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奖是诺贝尔奖中门槛最低的一个,普通百姓也能唠上几句,比如它这几年特别喜欢女作家、有时候也会皮一下把奖颁给理流行歌手……

▶▶诺贝尔文学奖也是离普通人最近的世界大奖,那些闪耀着睿智与灵性的语言,总能在某个时刻打动读者的内心,让我们隔着时间与空间,与并不相识的作者们产生共鸣。

01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一些人

虽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先生是位搞爆炸的理工男,且一生没有结婚,但他无疑有一颗细腻敏感的内心,因为他热爱文学。如今从社会到家长到专业指导机构都不待见文科生,但当年在诺贝尔先生看来,文学和物理、化学、生理学医学同样重要,所以今天全世界的作家们都有可能获得一份来自120多年前的礼物——诺贝尔文学奖。

实际上,大家都知道诺贝尔是军工装备制造商和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者,其实他获得过(荣誉)哲学博士学位,还是一名作家,创作有至少两部小说、三部戏剧、一首长诗。

诺贝尔文学奖奖牌的背面图案为缪斯女神演奏着七弦琴,一名青年坐在月桂树下,倾听、记录着缪斯女神的歌。

10月10日,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揭晓,韩国作家韩江摘得桂冠,成为第一位荣获此奖项的亚洲女性作家,也是该奖的第18位女性得主。

 韩江

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作家是塞尔玛-拉格洛夫,她在1909年获奖,是第一位获该奖的瑞典人,其代表作是《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最近几年诺贝尔文学奖格外青睐女性作家,2020年以来的五年中,已经有三位女作家获奖,成为占据压倒性优势的“半边天”。

从1901年到2024年,诺贝尔文学奖共颁布了117次,诞生了121位获奖者。这些顶尖写手中,谁是更顶尖的?诺贝尔奖官网曾经公布“最受欢迎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前十名分别是:

美国作家约翰·斯坦贝克(1962年获奖)、印度诗人泰戈尔(1913年获奖)、美国作家海明威(1954年获奖)、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1949年获奖)、爱尔兰诗人谢默斯·希尼(1995年获奖)、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1982年获奖)、英国作家温斯顿·丘吉尔(1953年获奖)、智利诗人巴勃罗·聂鲁达(1971年获奖)、英国作家威廉·戈尔丁(1983年获奖)、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1957年获奖)。

仔细的你可能发现了,这个名单中好像有乱入者——丘吉尔?这位大神不是个政治家吗,怎么也能获得文学奖?

是的,这位战场上的硬汉是位货真价实的“六边形战士”,在成为政治领袖的同时,还是优秀的历史学家、演说家、记者和作家。

诺贝尔奖的一个规则是不将奖项颁发给在任的政治领袖。然而,1953年,评审委员会无视了这一规则,将文学奖授予了丘吉尔,让他成为第一个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以政治领袖身份获奖的人。

丘吉尔的获奖作品《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由于作者本人是历史事件的亲历者,作品融合了难以超越的文学与历史的双重意义,谁不服谁上!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又名《不需要的战争》

 这次颁奖还有一个争议,因为它还打破了保密原则。通常获奖者在名单正式公布前的半小时才会被通知,这一保密性一直被严格执行。但在丘吉尔的情况下(毕竟是国家领导人),评审委员会提前询问了他是否愿意接受该奖,并在公布结果之前泄露了获奖者的信息。

丘吉尔本人并未去瑞典领奖,而是由其妻子代领。他写了一个简短的答谢词,真诚又带点傲娇地说:“诸位决定将这个奖颁给我,我引以为荣,也承认有点害怕,但愿你们没有错。我觉得你我双方都冒着相当的危险,我觉得自己不配得奖。不过既然你们不担心,我也不再存疑。”

丘吉尔的获奖并不是评审委员会唯一的不按套路出牌,2016年,委员会又皮了一把——将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了流行歌手鲍勃·迪伦。

鲍勃·迪伦是美国摇滚、民谣歌手,代表歌曲是《答案在风中飘荡》。这次获奖让他成为集格莱美、金球奖、奥斯卡金像奖和诺贝尔文学奖于一身的闪耀存在。

  唱着歌的工夫顺带拿了个文学奖

玩音乐的自然更个性一些,鲍勃·迪伦也没有在正式的颁奖礼上出现,而是在颁奖典礼结束3个多月后,在斯德哥尔摩的一场小型私人活动中领取了这张800万瑞典克朗的支票。

在公开发表的领奖词中,鲍勃·迪伦同样说:对于“我的创作是文学吗?”这个问题,我本人也充满怀疑的,所幸瑞典文学院“不仅愿意去考虑如此复杂的问题,还最终给出了如此精彩的回答。”

