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快慰不是享受幸福,而是创造幸福,不在创造个人的幸福,供给个人欣赏,而在创造公众幸福,与公众一同享受。最快慰的是且创造,且欣赏,且看公众欣赏。这种滋味不去经验,不能尝到。平常人以为替自己培植一个花园或建筑一间房子,自己享受是快乐的,不知道替公众培植一个花园或建筑一间房子,看着公众很快乐地去享受,或自己亦在其中,更快乐。
——卢作孚
卢作孚是民生公司创始人、中国航运业先驱,被誉为“中国船王”“北碚之父”。卢作孚的一生跨越“革命救国”“教育救国”“实业救国”三大领域,并在这三个领域各有成就。他青年时提出教育救国并为之奋斗,自学成才后创建学校、图书馆、博物馆,普及文化和教育,并以北碚为基地,从事乡村建设的理论探索和社会实践;创办民生公司,陆续统一川江航运,迫使外国航运势力退出长江上游;抗日期间坐镇宜昌,组织领导宜昌大撤退,保存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命脉。
《我的祖父卢作孚》的作者卢晓蓉曾在本书的序言中感叹:“卢作孚是我的祖父,我曾将祖父淡忘于彼岸世界将近三十年。”卢晓蓉将对祖父的深情回望与拳拳之心尽数凝结在这本《我的祖父卢作孚》中。对于卢作孚这位民族英雄,或许有些人已经感到陌生了,但有更多的人还依然记得他的故事、他的贡献和他的精神品格,有许多文学作品依然讲述着他开拓进取的传奇人生与为国为民的民族大义。
让我们走近文学作品中的卢作孚,感受不同作者笔下那个熠熠闪光的身影,回望他那在历史长河的涤荡中依然清晰可见的坚毅面庞。
《我的祖父卢作孚》
卢晓蓉 编著
团结出版社
与大巴山一脉相连的嘉陵江三峡地区,曾是四县交界、土匪出没、民不聊生之地,我祖父在1927年受命出任该地区峡防局长,任务是剿匪和维持治安。但祖父的志向远不止于此,他“不仅要消灭土匪,而且要消灭产生土匪的土壤”,要把以北碚为中心的这个区域“经营成一个灿烂美妙的乐土,影响到四周的地方,逐渐都经营起来,都成为灿烂美妙的乐土”,作为“将来如何建设新中国的缩影”。祖父在开展经济建设的同时,更重视文化建设,在那个地区陆续创办了中国西部科学院、博物馆、多个图书馆和中小学校及大学。“把地方所有文化、教育、经济、卫生各项事业,不上几年,建设得应有尽有。”1948年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北碚定为“基本教育实验区”,以表彰它对文教事业所作出的贡献。抗战期间,北碚还先后安置了众多政府机构、大专院校、科研机关,接纳了数以千计的著名学者和文化名人,被誉为“陪都的陪都”“东方的诺亚方舟”。
《猫鱼》
陈冲 著
上海三联书店
说到民生公司,今天很少有人会知道,而在上世纪的三四十年代,它是中国最大的民营河航企业。它的创始人卢作孚在抗日最危急的时刻,指挥了一场载入史册的“宜昌大撤退”。二十二艘轮船和八百五十多只木船,顶着不间断的轰炸机,闯过无数的激流险滩,将一批又一批工业、教育、军事等人员与设备,夜以继日地转移到了重庆,四个月超出往年一整年的运输量,可谓是航运史上的奇迹。在此期间十六艘轮船被炸毁,一百一十六名员工牺牲了生命。在我的想象中,那场面远比我在电影里看到的敦刻尔克大撤退,更为英勇和壮观。
在我所阅读的资料中,卢作孚一生光明磊落、两袖清风、大公无私,是个理想主义者。然而在“三反五反”运动中,他因遭受莫须有的罪名,于一九五二年二月八日服安眠药自尽。写到这里,我不禁怀疑自己怎么这么随心所欲地跑题?卢作孚与我的外公有什么关系?细想起来,我似乎总是情不自禁地被他们那样的人所吸引——那些拥有道德勇气和高贵灵魂的“失败者”,而不是那些春风得意、争荣夸耀的“胜利者”。生活中如此,创作中也是如此。我处女作里的男主人翁老金,《英格力士》中的王亚军都是这样的人物。
