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提要】

边区的教育,明确是“为抗日战争与边区人民服务”,要符合“革命三民主义”(新民主主义)。

(陕甘宁边区政府办公厅:《陕甘宁边区教育方针》,延安: 陕甘宁边区政府办公厅1944年版,第1页。)

【摘录】

陕甘宁边区政府办公厅:《陕甘宁边区教育方针》,延安: 陕甘宁边区政府办公厅1944年版,第1页。)

【提要】边区的教育内容,以文化教育为主,同时从思想上确定学生的革命观点、劳动观点与群众观点,必须进行以边区政治、经济为中心的政治教育与生产教育,辅之以时事教育。

陕甘宁边区政府办公厅:《陕甘宁边区教育方针》,延安: 陕甘宁边区政府办公厅1944年版,第2页。)

【摘录】

陕甘宁边区政府办公厅:《陕甘宁边区教育方针》,延安: 陕甘宁边区政府办公厅1944年版,第2页。)

【提要】延安大学、文协、部艺、平剧院、文工团等团体,进行了下乡运动,以改进边区社会教育。

陕甘宁边区政府办公厅:《陕甘宁边区教育方针》,延安: 陕甘宁边区政府办公厅1944年版,第3页。)

【摘录】

陕甘宁边区政府办公厅:《陕甘宁边区教育方针》,延安: 陕甘宁边区政府办公厅1944年版,第3页。)

【批注】当时边区办民办小学的时候,出现的问题是“不拿边区人民实际生活中的经验与问题来教育学生,相反的是拿了繁杂的非农村所迫切必须的课程来作为教授内容”,结果,出现了一些现象,有的学生回到家里后,不能照顾门户,完小毕业后轻视劳动;有的女生完小毕业后,回家要闹离婚。

陕甘宁边区政府办公厅:《陕甘宁边区教育方针》,延安: 陕甘宁边区政府办公厅1944年版,第4页。)

【摘录】

陕甘宁边区政府办公厅:《陕甘宁边区教育方针》,延安: 陕甘宁边区政府办公厅1944年版,第4页。)

【提要】边区政府要普及教育,消灭文盲。绥德分区、延安分区的一些小学,将教育内容和生产生活结合,比如四年级以上学生,教记账法、写信、写路条、写契约、珠算,并提倡学生写字,注意劳动,鼓励学生回家后帮助家庭工作。

【摘要】

陕甘宁边区政府办公厅:《陕甘宁边区教育方针》,延安: 陕甘宁边区政府办公厅1944年版,第5页。)

【提要】在过去的陕甘宁边区,一个乡甚至一个区以上才有以一所学校,多数学生要离家住校,既不能参加家庭的生产,还要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边区政府为了提高群众的识字,准备“村村都有一个民办的村学”,在村学的协助下来办冬学、夜学、识字组,以达消灭全边区文盲之目的。

【摘录】

陕甘宁边区政府办公厅:《陕甘宁边区教育方针》,延安: 陕甘宁边区政府办公厅1944年版,第6页。)

【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