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片段组合构思法,又叫蒙太奇构思法。
蒙太奇,是电影中镜头剪辑与组合的艺术手法。这种手法用于写作当中,就是把不同的故事片段组合起来,从多方面或多角度去表达文章的主题。
我们用一首歌词来理解,就是《我的祖国》。歌词内容分为三个片段,分别写了:
山河壮丽——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
人民奋进——这是英雄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
国家强大——这是强大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
歌词用这三个片段,从三个方面来诠释“赞美祖国、热爱祖国”这一主题。这就是典型的片段组合构思法。
茅盾的《风景谈》则是散文中片段组合的经典之作。
《风景谈》通过描写沙漠驼铃、高原归耕、延河夕照、石洞雨景、桃林小憩、北国晨号六个片段,来赞美解放区军民高尚的生活情趣和充实的精神世界。
【2】
掌握好片段组合构思法,一是选好材料,二是写好片段。
片段组合法,是从多方面表现文章的主题。因此,我们在选材时,要学会选择有代表性的材料。
正如歌词《我的祖国》中,选择从山河壮丽、人民奋进、国家强大三个方面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这种多角度的描写,令主题得到更好的凸显。
片段之间的关系,可以是并列的,也可以是递进的。
加天山在《仰望父亲》一文中,通过写父亲的孝行(对长辈),父亲的教行(对子女),父亲的力行(对社会),来表达对父亲的思念与崇敬之情。
父亲的孝行、父亲的教行、父亲的力行,这三个片段是并列关系。
我们再看一下迟子建写的《时间怎样地行走》,文中写她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通过挂钟看时间、通过手表看时间、通过身心的变化感受时间。这三个片段共同表现了作者对时间的感悟——我们和时间是一对伴侣,相依相偎着,不朽的它会在我们不知不觉间,引领着我们一直走到地老天荒。
儿童时通过挂钟看时间,感觉时间充满威严;少年时通过手表看时间,感觉时间少了气势;成年后通过身心的变化,感受时间的持之以恒。
对时间的认识由浅入深,这三个片段之间是递进关系。
【3】
对于初中生而言,采用片段组合法写作文,一般来说截取三个片段最好,也可以采用两个片段或四个片段。这是由初中作文的篇幅决定的。
中考范文《定心丸》,作者把爷爷称为自己的定心丸。文章选取了三个生活片段:
片段1:演讲前,“我”心情紧张,有了爷爷的鼓励,我就像吃了定心丸一样。
片段2:中秋夜,“我”联系不上爸爸,心中慌张,有了爷爷的分析,我安下了心。
片段3:姑姑要远行,“我”心中难过,有了爷爷的宽慰,我心情得到开解。
通过三个片段,称赞爷爷“想得周全,面对事情保持镇定”,因此,爷爷成为“我”的定心丸。
再看另一篇范文,《这里,我写下最美的诗行》。作者写自己在校园努力学习,追求梦想,作文选取了三个片段:
我把努力的汗水洒在了操场上——每天早上,一边跑步一边练习英语听力。
我把拼搏的精神写在了教室里——每天上课,我都专心听讲,努力学习。
我把执着的信念写在了宿舍里——每天晚上,我都把当天的知识点回顾一遍。
通过三个片段的描写,作文的主题就呼之欲出:我用三年光阴,用奋斗的青春,在这里写下最美的诗行。
【4】
片段描写并不容易,要掌握其要点。
片段,不是对一个故事进行概述,也不是截取一个故事的某一部分,而是对故事进行剪裁。一般来说,与主题不紧密的部分一笔带过或根本不写,与主题紧密相关的部分则要详细描写。
我们看一下《仰望父亲》。文中的三个片段中的一个:父亲的教行,让人仰望。
父亲的教行,让人仰望……记得我12岁那年,父亲领我在山上开垦荒地,我累得精疲力竭。(略写故事背景)坐下休息时,父亲问我:“天山,你长大了想干什么?”尽管我当时的回答不切实际,(略写我的回答)但父亲没有嘲笑我,却深情地抚摸着我的头,眼望着远方,颇有感触地对我说:“生在山村里,要有走出深山的想法才行。山外的世面大着呢!”(详写父亲的神态与语言)现在想起来,正是父亲的那一问,点燃了我心中的梦想和希望。(略写我的感悟)
这个片段中,描写父亲如何教导“我”。故事背景一笔带过,但是对父亲的神态动作语言却描写得很细致,“父亲没有嘲笑我,却深情地抚摸着我的头,眼望着远方……”。
因为这个片段要表现的,正是父亲对子女的谆谆善诱。有了父亲的神态与语言细致描写,文章的主题才能得到彰显。
片段不一定是故事的片段,也可以是景物描写,或者是所思所想。
我们再看迟子建《时间怎样地行走》其中的一段,通过手表看时间:
我上初中以后,手表就比较普及了。(背景,略写)我看见时间躲在一个小小的圆盘里,在我们手腕上跳舞。它跳得静悄悄的,不像墙上的挂钟,行进得那么清脆悦耳,“滴答——滴答——”的声音不绝于耳。手表里的时间给我一种鬼鬼祟祟的感觉,从这里走出来的时间因为没有声色,而少了几分气势。这样的时间仿佛也没了威严,不值得尊重。所以明明到了上课时间,我还会磨蹭一两分钟再进教室,手表里的时间也就因此显得有些落寞。(详写手表与挂钟的不同,以及我对从手表看时间的感受:鬼鬼祟祟、少了几分气势、没了威严、有些落寞)
