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家电影制片厂,不是上海电影制片厂,而是东北电影制片厂(也就是后来的长春电影制片厂)。
那么东影厂的第一批演员主要来自哪里?
他们基本上全都来自部队。有的来自延安电影制片厂。有的来自晋绥军区战斗剧社。有的来自晋绥七月剧社。
像苏里在进入长影厂之前,他是东北军政大学文工团的副团长。
而葛存壮、白德彰、潘德民等,又都来自东北青年文工团。
不过当时东影厂演员科的主演,又基本上出自以鲁艺为班底的神奇的东北文工团。
比如后来成为电影明星的田方、于蓝、张平、李百万、梁音等,都出自这个团。
那么它为何又被称为新中国电影明星的摇篮呢?
不如让咱们话说从头。
1945年9月1日,24岁的于蓝,显得特别激动。
因为第二天,她就要跟随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的几十名师生,一起奔赴东北解放区了。
东北是于蓝的故乡。她出生于辽宁鞍山。小时候曾在哈尔滨和沈阳都生活过。只是后来,因为“九一八”事变,沈阳被日军所占领,所以她随继母逃难到了河北张家口,后又投奔到了位于天津的姑姑家。但“卢沟桥事变”后,华北陷落,她又只好辍学。这时于蓝决心奔赴抗日战场,于是就和同学赵路一起,在地下党组织的帮助下,来到了革命的圣地延安。
在这里,于蓝如鱼得水。她迅速成长起来,不仅实现了自己做演员的梦想,而且还结识了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个人田方。两人于1940年结婚。婚后于蓝在田方的指导下,演技有了大幅度提高。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党中央为了配合东北地区在政治、经济、军事战线上的斗争,所以从延安鲁艺抽调了一大批作家、艺术家和演员,组成了东北干部团二大队八中队,由鲁艺实验剧团的团长沙蒙带队,于1945年9月2日,从延安出发,朝着东北沈阳行进。
他们经过了长达两个月的长途行军之后,终于于11月2日到达沈阳。然后在东北局的领导下,成立了东北文工团。由舒群任团长,沙蒙任副团长,田方任党支部书记,华君武任秘书。
1945年12月23日,东北文工团撤出了沈阳,来到辽宁本溪。然后又于1946年3月14日,到达了大连。这时的东北文工团,由沙蒙担任团长、于蓝担任党支部书记,田方担任副团长、王大化担任组训部长,李牧担任戏剧部长,刘炽担任音乐部长,颜一烟担任编辑部长,何文今担任总务部长,张平担任行政秘书。
在大连,至今很多上了年纪的市民,都还记得当年东北文工团在当地演出搞活动的热闹场景。比如年仅23岁的杜粹远,虽然个头不高,身材瘦小,但指挥起演员唱歌来,却像模像样。
另外李百万、黄准、江巍等所演唱的革命歌曲,也给人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还有东北文工团所演出的话剧《日出》,在当地更是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当时有一些反动派散布谣言,称“文工团只会演农村戏,根本不懂什么是艺术”。针对这一情况,文工团决定将曹禺先生的著名话剧《日出》呈现到大家的面前。
演员的阵容很强大,于蓝饰演陈白露、林农饰演潘月亭、张平饰演李石清、张守维饰演黄省三、欧阳懦秋饰演翠喜、杜粹远饰演小东西、颜一烟饰演顾八奶奶、王大化饰演胡四、李牧饰演王福升、何文今饰演黑三等。
在此之前,于蓝没有演过《日出》,但她知道这场演出非常重要,必须得演好,所以显得格外认真投入。其他的演员也都一样。最后只用了半个月的时间,由沙蒙担任导演的《日出》与大连市民见面了。结果,他们惟妙惟肖的表演,立即获得了观众们的热烈好评。以至于连演十场,场场爆满。
东北文工团在大连待了大概5个多月的时间,不仅树立了全新的形象,而且产生了巨大的政治影响。
1946年8月24日,东北文工团接到上级指示,离开大连,奔赴东北解放战争前线进行慰问演出。这时因为东北局宣传部成立了东北文工二团,所以原东北文工团便改称为了东北文工一团。
1946年12月4日,东北文工一团来到了全国最早解放的省会城市齐齐哈尔,一边创作,一边演出,一边深入到农村,参加土地改革。
这年春节,由东北文工一团作为主力演出团队呈现的“春节联欢晚会”,给齐齐哈尔的市民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文艺节目。其中东北文工一团表演的新秧歌最受欢迎。被当地市民称为“,震动了齐齐哈尔”。
而由王家乙、林白、张守维、王英、林农等演出的《血泪仇》、《白毛女》等歌剧,也在当时引起轰动。每当演出结束,观众们依然沉浸在剧情之中,久久不愿离去。