《吴晓波企业史:激荡·跌荡·浩荡》
吴晓波 著
中信出版集团
整个宜昌大撤退,民生公司的船只担负了90%以上的运输量,为报效国家,卢作孚只收取极为低廉的运费,兵工器材每吨只收30~37元,其他公物40元,民间器材也只收60~80多元一吨,而同时也在参与运输的外国轮船要收300~400元。民生的经营损失在400万元以上。在指挥运输的一个多月里,日夜不眠的卢作孚眼凹如洞,形同槁木。他对公司职工说:“我们要以事业报效国家,我们要以身尽瘁事业。我们虽然不能到前方去执干戈以卫社稷,拿起武器打敌人,当就本身职责,要努力去做一员战士,以增强抗战力量。”据经济部调查,这次抢运进来的兵工厂和民营企业机器设备,每月可造手榴弹30万枚,迫击炮弹7万枚,飞机炸弹6000枚,十字镐20多万把。
此次宜昌抢运的物资、人员,相当于民生公司1936年的总运量。在预定的40天内,他们奇迹般的运完了全部人员,运走了2/3的机器物资。又过了20天,当长江水位降到没法组织大规模运输时,沿江剩下的只是一些零零星星的废铁。
后来史家将卢作孚组织的这次“宜昌大撤退”称为“中国实业上的敦刻尔克”。
《我的改变:个人的现代化40年》
王石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卢作孚是搞长江航运的,抗日战争中,他倾尽自己企业的全部力量,调动整个船队,从日寇占领的江浙一带,把工厂设备、战略物资往重庆、四川的大后方运,为国家做奉献。这样的家国情怀,实际上超越了商人以牟利为主要诉求的局限性。
知道了卢作孚的故事之后,有一种心里终于有底了的感觉。觉得自己没必要妄自菲薄,不要跟胡雪岩去比,不要跟山西商人比,而应该跟卢作孚这样的商人比,这样就会觉得有希望。
《严家炎全集》
严家炎 著
新星出版社
卢作孚只活了五十九岁,却在革命救国、教育救国、实业救国三大领域都建立了不朽功勋,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他就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产业、交通、国防、文化”四个方面的运动,“将整个中国现代化”的主张,并且身体力行付诸实践。2003年重庆市评选十大历史人物,卢作孚名列榜首。专家评语认为他留下的“民生公司、北碚实验区、《卢作孚文集》,其中任一项都足以改变历史”。与他相关的事件涉及中外政治、经济、实业、军事、科学、文化、教育、党派、帮会。与他接触的人物,上自国家领袖、政要、军阀、学者、文人、商家,下至公司管理干部、员工、船员、旅客和平民百姓。与他有关的文献资料可谓堆积如山。卢作孚在世时,郭沫若先生曾表示想给他写传。卢作孚婉言辞谢说:“我的传记还是由我自己来写。”大抵也是因为他的传记不好写的缘故。
《浮华梦醒:民国实业家的创业之路》
金满楼 著
团结出版社
卢作孚先生是一位在艰难转型期中涌现的非凡斗士,是一位起步于贫民阶层的民族精英,是一位在中国最早提出现代化建设概念的思想者,是一位不避琐屑致力于社会改革和匡正人心的实践家。
卢作孚先生所创办的民生实业公司,是现代中国规模最大的民营航运企业,也是当时最成功的现代集团企业样板。他在重庆北碚进行的渐进式的社会改革试验,是腐败、混乱、落后的大环境下的一个“改革特区”,也是现代中国新型社会的一个雏形。他以59年的生命所创造的伟大业绩,其意义和影响远远超出了工商界。作为一个新生大国的实业家精英,他的奋斗事迹,他的毕生追求,是我们今天受用不尽的一笔精神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