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3月,郭沫若和毛泽东在羊城广州初次相识,两人第一次见面都很兴奋。

毛泽东十分欣赏郭沫若的才华,而毛泽东深沉的谈吐,使郭沫若深受启发,也给郭沫若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此后二十余年,郭沫若先后辗转多地,为中国革命的宣传做了大量的工作,和毛泽东有很多交集。

建国后,郭沫若和毛泽东更是成为了亲密的诗友,两人一唱一和,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

1962年年底,郭沫若写了一首词,毛泽东看到后激动不已,随后和了一首,尽显大气磅礴之势。

世界局势动荡不安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初,世界局势动荡不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思想分歧不断加剧、激化。

此时,以赫鲁晓夫为首的前苏联共产党领导集团在对外关系上奉行霸权主义,喜欢用自己的肌肉说话。

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很快看清了赫鲁晓夫集团的真面目,断然拒绝苏共的要求。

1958年,苏联竟然十分无理地提出要在中国领土和领海上建立中苏共有共管的长波电台和共同舰队。

这些要求涉及中国领土主权,当即遭到毛泽东和中国其他领导人的坚决拒绝。

毛泽东后来说:

中苏闹翻实际上是在1958年,他们要在军事上控制中国,我们不干。

被中国拒绝后,苏联方面单方面撕毁合同,撤走专家,断绝援助。

更为过分的是,他们还挑起中国的边界纠纷,妄图通过政治和经济的巨大压力,迫使中国共产党放弃原则,顺从苏联意愿。

面对苏联的无理威胁,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高举马列主义旗帜,同赫鲁晓夫领导的苏共进行了顽强的斗争。

同时,还和国际上的反共和反华、反社会主义的逆流进行了毫不妥协的战斗。

1959年,中苏关系逐渐恶化,苏联单方面撕毁合同撤回专家,停止向新中国供应社会主义建设急需的各种设备。

1962年,是个多事之秋。

在国内,有大跃进遗留的伤痕。

看西方,有美国的威胁,肯尼迪上台后宣称要支持所有朋友,反对一切敌人,剑指中国。

望东边,印度跃跃欲试,不断在藏南地区挑起事端。

观海峡,台湾此刻也派遣了多支武装小分队,企图在沿海各地登陆骚扰。

郭沫若创作《满江红·领袖颂》

1962年底到1963年初,中苏两党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分歧逐渐加大,发生了一场激烈论战。

苏共领导人、苏联报刊多次连篇累牍地发表文章和公开信,攻击和诬蔑中国共产党和其他一些党。

以赫鲁晓夫为首的苏共集团企图让中国共产党在军事和外交方面服从苏联。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红旗》杂志和《人民日报》等党的重要舆论阵地也连续发表文章,对原苏联予以回击。

在这个紧要关头,恰逢毛泽东70岁虚岁生日。

为歌颂伟大领袖毛泽东和反击苏联方面的诽谤,郭沫若大笔一挥,写下一首他所有诗词中为数不多比较有气势的词—《满江红·领袖颂》。

1963年元旦,光明日报以《满江红—1963年元旦抒怀》为题正式发表此诗。

郭沫若写的这首词,内容如下: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人六亿,加强团结,坚持原则。天垮下来擎得起,世披靡矣扶之直。听雄鸡一唱遍寰中,东方白。太阳出,冰山滴;真金在,岂销铄?有雄文四卷,为民立极。桀犬吠尧堪笑止,泥牛入海无消息。迎东风革命展红旗,乾坤赤。

这首词写得很有气势,算得上是郭沫若所有诗词中的一首力作。

诗词中用“英雄”、“雄鸡”、“太阳”等词来比喻领袖,把毛泽东在当时艰难复杂的国际条件下的作用表现得十分贴切。

整首诗词清晰地表达出中国人民面对反华势力,团结一致,坚持斗争的必胜信念,同时也歌颂了毛泽东以及毛泽东思想领导下坚强的中国人民。

毛泽东《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1963年,毛泽东在广州视察工作,无意之间看到了1月1日在《光明日报》上登载的郭沫若为新年写的《满江红·一九六三年元旦书怀》。

看完郭沫若的词,毛泽东很有感触,但又觉得郭沫若的词太过于夸大苏联集团和西方反华势力的声势。

于是,在1月9日深夜,毛泽东挥笔写下了一首和词–《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这首大气磅礴的词,原文内容如下: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这首词自1964年初纪念毛泽东七十诞辰发表以来,就被贴上是书写中苏论战的标签。

全文以“小小寰球”起笔,气势恢宏,境界壮阔,毛泽东认为地球只是一个小行星。

而国外反华势力,更是犹如几只碰壁的苍蝇,他们整出的动静对于中国来讲,微不足道。

此后,毛泽东又借蚂蚁讽刺赫鲁晓夫依仗其大党大国的地位,自吹自擂,为所欲为,如此骄横,最终必定会被革命风暴所吞没。

全文的点睛之笔:“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则点明这场论战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凸显了此词的主题,面对反动势力的虚张声势,中国人民要抓住当下机会,团结一致,一致对外,扫除一切反动派害虫。

毛泽东的这首词,自始至终贯穿着反帝反霸、捍卫马列主义的坚强意志,表现出一种至大至刚的气概之美。

相比于郭沫若的《满江红·领袖颂》,毛泽东的这首《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更显大气磅礴。

郭沫若和毛泽东,一个是时代的文人,一个是历史伟人,两人的角度不同,诗词中表现的气势也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