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这名博主的质疑是合理的,pupil这个词在美国确实不常见,因为它是一个英式表达,并且单词确实有点过时了。比如《牛津高阶英语词典》对pupil就有这样的标注:especially BrE, becoming old-fashioned

图片

从谷歌语料库Google Books Ngram Viewer查询结果也可以看出,单词的使用频率从上世纪30年代以后都在一路下跌。

图片

实际上,pupil在英语世界里面更常见的意思是“瞳孔”。比如谷歌搜索pupil,出来的结果都是眼球的照片。

图片

在美式英语中,“小学生”一般直接用students称呼,也可以说young students或者elementary students。比如CNN有一个标题:Elementary students learn to build a house during class

图片

在英式英语中,“小学生”可以说primary school students,或者直接说young students  

上面这个帖子也反映了目前国内教材存在的问题:单词和句式滞后于现实世界中英语的使用情况。

除了pupil这个例子,还有单词whom的使用。很多英语教材会告诉学生,在定语从句中,who和whom都用来指人。其中who为主格,作为主语,而whom为宾格,作为宾语。比如:This is the gentleman whom I mentioned a moment ago. 其中whom指代前面的the gentleman,在句子中充当I mentioned的宾语。

但在实际英语使用中,whom的用法正在被边缘化,因为它显得过于正式。很多人倾向于用who来代替whom,比如用’Who does the actor support?’ 来代替’Whom does the actor support? ‘

维基百科在whom的词条中也提到了目前whom使用下降的趋势。实际上早在1989年《牛津英语大辞典》(OED)就指出whom在日常口语中已经不再流行(’whom’ is no longer current in natural colloquial speech)。

图片

另外一个例子是虚拟语气的使用。国内不少教材会指出,在虚拟语气中表达与现在事实相反的情况,if从句中的be动词应该用were,而不是was。但在现代英式英语中,有越来越多的人使用was,比如:If I was ten years younger I’d do the job myself. 《牛津英语用法指南》也提到了这一点,指出目前虚拟语气的were变得不如以前常用。 

图片

《经济学人》之前有一篇文章就用了标题If the ocean was transparent,结果一些读者写信过去问为什么不是If the ocean were transparent,为此经济学人编辑部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讨论了这一现象:在虚拟语气中were已经是一种老旧的用法,而且从逻辑上来看,用was比用were更加合适。

图片

不过退一步讲,国内教材教的用法虽然可能会过时,但都比较正式古典,用流行语来说就是old-school。这些用法的好处是放在任何场合中都比较稳妥,不会出大错

但如果我们想到学习更新的用法,那么依靠课本肯定是远远不够的。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我们需要跳出英语课本去接触更广阔的英文世界,比如外刊、影视剧、原版书和社交媒体,让自己的英语更加得体和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