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趵突泉,素享“天下第一泉”之美誉。趵突泉由并排的三股泉水组成,清澈的泉水自地下涌出,“泉源上奋,水涌若轮”,盛水时水柱可高达一米多,十分壮观。趵突泉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代的甲骨文,清朝刘鹗在《老残游记》中写道:“三股大泉,从池底冒出,翻上水面有二三尺高。”“趵突腾空”历来都被列为“济南八景”之首。

趵突泉泉池呈方形,北为泺源堂,南侧有回廊,东架来鹤桥,西临观澜亭。泉池周边,有三副楹联十分醒目,它们与壮观的趵突泉交相辉映,无声地诉说着这里曾经发生的故事。

【楹联一】

三尺不消平地雪,四时常吼半天雷

趵突泉泉池西侧观澜亭内悬有一联:“三尺不消平地雪,四时常吼半天雷。

该联出自元代著名文学家张养浩所做的七律《趵突泉》,由著名书法家武中奇书写。诗曰:

绕栏惊视重徘徊,流水缘何自作堆。
三尺不消平地雪,四时常吼半空雷。
深通沧海愁波尽,怒撼秋风恐岸摧。

每过尘怀为潇洒,斜阳欲没未能回。

此联指趵突泉由地底涌出,泉头像平地堆积达三尺多高的白雪,终日不化;一年四季汩汩的水声,如半空中的惊雷,一直响个不停。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来描述趵突泉,“平地雪”与“半天雷”分别突出了趵突泉的水质洁净和水声响亮,与其“天下第一泉”的名气相符合,令人向往。

 张养浩是元代重要的政治、文化人物,也是元代散曲的代表作家之一,其人品行、政事、文章皆为当代及后世称扬。张养浩晚年在济南归隐八年,“视荣华如风花之过目、鸟声之悦耳,以六合为家,四时为友,寄傲林泉,纵情诗酒。”他悠游于济南山水之间,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和文章,描写了济南的山水泉湖之美,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寄情于山林之乐。

【楹联二】

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

趵突泉北岸有一组宏伟的明清建筑,称三大殿,主体建筑包括泺源堂、娥英祠、三圣殿。泺源堂是前殿,紧邻趵突泉。泺源,即泺水之源的意思。“泺源堂”三字源于宋代曾巩。北宋熙宁年间,曾巩出任齐州(济南)知州,于趵突泉之东北修建泺源堂、历山堂两处客舍,并作《齐州二堂记》。元代改为吕祖庙,供奉全真道祖师吕洞宾。

元代书画家赵孟頫曾为好友周密书写过一副《趵突泉》诗卷,诗曰:

泺水发源天下无,平地涌出白玉壶。
谷虚久恐元气泄,岁旱不愁东海枯。
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

时来泉上濯尘土,冰雪满怀清兴孤。

泺源堂抱厦楹柱悬挂的楹联就摘自赵孟頫所作的这首诗,由金棻书写。整首诗有对趵突泉形象的自然描绘;有对地下泉踪的无限遐思;有对喷涌水势的比喻形容;有对泉水襟怀的倾情抒发,是赵孟頫创作的数十篇赞颂济南山水诗文中最杰出的诗作。

诗中“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两句脍炙人口。趵突泉水面升腾而起的缭绕云雾、氤氲水汽,仿佛能够蒸润到十公里之外的华不注山,泉头发出的汹涌湍急的波涛之声震荡着向北两公里之外的大明湖。《趵突泉》诗历来为后人所称颂,影响深远。赵孟頫手书《趵突泉》诗帖传世,是存世赵书中墨迹楷书罕见大字佳作,今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楹联三】

滋荣冬茹温常早,润泽春茶味更真

趵突泉池北岸东侧石桥名为来鹤桥,通过表达看到仙鹤的愿望,赞扬趵突泉有如洞天福地般的风光。东北面小亭因桥得名望鹤亭,现为茶社。

曾巩在济南为官期间,曾在趵突泉畔建筑泺源堂、历山堂,作为待客之所。他称赞趵突泉道:“一派遥从玉水分,暗来都洒历山尘。滋荣冬茹温常早,润泽春茶味更真。已觉路傍行似鉴,最怜沙际涌如轮。曾成齐鲁封疆会,况托娥英诧世人。”形象地描绘了趵突泉的泉水由来和流向,道出了水质、水势特点和历史渊源,该联即摘自此诗。楹联悬挂于望鹤亭茶社,为关友声题写。

上联谓趵突泉水冬温,用其浇灌可使蔬菜经冬常绿;下联谓用这冬温的泉水冲泡春茶,茶香会更加精纯。关于泉水冬温,曾巩在《齐州二堂记》中提到:“趵突之泉,冬温,泉旁之蔬甲,经冬常荣,故又谓之’温泉’。”因趵突泉源自地层深处的裂隙,全年水温恒定在18℃左右,人们冬季利用地温在泉畔种植蔬菜,故有“温泉”的俗称。

当您驻足趵突泉畔,感受泉水蓬勃生机的同时,也请移目品读一下这三幅楹联,体会诗人对济南这座城市、对趵突泉深厚的感情。三幅楹联与趵突泉三股水交相辉映,实可谓联因泉而生辉,泉得联而溢彩,您get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