这时,东北文工一团又不断壮大了团队力量。比如当年刚满20岁的梁音,就是这个时候加入的。
几乎与此同时,我军已顺利接管位于吉林长春的“满映”,并于1946年10月1日成立了“东北电影制片厂”。这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家电影制片厂,需要大量的干部充实队伍。于是东北文工一团便整体并入了东北电影制片厂。而东北文工一团的演员,也就成了东北电影制片厂的第一批电影演员。
由此,东北电影制片厂,又被称为“新中国电影的摇篮”。
从他们中走出的著名电影明星和著名影人,实在是太多了。
比如于蓝,她进入东影后被任命为东北电影制片厂第一期训练班指导员,然后于1949年,在东影厂拍摄的电影《白衣战士》出演了女主角庄毅一角。这是于蓝第一次登上银幕,但却呈现了朴实无华的表演。此后,她又出演了《翠岗红旗》、《龙须沟》、《革命家庭》、《烈火中永生》等电影,形成了自己真实、自然、含蓄的表演风格,塑造了一系列生动感人的银幕形象,是我国“22大明星”之一。
再比如张平,另一位“22大明星”。他曾担任东北文工团秘书、副团长等职务。于1948年12月进入东影厂,在电影《钢铁战士》中,成功塑造了战斗英雄张志坚的光辉形象。此后他一发不可收拾,又在《沙家店粮站》、《风暴》、张志坚、《怒潮》、《停战以后》、《他们在相爱》等电影中,扮演了各种各样不同的人物形象,精湛的演技,令人叹服。
还有欧阳儒秋,银幕上的“老大娘专业户”。先后在《光芒万丈》、《赵一曼》、《葡萄熟了的时候》、《樱》、《巴山夜雨》、《月亮湾的笑声》等电影中,将淳朴善良的老大娘,刻画得栩栩如生。
欧阳儒秋后来成为北京电影学院的表演老师,培养了众多电影明星,如莫梓江、杨建业、王志刚等。而她的学生刘诗兵后来又培养了周里京、方舒、张丰毅、谢园等学生。而谢园呢,又是邢佳栋、孙莉、左小青等人的老师。
还有李百万,他是新中国银幕上的第一代“英俊小生”,电影《白毛女》中王大春的扮演者。此外还在《吕梁英雄》、《葡萄熟了的时候》、《无穷的潜力》、《暴风骤雨》、《无名岛》、《红色邮路》、《泪痕》等电影中出演角色,表演朴实真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还有张守维,电影《白毛女》中杨白劳扮演者。他早在东北文工团时期,就是团里的台柱子演员,和张平演唱的《河边对口唱》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他后来还有在电影《青松岭》中饰演老五爷一角。
还有杜粹远,她曾是东北文工团的“少女专业户”,进入东影后也出演了《赵一曼》、《红旗歌》、《白衣战士》等电影。她是张平的妻子,后来进入北影厂从事行政管理工作。
还有林白,她曾是电影《白毛女》中喜儿的候选人,是东北文工团众多歌剧中的女主角。进入长影后主要从事译制片导演工作,译制了《好兵帅克》、《三妯娌》、《小贝尼》、《舞台生涯》、《春香传》等众多影片。她是王家乙的妻子。
而梁音,在东北文工团属于后起之秀,从出演东影拍摄的第一部长故事片《桥》开始,他一共在厂里参演了无数部电影,其中《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中的曹茂林、《刘三姐》中的刘二哥、《冰山上的来客》中的杨排长、《三进山城》中的刘青山等角色,最为令人难忘。
此外,从东北文工团走出的王家乙、林农等,他们都是先在东影厂做演员,然后都成为了著名导演,又分别发现了杨丽坤、陈学洁、庞敏、王晓棠、达奇、庞学勤、李默然、张连文、张国民等著名演员。
在此,就不得不提到曾在东北文工团担任过领导职务的沙蒙和田方了。
他们俩,其实早在30年代,就已经是闻名上海滩的电影演员。比如沙蒙曾在《都市风光》、《夜半歌声》、《十字街头》等影片中都有出演过角色,而田方更和当时的“电影皇帝”金焰齐名。只是后来他们奔赴到了延安,从此开启了崭新的人生之路。
此后沙蒙执导出了《上饶集中营》、《上甘岭》、《汾水长流》等影片,田方则担任了北影演员剧团团长的职务,又在《深山里的菊花》、《风从东方来》、《革命家庭》等影片中出演角色,其中《英雄儿女》中的王政委,最为令人难忘。
他们发现和培养的电影人才更多,数不胜数,为新中国的电影事业,做出了贡献。
所以为何说东北文工团是新中国电影明星的摇篮呢?因为从这里不仅走出了大导演和大明星,而且这些艺术家,更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电影人才。
而这,才是他们为中国电影所贡献的最大财富吧。
发布于: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