众所周知诺贝尔奖只授予在世的人,但这个规定始自1974年。所以在其文学奖的历史上,曾有一位死去后获得殊荣的作家——瑞典诗人埃里克-·卡尔费尔德。

卡尔费尔德是瑞典文学院评委和终身秘书,这导致委员会几次提名颁奖给他,他都因为避嫌而推辞,直至他在去世半年后才获得该奖。

评奖需要“内举不避亲”吗?似乎是的!诺贝尔文学奖的历史上,曾有6位瑞典文学院成员获奖,其中不少人都曾反复推辞,但终究难逃“自己人选自己人”的嫌疑。1974年,两位分享诺贝尔文学奖的作者全都是瑞典文学院成员,这引发了不满的声音。此后再没有文学院成员获得该奖。

1974年也是最后一次由两人分享诺贝尔文学奖。相比其他诺贝尔奖而言,文学奖更多单独颁给一位获奖者。两名获奖者分享的情形只发生过四次。毕竟文学不像其他科学,极少有“共同创作”或“合作完成”这一说。

就像没有人任何一个国家在足球世界杯上战胜过中国两次,也没有人获得过两次诺贝尔文学奖。有人说一旦获得诺贝尔奖,作家们就很难再创作出优秀的作品了。其实很有可能是很多作家都在垂暮之年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已经力不从心了。

      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者们平均年龄是65岁,最年轻的是42岁获奖的英国作家拉迪亚德-吉卜林,年纪最大的是88岁获奖的多丽丝-莱辛。

02

来自诺贝尔文学奖的一些句子

尽管存在争议,但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这些人无疑是最会使用语言的人群。隔着时间与空间,我们与他们并不相识,有着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但他们写下的语句与故事,却能穿透重重障碍,与书籍这端的读者产生共鸣。

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日复一日、更机械、更装腔作势地重复他们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所爱所恨。

——罗曼·罗兰(法国。1915年获得者)


一个理智的人应该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只有那些不理智的人,才会想去改变环境适应自己。但历史是后一种人创造的。

——萧伯纳(爱尔兰。1925年获得者)


我们生而破碎,用活着来修修补补。

——尤金·奥尼尔(美国。1936年获得者)


战争不决定谁对了,只决定谁留下了。

——罗素(英国。1950年获得者)


我的灵魂与我之间的距离如此遥远,而我的存在却如此真实。

——加缪(法国人。1957年获得者)


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归途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无法复原,即使最狂热最坚贞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瞬息即逝的现实,唯有孤独永恒。

——马尔克斯(哥伦比亚。1982年获得者)


凌晨四点,发现海棠花未眠,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会不由自主地想到:“要活下去!”——川端康成(日本。1968年获得者)


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讳的就是个十全十美,你看那天上的月亮,一旦圆满了,马上就要亏厌,树上的果子,一旦熟透了,马上就要坠落。凡事总要稍留欠缺,才能持恒。

——莫言(中国。2012年获得者)


我认为人的一生中总会有某个时刻,需要坚守自己的决定,一个说“这就是我,这就是我的选择”的时刻。

——石黑一雄(英国。2017年)


最后还有这句:

文学,如果不能成为当代社会的呼吸,不敢传达社会的痛苦与恐惧,不能对威胁着道德和社会的危险及时发出警告,这样的文学是不配成为文学的。

——索尔仁尼琴(俄罗斯。1970年获得者)


最后的最后,让我们来看这些名字:

卡夫卡、乔伊斯、托尔斯泰、昆德拉、契诃夫、普鲁斯特、卡尔维诺、博尔赫斯、毛姆、鲁迅、沈从文……

他们都没有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却同样为世界留下了闪耀着光辉的作品。诺贝尔文学奖是文学创作的优秀代表,优秀的文学作品却远并非只有诺贝尔文学奖。人类的文学星空璀璨闪亮,是这些作品让我们在交叉小径的花园孤独又自足,既能回归最细微沉静的内心菩提,又能看到最浩瀚无垠的星河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