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评传(全二册)》
豆瓣评分: 8.0 出版年: 2024-3 页数: 1064
作为著名武侠作家,金庸在中国拥有最广大的读者群体、影响了几代人。他也是重要的报人和社会活动家,热心社会事务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保存传承。金庸将近百年的一生,与他笔下的武侠世界一样,充满故事性和传奇性,堪称一代“文化大侠”。
《金庸评传》是金庸研究专家刘国重参阅数百种资料撰写的全新金庸传记。本书从金庸的家世、求学、办报、写作等方面着笔,细致入微地呈现了金庸丰富而传奇的一生;并结合金庸生平,对他如何创作出十五部杰出的武侠小说,做了大量新颖且合理的分析。
吐槽:这部《金庸评传》,一方面详尽呈现金庸先生的生平,一方面深入解读金庸先生笔下的经典人物。现实与虚构彼此交织,一个“天生的隐士”,营造出幽深也亲近的江湖。书中不仅收录了金庸先生在不同场合对武侠创作和个人作品的见解,还包含了刘国重老师对金庸生平与其武侠世界相互交织、相互成就的深刻分析与解读。可以说,金庸先生一直都在用他的作“言志”。而这本书不仅让我们看懂了金庸先生的成长与情感经历,更能让我们在下一次读他的武侠作品时对书中的情节有更深层次的领会。
《大熊座的呼唤》
豆瓣评分: 8.8 出版年: 2024-5 页数: 272
英格 博格·巴赫曼是20世纪最独特的诗歌声音之一,她与保罗·策兰一同被认为是战后德语文学中最重要的两个诗人。她的诗歌将哲学洞察力与文学抒情性紧密结合在一起,用语言探索自然与世界的本质,创造出了独一无二的韵律与节奏,影响了包括托马斯·伯恩哈德、埃尔夫丽德·耶利内克、克里斯塔·沃尔夫在内的一众名家。
巴赫曼生前几乎拿遍德语文学界所有重要文学奖项,包括德语文学的最高荣誉毕希纳奖。《大熊座的呼唤》收录了巴赫曼生前发表过的所有诗集的内容,涵盖了诗人一生的代表作。
吐槽:英格博格·巴赫曼,奥地利诗人、小说家、剧作家,是20世纪德语文坛最重要的声音之一。出生于奥地利的克拉根福特,195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被暂缓执行的时间》,一鸣惊人,获得四七社文学奖;1956年出版诗集《大熊座的呼唤》,获得当年不来梅文学奖。除诗歌外,巴赫曼的作品还包括长篇小说《马利纳》,短篇小说集《三十岁》《同声传译》等。1964年,巴赫曼获得德语文学最高荣誉毕希纳奖。1973年,因罗马家中发生火灾,重伤不治而去世。
《听漏》
豆瓣评分: 8.6 出版年: 2024-7 页数: 510
刘醒龙“青铜重器”系列长篇第二部。20世纪60年代,青铜重器九鼎七簋出土,按照礼器制度,天子九鼎,应该配八簋。九鼎七簋为何缺失一簋,一直是考古界的未解之谜。
发誓不碰青铜 器的专家马跃之,因为一封甲骨文写就的预警信,重回青铜器研究现场,主持九鼎七簋课题组。当他恪守纯正的研究之道时,发现人心神秘,远胜器物:有人视九鼎七簋为进身之阶,有人借职务之便私藏文物,有人以文物设局窥测命运,而他自己,似乎也只是一个惊天之局里的一颗棋子……
随着身怀听漏绝技的“听漏工”浮出水面,历史的谜团渐渐揭开,人间却还隐藏着更加惊心动魄的命运。
吐槽:考古挖掘、文物鉴定是文明溯源与历史研究的基本抓手,与之相关的人与事更多展现的是参与文明进程的力量的现代形态。重器的存在,围裹着世事的复杂成分,也检验着人性的文化质量。《听漏》是此类题材不可多得的好看且耐读的长篇小说力作。听漏者不是场面上的主人公,但这个极少出场又绝技在身的人物,探听与表达有着巨大反差,甚而构成了作品结构的张力,在这样的弹性空间里,历史和现实往来穿梭。作品环扣相衔、情节丰饶,舒展自如地揉进了营养丰富的专业知识,既巧且妙地将各种疑案予以隐显适当的拿捏。考掘“知”与“不知”,擦拭的是专业人士的本事和内景;辨认“道”与“技”,追询的是世间生命的高格和俗念。
《何以秦汉》
豆瓣评分: 8.4 出版年: 2024-6 页数: 224
