,羊肉串,烤包子,肚包肉,水果切,吃不够。来之前,还给自己定下规矩,一定要保持体重,不能越红线。在喀什古城,坐拥一堆堆美食的我,早把减肥的事儿忘到西域之西了!或许是故意忘掉的吧。嗨,把握机会,人生得意须尽吃嘛。

14

火焰山坎儿井,

山与水的神话

来到新疆吐鲁番,火焰山和坎儿井自然是必看的景点。此两处名气之盛,不必多说。

火焰山位于吐鲁番盆地的北缘,当地人称“克孜勒塔格”,意即“红山”。火焰山是中国最热的地方,地表最高温度高达摄氏70度以上,据说沙窝里可烤熟鸡蛋。

我一直好奇,西游记中描绘的火焰山“正是西方必由之路,却有八百里火焰,四周围寸草不生”到底有几分是真几分虚?火焰山真有熊熊燃烧的火焰吗?或只是个象征意义上的传说?真正站在火焰山下,才知此处山体皆红,称为“红山”确实不虚,但眼前并没有火舌燎天的景象,不免有点淡淡的感觉。

但随后了解到,火焰山燃烧历史上并不罕见。火焰山为天山支脉,天山是地质活动较为剧烈的地区,埋在地层中的水平煤层经过多次地质运动,大多变为倾斜煤层,与空气接触氧化后积热增温,常常引发自燃。如此,称之为火焰山确实不虚。神话往往来自于现实,现实经过时空的发酵,也极有可能演变为神话。

吐鲁番的坎儿井,也是神话一样的现实存在。坎儿井,是“井穴”的意思,早在《史记》中便有记载,坎儿井是荒漠地区一种特殊灌溉系统,吐鲁番的坎儿井总数达1100多条,全长约5000公里。

走近吐鲁番才知道,坎儿井真正是吐鲁番的生命之水,吐鲁番地表炎热,若水在地面明渠,少不得被蒸发缩水,灌溉田地的作用就减弱了。水以井穴形存,减少了无谓的途中浪费,灌溉作用就能充分发挥。这就是因地制宜的劳动者智慧吧。劳动者是神话的第一创造者。

在火焰山坎儿井,山与水的神话,活生生地摆在眼前,让人感慨万千。

15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相信许多人和我一样,说到吐鲁番,一定会想到吐鲁番的葡萄。的确,葡萄是吐鲁番最好的代言人,葡萄,是吐鲁番献给客人最好的礼物。大的小的,红的绿的,青的白的,各种各样,各有各的名字,记不住,只记住一个字——甜。吐鲁番气温高,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有助于水果进行光合作用,积累和保存更多的糖分,加上得天独厚的天山优质水灌溉,葡萄不甜没有道理。不只是葡萄,种啥啥甜哈。

在维族小院家访,男主人为我们介绍维族的风土人情,女主人热情地跳起欢快的新疆舞欢迎我们,长长的条桌上摆满各样水果待客,我们这些客人暂时体验了一把做“巴依老爷”和“巴依婆”的感觉,欢声笑语,别有一番风味。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我们的心儿醉了。

16

新疆的礼物

出门一趟,少不得要带些礼物回去的,来新疆更不能例外。葡萄干当然是首选,买上三、五斤,分送亲朋好友,乃人之常情。但最重要的,是要给自己带件礼物,不一定多贵重,喜欢就好。

喀什古城的土陶碗就好,一见钟情,爱不释手。和田的玉呢,琳琅满目 ,让人眼花缭乱,定下神来,选择适合自己的,那件半月型白色雕佛玉摆在我眼前时,眼前一亮,这不就是我之前无数次想象中的样子吗?没有丝毫犹豫,直接买单,当下挂在胸前,纷乱的世界好像一下子安定下来。这就是对的感觉吧。

逛喀什大巴扎,一个骆驼图案的毯子吸引了我,买回家中或挂或坐,都很好,喜欢。同时,淘到一个桌旗,很是意外惊喜。本是奔着买个简易大袋子临时装东西,无意中发现一个塑料袋装有一卷厚厚的布,是新疆常见的那种色彩繁复又很漂亮极具少数民族风情的图案,很喜人。卷得厚厚的,应当有两三米长,宽度呢,看上去二十公分左右。在新疆,应当是作为垫子铺在门前廊下的。我心想着,拿回去怎么用呢?大概店主看到我是个游客的样子,特意问我打算怎么用,其实我已经想好了,挂在墙上,当个艺术品欣赏,也是不错的。把这个想法告诉店主时,他微笑着没再说什么,大概我的想法在他看来还不算离谱吧。把这块布背到家中时,发现铺在客厅大书桌当个桌旗,效果出奇地好。啷里格啷,啷里格啷。

从某种意义上说,旅行就是积攒一些不同体验,从各地带回的不同礼物,就是这种不同体验的真实见证吧。

结语

新疆之行用了半个多月时间,终于在中秋节当天傍晚返回家乡。隔着车窗遥望,西边晚霞斑斓,美如图画,东边月亮高悬,在云中或隐或现,让人不由想起“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诗句。我在心中欢呼,太美了,我的家乡太美了!

月出日落,云卷云舒,天空中每天都上演着大片,展现着一幅幅天开图画。只是我们的心,总被日常俗事遮在眼前,奔忙着,焦虑着,对这天然的美,免费的美,不能当饭吃的美,熟视无睹,视而不见罢了。

旅行的意义,在寻找诗和远方,更深刻的意义在找回自己。旅途中的一天,我们的车穿行在天山下的夜色里,繁星满天,月亮弯弯,感觉星空和月亮特别低,我正痴痴地看着月亮,听到车后一位声音沧桑的老者说,“月亮zhen(音,安阳话)低,拿yuo棍儿就把它kuo下来ye”。

我当时一惊,这就是诗的语言啊,有想象,有画面,有情怀。这老者不知是谁,但声音我听得出来,刚才好像因座椅调整的琐事与人吵吵的就是这个声音,不依不饶的。 

月亮挂在山尖时,这位老者的心一下子从眼下拉到了天空,从眼前拉到了远方。可能他自己意识不到,他说的那些话就是诗,但那个月亮可手摘的画面一定是印在他脑中了。这就是他的诗意。

旅途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夸夸其谈的,有安静沉默的,有沉稳老练的,有随波逐流的,从言谈举止中,大概可以判断出一个人的素养。我很欣赏这样一位女士,瘦瘦高高,气质优雅,在列车上,常是安静地看书,没有刻意地没话找话地与人闲聊。看上去像一位修行人,那盘腿坐在铺位上的样子,分明就是打坐。她的气场那么安静,让人能跟随着一下子静下来。

退休了,我的生活必定要向新的方向出发了。向哪里出发,如何达到目的。我从这位修行的女士身上得到了更确切的答案。

静为躁君,对我来说,下半辈子能修得一个“静”字,从静中看到深处,看到远处,看懂前因后果,看懂今生来世,这将是一个大课题。要努力,但要不急不躁地努力,这就是我此生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

新疆之行的最大意义,或许就是找到自我吧。

【摄影:郭艾荣】

特约专栏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