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告”的字源及演变

我在小学识字的时候有过一些猜谜语学字,比如“告”字当时的谜语就是∶“一口咬掉牛尾巴”。这个谜语很形象也很好玩,所以让我印象很深,而且“告”字的来源和这个谜语也很巧合的有些相似。

“告”最早在甲骨文中发现,在甲骨文中的字形就和现在很像,上面是一个“牛”,下面是一个“口”,“牛”是一个牛头的样子,而“口”有的人认为是一个祭祀的器皿,还有的人认为这是诉说之意。所以“告”字整体表达的就是一个用牛头来祭祀的仪式。因此,“告”字最早的本义就是“告祭”、“祷告”。后来在此基础上引申出了大声宣布,对人表达之意,也有请求、辞别,向公众通知的内容。

图片

金文中的“告”

在“告”字的演变过程中,尤其是隶书时期变化最大,将“告”的上下都做了一些删减,使之书写起来更为方便,又在之后的楷书中将字形做了些改变就一直保持至今。

图片

《北大汉简》中的“告”

“告”的古今释义

《说文解字》:【卷二】【告部】古奥切

牛触人,角箸横木,所以告人也。从口从牛。《易》曰:“僮牛之告。”凡告之属皆从告。

《康熙字典》:《广韵》古到切。《集韵》《韵会》《正韵》俱号切。𠀤音诰。《说文》:牛触人角著横木,所以告也,从口从牛。

又《玉篇》:语也。《广韵》:报也。吿上曰吿,发下曰诰。《增韵》:启也。《书·禹贡》:吿厥成功。《诗·周南》:言吿师氏。

又问也。《礼·王制》:八十月吿存。疏:吿谓问也。君每月使人致膳,吿问存否。

又《正韵》:命也。《易·泰卦》:上六,自邑吿命。

又《玉篇》:请吿也。

又《韵会》:唐制,授官之符曰吿身。

又休假曰吿。《史记·汲黯传》:黯多病,病且满三月,上常赐吿者数。注:如淳曰:杜钦所谓病满赐吿,诏恩也。或曰赐吿得去官归家,予吿居官不视事。《后汉·𨻰忠传》:光武绝吿宁之典。注:吿宁,休谒之名。吉曰吿,凶曰宁。古者名吏休假曰吿。

又《韵会》:姓也。

又《五音集韵》胡刀切。音豪。《集韵》:休谒也。或作勂。

又《集韵》居劳切。音高。白也。

又《广韵》古沃切。《集韵》《韵会》姑沃切。𠀤音梏。《易·蒙卦》:初筮吿,再三凟,凟则不吿。《诗·大雅》:令终有俶,公尸嘉吿。《礼·曲礼》:夫为人子者,出必吿,反必面。《尔雅·释言》:吿谒,请也。疏:成二年《左传》曰:晋与鲁衞兄弟也,来吿曰:大国朝夕释憾於敝邑之地。○按梏、谷二字音切各异,各韵书吿字俱音梏,惟《正韵》吿古禄切,音谷。今经传吿字释文、朱注皆读谷,惟《曲礼》释文作古毒反。

又《集韵》枯沃切。音酷。吏休假也。《后汉·𨻰忠传》:吿宁之典。孟康读。

又《集韵》《正韵》𠀤居六切。音菊。《礼·文王世子》:其𠛬罪,则纤剸,亦吿于甸人。注:吿,读为鞠。读书用法曰鞠。

又《集韵》辖觉切。音学。休谒也。

又叶古岳切。音角。王逸《九思》:思怫郁兮肝切剥,忿悁悒兮孰诉吿。

又叶讫得切。音𦑜。《诗·大雅》:訏谟定命,远犹辰吿。敬愼威仪,维民之则。

又叶居立切。音汲。《史记·太史公自序》:牧殷馀民,叔封始邑。申以商乱,酒材是吿。

又叶居𠋫切。音姤。《楚辞·九章》道思作颂,聊以自救兮,忧心不遂,斯言谁吿兮。

现代释义:把事情向人陈述、解说:~诉。~知。广~。报~。通~。忠~。

向国家行政司法机关检举、控诉:~状。到法院去~他。

为了某事而请求:~假。~贷。

表明:~辞。自~奋勇。

宣布或表示某种情况的实现:~成。~罄。~一段落。事情已~结束。

姓。

“告”的演变及古代书家的字

图片
图片

李阳冰《城隍庙碑》  篆书  唐代

图片

《张景碑》  隶书  东汉

图片

王羲之《游目帖》  草书  东晋

图片

米芾《复官帖》  行书  北宋

图片

魏碑《元暐墓志》  楷书  北魏

图片

文徵明《离骚经》  小楷  明代

图片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