《何以秦汉》是一部章回体小说。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一直写到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为止,精彩演绎了秦崩楚亡汉兴,华夏一统的历史华章。历数楚汉争霸历史事件中的著名军事战役,以及徐福海外求仙、黄石公授书张良、焚书坑儒、沙丘之谋、指鹿为马、鸿门宴、霸王别姬等历史故事的来龙去脉,还介绍了皇帝称号、秦朝服色、咸阳名称、博士官职等历史常识。
本书不仅可以作为普通读者的秦汉历史入门书,也可以作为史学研究的参考书。
吐槽:陈穉常先生作为钱穆、顾颉刚先生的得意弟子,在那个时代有勇气以这种“不正统”的方式写史,实在要佩服她的果敢和不拘一格。作者写的没有让乃师失望,更没有让读者失望,几十年前的作品拿到现在,依然可在众多通俗历史作品中占据一席之地,足以说明它的经久魅力了。
《王氏之死》
豆瓣评分: 8.6 出版年: 2024-9 页数: 176
清代郯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山东小县,默默无闻,但多灾多难。妇人王氏,一个疑案记录中昙花一现的受害人,在飘雪纷纷的夜晚,惨死于丈夫之手。
利用县官回忆录、地方县志与《聊斋志异》,史景迁还原了17世纪末这个边缘县城的生存样貌:普通百姓挣扎于战乱、贫困和地方暴力中,没有官场人脉帮忙应对,也没有强大的宗族可以倚赖;无名女性没有法术和金钱做靠山,婚姻可能是毫无欢乐的陷阱,舆论与道德的纠缠随时将她们置于死地。
穿梭于聊斋的幻梦与郯城的苦难之间,他们在崩解的现实中,苦求肉身与道德的基本生存,在亦真亦幻的志怪故事中渴望正义的降临。这是一个有关幻想、肉欲与不安的故事,是对当时的郯城恰如其分的注解。在人鬼莫辨的世界,人们详实而真切地体味命运的尖厉。
吐槽:层层递进,从环境到社会再到女性,里面涉及到的关于贞烈、贞节等问题,或可与《矢志不渝》《中华帝国晚期的性、法律与社会》互参。本书还巧用蒲松龄的文章同时作以县志,官员随记等历史文本可谓角度新颖,史料完备。王氏之死只是一件小事,但是其背后所反映的问题是繁多的。社会混乱,天灾人祸,政权更迭,所有因素加在一起,也就不得安宁了。总之,值得学习的一本书,但是又感慨于外国研究之超前性。
《山河变:晚清的失序、冲突与衰亡》
豆瓣评分: 8.8 出版年: 2024-7 页数: 376
1.一部描述晚清失序、冲突与衰亡的精彩历史!生动剖析在混乱与动荡中的大小人物隐秘心理,揭示了巨变后的社会动因!当天朝大门被打开,晚清混乱纷杂的多方势力——皇帝、太后、保守派、洋务派、普通民众、义和团、西方教会与军队等之间的矛盾逐渐激化,摇晃的帝国何去何从。
2. 独特视角,窥探晚清内忧外患,再现华夏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本书从闯入天朝大门的西方传教士开始,以细微且不同寻常的视角开启叙事,当清王朝关闭了通往外部世界的大门,沉溺于天朝大国的美梦之中时,西方人却从未停止过进入中国大门的努力。工业革命开始,西方往日单纯的宗教热忱也变为了对商品市场的无限渴望。支持这种渴望的力量,已不再是往日传教士手中的经书,而是由国家力量所支持的、经工业革命武装起来的西方人的坚船利炮。
3. 本书作者袁灿兴,是近两年来颇有成绩的青年历史学者和畅销书作者,擅长抽丝剥茧、环环相扣的叙事结构,叙事语言扣人心弦,写作方式受到广大读者好评。
晚清时期,中国面临着西方列强扩张的冲击、社会问题长期累积形成的危机及严重的政府失能等层出不穷的状况。新老问题汇集,而大清帝国却如同疲惫的老马,力不从心,僵而不死,勉强维持着。经由无数小事件汇聚成的巨变,最终导致了帝国的崩溃。本书从一个独特的视角——西方传教士的进入开始,通过碰撞、叛逆者、自强、变法、开战、烽火、互保、溃败、革命九个章节,深入探讨晚清社会巨变背后的复杂动因,展示了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
吐槽:从另一个角度入手去了解晚清当时的历史,还是不错的。优点是会用一些珍贵的回忆录和口述资料,补充了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但问题也不小,全篇似乎都只是在记录史实,换句话说就是有史无论,戊戌变法和庚子国变那里直接流水账式的列出日期和关键事件。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