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的字源及演变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中有这么一句诗∶“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可能这一句有人不太熟悉,不过它的最后一句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
“天”字的字义我们一直都很了解,基本上指的都是“天空”,不过即使是这种很熟悉很常见的字,在演变过程中也有一些值得去讲的因果故事。
最早的“天”字发现于甲骨文中,字形像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型,这时候可能有人会提出疑问,“天”和“人”有啥关系?天人合一?这就要根据它的字义来慢慢聊了。
“天”的字义最早不是天空,或者说不止是指天空,最早是指人的头顶,表示人头顶上方的无边苍穹。后来随着时间的演变就引申出了天空、太空等意。
金文中的“天”字
之后又在金文到小篆的演变过程中,将金文“天”的“人头”改成了横,又在隶书里将字形压扁并且做了部分简化书写,再到楷书,成为了我们现在常见的基本字形。
《北大汉简》中的“天”
“天”的古今释义
《说文解字》:【卷一】【一部】天
颠也。至高无上,从一大。他前切。
《康熙字典》:《唐韵》《正韵》:他前切。《集韵》《韵会》:他年切,𠀤腆平声。《说文》:颠也。至高在上,从一大也。《白虎通》:镇也,居高理下,为物镇也。《易·说卦》:乾为天。《礼·礼运》:天秉阳,垂日星。荀子曰:天无实形,地之上至虚者皆天也。邵子曰:自然之外别无天。程子《遗书》:天之苍苍,岂是天之形。视下亦复如是。《张子正蒙》:天左旋,处其中者顺之,少迟则反右矣。《朱子语类》:《离骚》有九天之说,诸家妄解云有九天。据某观之,只是九重。盖天运行有许多重数,裏面重数较软,在外则渐硬,想到第九重成硬壳相似,那裏转得愈紧矣。按天形如卵白。细察卵白,其中之絪縕融密处确有七重,第八重白膜稍硬,最后九重便成硬壳。可见朱子体象造化之妙。今西洋历说,天一层缓似一层,此七政退旋,所以有迟速也。
又星名。《尔雅·释天》:天,根氐也。《周语》:天根见而水涸。
又古帝号。葛天氏,见《疏仡纪》。
又神名。《山海经》:形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乃以乳为目,脐为口,操干戚以舞。形一作𠛬(刑)。陶潜诗:𠛬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或作兽名,非。
又地名。《蜀地志》:蜀卭僰山后四野,无晴日,曰漏天。杜甫诗:地近漏天终岁雨。
又山名。《九州要记》:凉州古武城有天山,黄帝受金液神丹于此。一曰在伊州。注:天山,即祁连山。
又天,乐名。钧天广乐,见《史记·赵世家》。
又署名。《唐六典》:内阁惟祕书阁,宏壮曰木天。今翰林院称木天署。
又景天,草名。陶弘景曰:以盆盛,置屋上,辟火灾。
又髡𠛬。《易·暌象》:其人天且劓。
又姓。汉长社令天高。见《姓苑》。按先韵,古与眞文通,故天字皆从铁因反。考之经史皆然,惟《易》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与庚靑通耳。《正字通》谓,至尊莫如天,天以下又莫如君父,字音必不可僭易攺叶,所论颇正大。𠀑,武后所造天字,似篆文天。
现代释义:天空:顶~立地。太阳一出满~红。
位置在顶部的;凌空架设的:~棚。~窗。~桥。
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有时专指白天:今~。过了冬至,~越来越长了。
用于计算天数:每~。第二~。三~三夜。忙了一~,晚上早点儿休息吧。
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五更~。~儿还早呢。
季节:春~。冷~。三伏~。黄梅~。
天气:阴~。~晴。~冷了。
天然的;天生的:~性。~资。~足。
自然界:~灾。人定胜~。
姓。
“天”的演变及古代书家的字
吴让之《三乐三忧帖》 篆书 清代
《礼器碑》隶书 东汉
孙过庭《书谱》 草书 唐代
赵孟頫《赤壁赋》 行书 元代
魏碑《元桢墓志》 楷书 北魏
文徵明《老子列传》 小楷 明代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