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信息来源于科普中国,Gillhamsfishingresorts,中国经济鱼类志。

笋壳鱼吃过吗?优质的淡水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不输海鱼,而且据说还营养丰富。

最常规的料理方式就是清蒸,这样能保持笋壳鱼的原汁原味。做法倒是跟大部分与清蒸的流程一样,先是处理好鱼,然后在盘子上放好葱段和姜丝,将鱼上去,再倒点蒸鱼豆豉;放锅内隔水蒸个7-8分钟;最后淋上热油,这就大功告成了!

非常好吃的常见淡水鱼,相信料理它的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得。但关于这种鱼类的一些冷知识,你可能不太知道。

笋壳鱼的学名是云斑尖塘鳢(Oxyeleotris marmorata),它是鲈形目虾虎鱼亚目塘鳢科尖塘鳢属的物种。接下来为了顺口,咱们还是继续管它叫笋壳鱼。

笋壳鱼是中大型鱼类,常规的个体虽然只有20-30厘米,但也有能长到60厘米的存在。它们看起来虽然身体很修长,但却有种特别壮实的感觉,因为它们的胸鳍,两个背鳍,臀鳍和尾鳍都很大,呈现扇形,将其衬托得很威武的样子;尤其是它们的头部,头宽大于头高,嘴巴很短但口大,下颌突出,眼睛很无神的样子,组合起来就显得很凶神恶煞。

其体色通常的黄褐色的,背侧最深,而腹部有点浅,周身都具有云纹状斑块及不规则横带;鱼鳍上也都有多条黑纹。这就是它们学名的由来。

笋壳鱼是底栖鱼类,它们喜欢在水质清晰且流速缓慢的水体中栖息,淡水也行,咸淡水也行。它们常年躲藏在水底有隐蔽物的区域,比如洞穴和沉木下方,然后待着就一动不动。但是如果有猎物路过,比如小型鱼类、虾、蟹等无脊椎动物,它们就会迅猛出击,因此算是伏击猎手。

它们是暖水性鱼类,生活在热带、亚热带区域。虽然对缺氧的抗性很高,具有较强的耐氧性,但是它们却耐不了低水温,当水温下降到12~10℃以下后,它们就很容易死亡。

笋壳鱼是分布很广的虾虎鱼科鱼类,但其原生分布地却不包括我国。它们原产于湄公河和湄南河流域的淡水和咸水中,以及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的河流和其他水体。

其在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甚至享有“国鱼”之称!

那我国是什么时候引入笋壳鱼的?根据中国经济鱼类志第270-271页面的记录,1987年广东省就开始计划引种,1988年从泰国引进了一批亲鱼,同年尝试人工繁育就获得了成功;1999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又从越南引进了一批。

有年纪较大的朋友表示,这引进之前明明就见过笋壳鱼了!实际上当时他们看到的“笋壳鱼”应该是土布鱼,两者真的非常相似,因为都是塘鳢科的物种。不过土布鱼是我国特有的鱼类,学名是河川沙塘鳢。笋壳鱼和土布鱼最大差别就是:土布鱼比笋壳鱼小很多,个头能差个10-30厘米以上。

引入的物种经常会因为各自原因进入我国自然水域生活,有很多物种会出现危害巨大的外来入侵物种,比如福寿螺。但笋壳鱼虽然是入侵物种,不对,其实叫它们外来物种更对头,因为笋壳鱼实际上对我国自然环境就没什么危害!

这种鱼类是伏击猎食者,它们的狩猎的欲望并不强,而且其体型有限,也会成为我国水域中掠食性鱼类的盘中餐。本身繁殖能力就一般,而且还不耐低温,因此只能分布于我国南方。另外,它们是底栖鱼类,河流污染后沉积的污染物会聚集在底部,导致它们也受到了影响。

最后是人类喜欢吃它们,这点很关键。这些因素使得笋壳鱼在我国水域的的生存不但没有占据优势,反而还活得有些艰难。

笋壳鱼我是吃过的,比起味道,我对肉质更有记忆,那种细嫩但不会太烂的口感,有点像是吃新鲜的葡萄柚肉的感觉,真的很喜欢。但我家里人更喜欢这种鱼熬出来的汤的味道,他们觉得笋壳鱼汤完全没有淡水鱼的土腥气,纯纯的香甜。

口味上可以大家的喜好都各不相同,但是在营养价值上是有数据支撑的。

笋壳鱼富含18种氨基酸,其中脂肪酸中EPA与DHA含量较高,微量元素比值合理,具很高的食用价值。很多人认为食用笋壳鱼还有保健作用!民间认为这种鱼很适合手术或分娩后食用。

跟大部分的物种一样,人们总是认为野生个体营养价值更高,更好吃,这个观点不一定正确,但已经根深蒂固了。凑巧,笋壳鱼不是保护动物,因此它们的野生个体就成为了人们争先恐后捕捉和购买的首选。

但是野生的个体在围追堵截之下,现在哪里那么好找了!于是开始有人想要钻研人工养殖笋壳鱼的技术。

那不对啊!1988年的时候不是就对笋壳鱼实现了人工繁育了吗?咋现在这项技术没有推广开?这鱼不是很受欢迎吗?

原因是笋壳鱼的生长周期实在太长,它们要2岁才能性成熟并开始繁殖,养殖户们哪里等得了这么久!养殖的周期越长,意味着风险越大,成本也就越高!因此当时笋壳鱼压根就推广不开,养殖户们纷纷知难而退。

但如今笋壳鱼受到了追捧,虽然似乎大部分情况下是对野生壳鱼个体的追捧,但野生个体是有限的,人工养殖依然居然很高的前景,后续再营销一下不就好了吗?所以现在南方出现了许多尝试养殖笋壳鱼的鱼场。

有些养殖户尝试让笋壳鱼与我国本地的塘鳢科进行杂交,想要解决养殖笋壳鱼最大的难点,也就是生长周期慢的问题。据说有人已经成功培育出了新的笋壳鱼品种,可以有效提高产量。

那就期待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