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最近,网络上关于鉴宝的热度持续攀升,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风格奇异的直播间里,那些琳琅满目的收藏品仿佛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为众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鲜感受。

从古老的瓷器到珍稀的字画,从独特的玉器到罕见的文玩。

日常生活中难以接触的物件,因其稀少的存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拥有了独特的价值,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

当然,对于这些收藏品的真实性,也只有具备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的行业人士,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观看鉴宝活动,更多是为了增长见识、开拓视野。

茶界里,关于老白茶的真伪之辨,同样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每天打开后台,都能看到不少茶友发来的,关于如何鉴定老白茶的疑问。

毕竟,白茶有着长期储存的特性,有了上乘品质作为基础,更能发挥出上升潜力,体现出更高的收藏价值。

然而,市面上做旧茶的套路层出不穷,了解不深的情况下,一不小心就容易上当受骗。

但在本质上,这类伪劣产品,与真正的老白茶还是有着千差万别。

无论是以前常喝其他茶类,还是第一次接触白茶的新人,掌握以下三点技巧,想要买到真正的优质老白茶,也就不再困难了。

《2》

年份不算太久的老白茶,选择范围更广。

在某购物软件上随便一搜,任意点开一家茶店,老白茶的身影几乎无处不在。

其中有一家店铺,主打的10年陈老白茶,尤为引人注目。

千元不到的价格,销量也极为可观,商家更是直接在首图上,明晃晃地标着“明星商品”四个大字。

对于如今老白茶供不应求的市场现状,真的存在此般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吗?

很明显是不可能的,这款茶年份和品质的真实性,都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十年之前,白茶还不曾像当下这般炙手可热,也并未形成大规模产量。

茶叶总量有限,而每年都在不断地被售卖和消耗。

能够保存至今且品质优越的老白茶,更是属于凤毛麟角。

人人都在追捧老白茶的时代,真正能够具备高年份的,不仅很少在市面上流通,也不可能定价太低。

那些价格明显不对等的,甚至比新白茶还要便宜,要么是存坏抛售的变质茶,要么是以次充好的做旧茶。

白茶虽然能越陈越香,但也要建立在产区优越、工艺精细的基础之上,无论买什么茶,终究还是得看品质。

对于鉴茶经验不够丰富的新手来说,贸然尝试高年份老茶,很容易掉入不良商家设下的陷阱。

三、四年陈的白茶,由于刚刚跨入老茶的行列,价格还不算太高,可供选择的品类也会更加丰富。

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选择低年份的老白茶,总体性价比更高,遇到做旧茶的风险也相对较小,更属于明智之选。

《3》

茶香馥郁多变、不存在怪味的,才是优质老白茶。

长相几乎完全一样的双胞胎,在外人眼里,常常难以分辨。

但与他们逐渐熟悉之后,通过微妙的神态变化和独特的性格特点,就能轻松地将两人完全区分开来。

白茶自然形成的香气,是其内在品质的直接体现,同样具有独特的辨识度。

就算是有心之人利用各种手段刻意模仿,终究也无法达到相似的程度。

因而,通过气味来鉴定老白茶的品质,是最快捷、直观的方式。

长期存白茶,最为适用的还是三层包装法。

铝箔袋、塑料袋、厚纸箱,层层密封之下,品质优越的白茶散发出的浓郁香气,被持续封存在内。

随着年份的增加,在储存得当的情况下,茶香不仅不会减淡,反而还能转化得更加丰富,持久悠长。

始终处于密封条件的保护,被细心呵护的茶叶,不曾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侵扰,唯一不变的,就是香气的纯净与美好。

花香、毫香、药香、陈香等,统统属于植物老去后散发出的干燥气息,沉稳且舒缓。

如果白茶在储存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含水量严重超标,过度发酵,仓味、闷味、酸味等一系列怪味才会接踵而至。

作为微发酵茶,白茶始终不应该出现这些不良气息,千万别信了某些商家的诡辩,将刺鼻难闻的气味当成了宝。

《4》

黑褐色外观的千万别买,一眼做旧茶。

白茶得以长久保持其品质,离不开“密封、干燥、阴凉、避光、无异味”这五大核心储存要素。

正常状态下存出来的老白茶,始终保持着原有的色系特征,即便岁月流转,也依旧能看出绿的基调。

只是,随着时光的沉淀,这份绿变得更加深沉,整体看起来更旧一些。

失去了新茶时期的鲜亮与活泼,却增添了几分深邃与内敛。

市面上那些人为做旧的白茶,在工艺上与正常陈化的老白茶截然不同。

不同于传统的日光萎凋和低温慢烘,这些茶商为了缩短制作进程,快速改变茶叶外表,不惜采用渥堆发酵、大火烘干的极端手段。

在这样的摧残下,白茶由内而外遭受了严重的损耗,营养物质大量流失,叶绿素物质也被破坏分解,最终生成了茶褐素。

这些做旧茶在外观上颜色单调,呈现出毫无生气的黑褐色或咖啡色,看不出半点自然陈化的痕迹,更不存在丝毫的层次感与美感。

它们看起来就像是被烤焦的叶片,比起真正的老白茶,更加接近被沤坏的烂树叶,一眼便能看得出区别。

第一次买老白茶的茶友们,一定要学会辨别真伪,遇上这类做旧茶,即便再便宜,也不值得继续观望。

毕竟,身体健康与品茶享受,比价格优势更加重要,为了这两方面的考量,还是尽快远离这些做旧茶为妙。

《5》

只要商家有利可图,市面上那些鱼目混珠的做旧茶,就不会轻易消失。

买卖双方都抱着侥幸心理,才是造成真假乱象的最初根源。

真正坚持本心的人,断不会为了眼前一时的利益自砸招牌,仔细辨别之下,依旧能够寻得好茶。

再便宜的价格、再诱人的宣传,终究掩饰不了伪劣产品的缺陷。

积累深厚经验,即便做旧技术再高超,也依旧逃避不开诸位的法眼。

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

以品质为不变准则,才是鉴茶感悟至理。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