这段没有故事情节,完全是对手表的描写与内心感受,其中重在内心感受。看时间的方式不同,对时间的感受也不同。
通过对手表的描写,表现出作者少年时对时间的态度,“没了威严,不值得尊重”。这与儿童时通过挂钟看时间、成年后通过身心去感受时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因此,片段组合中的片段,是概括+细节。各个片段,有其独立性和完整性,否则读者会感到莫名其妙。片段必须写好凸显主题的细节,有细节才形象生动,有细节才能打动人,才有理可说,有情可抒。
【5】
各片段在形式上,可以各不相同,也可以整齐划一。
茅盾的《风景谈》中,各片段之间在形式上各不相同的。而贾平凹的《我的老师孙涵泊》,片段之间则是整齐划一的。
《我的老师孙涵泊》中,写了孙涵泊小朋友的几件事。每个片段的结构都是一样:故事+评价,几个片段结尾分别是:
孙涵泊却慈悲,视一切都有生命,都应尊重和和平相处,他真该做我的老师。
孙涵泊不管形势,不瞧脸色,不拐弯抹角,直奔事物根本,他真该做我的老师。
孙涵泊安危度外,大义凛然,有徐洪刚的英勇精神,他真该做我的老师。
这种相同的句式位于片段的开头或结尾处,文章显得结构严谨,条理清晰,令人一目了然。
我们再看一篇中考范文《播种》。作者写了三个片段,片段的开头分别是: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正是草色依稀的早春时节,我播种了一颗名为独立的种子。
“春风谁道全无主,蝴蝶飞来花上争。”正是百花争艳的仲春时节,我播种了一颗名为努力的种子。
“杨花独得东风意,相逐晴空去不归。”正是柳絮飘舞的暮春时节,我播种了一颗名为坚持的种子。
作文脉络一目了然,条理非常清晰。而且,三个片段形式上整齐划一,文章呈现出一种结构之美。
我们看其中的一个片段: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正是草色依稀的早春时节,我播种了一颗名为独立的种子。(相同句式的开头)
阳光透过淡薄的云层,洒落在窗台上,唤醒了睡梦中的我。父母早已匆匆出门,奔走在上班路上。我从容不迫地收拾好床铺,打开冰箱,拿出鸡蛋,热锅下油。看着鸡蛋凝结成金黄的碎片,锅中的炊烟袅袅升起,我思绪翻飞。(详写我熟练做饭的动作)依稀记得,一年前,父母因为工作繁忙,无暇照顾我,我一个人在厨房里手足无措的模样。(略写过去,作为对比)如今,独立的种子已经种下。在静默的时光中,我心怀感恩,将这颗种子培育成一朵鲜花种在时间的花海,时间愈久愈鲜艳。(结尾抒情,三个片段都是这种句式)
【6】
掌握了片段组合法,面对各种写作要求时更加得心应手。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片段组合法,在选用作文材料时,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当我们面对一个较为宏大的作文主题,却没有一个“大”的故事与之匹配,可以采用片段组合法,从多个角度共同支撑文章的“大”主题。
还是以《我的祖国》为例,祖国是个很大的概念,令人无从下手。但是乔羽通过三个方面的描写,很好地抒发了对祖国的赞美之情。
而且,在作文材料的运用上,不但可以讲“我”的故事,也可以讲别人的故事。
举个例子,一篇以“韧性”为话题的范文,题目是《韧劲底色,生命华章》,作者采用了片段组合法,分别写了三个人的故事:
苏轼:身处逆境,从容不迫
马毛姐:面对挑战,勇往直前
雷军:追逐梦想,矢志不渝
这就是片段组合法的好处,只要能支撑主题,在选材方面空间更大。片段与片段之间的串联,形式灵活。这篇作文通过小标题,把各片段串联起来。
我们看其中的要一个片段:
苏轼:身处逆境,从容不迫
一场劫难使苏轼的人生进入至暗时刻,但身处逆境的他并没有被击垮。年轻的他曾写下“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的句子,韧性的精神根植于他的心底。于是,在被贬黄州时,他在短暂的心灰意冷之后,便在自然风光与农耕之中感悟人生,并豁达乐观地自称“东坡居士”;被贬惠州时,他苦中作乐,与友人共览丰湖风光,还带领当地民众对丰湖进行民生改造,造福一方百姓;被贬儋州时,他把儋州当做第二故乡,在那里兴办学堂,教化民众。苏轼笑称自己:“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他一步步走来,正是韧性让他在逆境中从容不迫,并有所作为。
【7】
总结几句。
学习使片段组合构思法,关键的两点:一是选好材料,二是写好片段。
片段之间,以采用整齐划一的形式为宜,如此使得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还可以采用小标题的形式串联全文。
在材料的选择上,有更大的选择空间,自己的故事、他人的故事,都可以使用。
掌握了片段组合法,在写作方法上,你已经领先别人一大步了。面对各种写作要求,你会更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