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足”的字源及演变

不知道为啥,一提到“足”字我首先想到的竟然是足球,这倒也不至于好玩,好玩的是我首先想到的是中国足球,这到现在也算是一个梗了吧。

“足”字我们平常都认为这是指“脚”,而在最早的时候,它的本义是指人的下肢,包括脚和小腿。后来才专指“脚”。“足”字最早是在甲骨文中发现,最早的字形是由一个“圆”和“止”字组成,“止”代表的是脚,而“圆”有人认为代表的是膝盖,因此才有了最开始的字义,指人的下肢。

图片

金文中的“足”字

在古文中“足”和“疋(shū)”本来是一个字,只不过随着后来的演变,将这两个字分开来使用了,所以“足”字在隶书时期他的字形也并不统一,哪怕是到了楷书里,“足”字也分两种写法,到了现代简体字的使用中,才以我们现在常用的“足”字来作为规范使用的标准。

图片

《北大汉简》中的“足”

图片

另一种《北大汉简》中的“足”

“足”的古今释义

《说文解字》:【卷二】【足部】即玉切(zú)

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凡足之属皆从足。

【注释】徐锴注:“口象股胫之形。”

《康熙字典》:【酉集中】【足部】 足;部外笔画:0

古文:疋

《唐韵》即玉切。《集韵》《韵会》《正韵》纵玉切。并音哫。《说文》: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注:徐锴曰:口象股胫之形。《释名》:足续也,言续胫也。《易·说卦》震为足。疏:足能勤用,故为足也。《礼·玉藻》:足容重。注:举欲迟也。

又《广韵》:满也,止也。《书·仲虺之诰》:矧予之德,言足听闻。《诗·小雅》:既沾既足。《礼·学记》学然后知不足。《老子·道德经》:知足不辱。

又不可曰不我足。《吴语》:天若弃吴,必许吾成而不吾足也。

又草名。《尔雅·释草》:虃,百足。注:音纤 。

又姓。《战国策》:足强。注:韩人。

又《广韵》子句切。《集韵》遵遇切。《韵会》子遇切。《正韵》将豫切,音沮。《论语》:巧言、令色、足恭。疏:足,成也。谓巧言令德以成其恭,取媚于人也。朱传:遇也。扬子《法言》:足言足容,德之藻矣。

又《管子·五行篇》:春辟勿时,苗足本。注:足,犹拥也。

又《广韵》:添物也。《类篇》:益也。《前汉·五行志》:不待臣音,复谄而足。

又《韵补》:叶子悉切。《易林》:欲飞无翼,鼎重折足。失其福利,包羞为贼。

现代释义:脚;腿:~迹。~球。手舞~蹈。画蛇添~。

器物下部形状像腿的支撑部分:鼎~。

指足球运动:~坛。女~。

姓。

足以;值得(多用于否定式):不~为凭。微不~道。

“足”的演变及古代书家的字

图片
图片

李阳冰《千字文》  篆书  唐代

图片

《曹全碑》  隶书  东汉

图片

怀素《自叙帖》  行书  唐代

图片

王羲之《兰亭序》  行书  东晋

图片

魏碑《元固墓志》  楷书  北魏

图片

文徵明《落花诗册》  小楷  明代

图片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