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现状
(1)关于教学方法:
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
每种方法都在一定条件发挥作用;
不能单纯地评论哪种方法优劣;
探索不同类型ASD儿童,不同发展阶段合适的方法或模式。
(2)关于教学阶段:
GESELL ,0-6:明确发育水平;
PEP, VB-MAPP:明确训练目标;
康复训练实践需要划分教学阶段;
不同阶段的儿童,目标、方法和内容不同;
明确阶段有助于治疗师从整体上把握儿童的能力特点;
减少目标选择和方法应用不当。
孤独症儿童的教学阶段
适应阶段
(1)准备:搜集孩子相关资料和信息,准备可能的强化物。
·孩子:适应训练环境,调整行为,遵守环境规则,适应老师,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
·老师:进一步观察和了解孩子。
(2)目标:教师和环境配对成为孩子的强化物。
一. 感知觉阶段
感知觉发展严重落后;
运动行为无目的性,多处于无意识状态;
无法进行其它基础技能教学;
发展年龄一般在6个月以下。
-
感知觉阶段训练目标:
·提升对外界刺激的感官反应;
·提升有意识地支配身体运动的能力。
2.感知觉阶段训练方法:
3.感知阶段训练意义
打开各个感官通道,以提升信息获取能力,即反应。
将感知-思维-运动进行连接和统合,建立目的性意识。
建立行为动机和需求,为孩子进入DTT的A-B-C循环打基础。
二.基础技能阶段
孩子进入正式的目标训练前还存在行为、注意力和基础认知障碍,使孩子无法高效地进行目标学习,如安坐不稳、注意力涣散、不会表达要求、不能完成视觉辨别和模仿学习任务。
六个基础技能:
1. 安坐
2. 恰当注意
3. 指示
4. 要求
5. 配对
6. 模仿
二、基础技能阶段
1、安坐
(1)目标:坐在椅子上;安静地坐在椅子上;在“小手放好”的指令下能够迅速调整坐姿,将手放好,眼睛看向老师。
(2)注意:不能拉扯、控制孩子;不要有负向的情绪及语言反馈;不要在哭闹时进入任务学习。
2、恰当注意
(1)目标:注意老师;注意老师出示的玩教具和材料。
(2)意义:眼神与目光对视;注意的集中、分配、追踪、扫视等。
3、指示
(1)目标:分离食指,即伸食指;能够注意并指示老师所指。
(2)意义:要求;表示选择;表达分享注意;练习注意力。
4、要求
(1)目标:看到喜欢的物品时,能够主动通过语言或手势表达要求。
(2)意义:确定动机;提升强化效果。
5、配对
(1)目标:能够配对一组6个以上的物品或图片。
(2)意义:练习基础视觉辨别力;为发展听者技能奠定视觉基础。
6、模仿
(1)目标:能够模仿10个粗大动作。
(2)条件:注意看;有模仿意识;有一定的肢体控制能力。
(3)意义:是儿童自主学习的开始;动作模仿是语言模仿的基础。
基础技能训练的意义
·提升行为品质
·提升注意力品质
·建立常规学习的先备技能
·提升后期训练时效
注意:基础技能的个别项目可能会贯穿各个康复训练阶段,当行为、注意力等基础技能品质降低,影响目标学习时,应进行基础技能的保持练习。
三、常规学习阶段
高效学习阶段,学生具备基本的行为品质和认知基础后开始进行各领域目标学习。
目标:词汇量的积累;复杂理解与对话的发展;概念理解由形象具体到抽象概括。
难点:词汇量的积累;复杂理解与对话的发展;概念理解由形象具体到抽象概括。
四.泛化学习阶段
训练目标:不再是单一成分的教学,而是融汇多种语言行为目标。
教学内容:不再以单一材料为主,而是在主题下,多种教学材料与情景的综合运用。
教学形式:不再以个训为主,而是以集体或小组教学为主。
教学策略:不再是老师,而是以学生和家庭为中心。
教学设计:不再高度结构化,而是低结构化。
五、融合阶段
·经转衔评估,学生具备到普通幼儿园或小学进行融合学习的能力。
·学生将在融合幼儿园进行不同阶段的融合学习。
·除普通幼儿课程外,学生会接受个别的特殊教育指导和课程调整。
六.不同阶段下的教学方法
七.特殊情况下的方法应用
·个别障碍程度较重,尤其是动机薄弱、感官障碍较重的孩子,技能的建立需要持续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如地板时光、自然情景、关键反应训练等。
·不同领域的技能,也会用到不同的方法,如发展语言和沟通技能应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方法,更能提升学习动机和训练效果,发展认知技能高度结构化的DTT更容易提升训练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