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心理师
今天要说的是《饿鼠效应》
关注下方公众号图片每日更新19点07分
你有多久没有控制住自己的欲望了?

在一个著名的实验室里,一只饿得骨瘦如柴的老鼠面对着一个诱人的按钮。它已经学会了,每按一次按钮,就会得到一点食物。这本是一种正向反馈机制,帮助老鼠在饥饿时获得食物,从而生存下去但这一次,实验员在食物中加入了可以让老鼠上瘾的物质。结果令人震惊:老鼠开始不停地按下按钮,直到精疲力竭、倒在自己面前的食物堆里,最终因过度摄入而死去。这就是“饿鼠效应”的核心:欲望失控,走向毁灭。

图片

当老鼠失去对自身欲望的控制时,饥饿不再是唯一的驱动力,而是一种深深植入其大脑的上瘾感。它一次次按下按钮,沉浸于短暂的满足中,逐渐迷失了自己。

1

人类社会的隐喻

也许你会觉得这只是实验室中的老鼠,离我们的生活太遥远。然而,饿鼠效应其实正潜藏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甚至在我们内心深处潜伏。当我们面对欲望——无论是物质的追求、权力的掌控,还是情感的满足,都会像那只饿鼠一样,面临无节制放纵的诱惑。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在其本我理论中提到,人类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原始的驱动力,那就是欲望。它是无意识的、原始的,时刻渴望被满足。无论是金钱、权力,还是情感、享乐,本我都在推动人类追求这些外在的刺激。而一旦失控,我们也会像实验中的老鼠一样,沉溺于短暂的快感,却逐渐失去自我掌控,最终走向毁灭。

图片

2

为什么放纵欲望会毁掉我们?

从心理学角度看,人的自我控制机制由大脑前额皮质掌管,它负责理性思考、判断和行为调节。然而,当我们长时间沉浸在放纵中,例如过度消费、贪食、沉迷社交媒体或游戏,大脑的自我控制机制就会逐渐被削弱。这种放纵不仅消耗着我们的心理能量,还让我们在短期快感中迷失,忽视了长期目标和个人成长。

3

多巴胺:快感与毁灭的化学平衡

科学研究表明,多巴胺是大脑中与快感和奖励相关的化学物质。它帮助我们感受到成就和快乐。然而,过度的刺激会导致多巴胺系统的失衡,使我们对外界刺激变得越来越依赖就像那只饿鼠,一次次按下按钮,寻求更多的快感。

这种失衡会使我们逐渐丧失对生活的兴趣,无法享受平淡中的美好。长此以往,我们会陷入快感的陷阱中,感到越来越空虚和疲惫。

4

如何摆脱饿鼠效应的陷阱?

要摆脱饿鼠效应的陷阱,心理学家建议通过正念行为自律的训练来增强自我控制。正念练习能让我们更加清楚地觉察到自己的内在欲望,从而不被其奴役。同时,设立合理的目标和行为边界,可以帮助我们抵御外界的诱惑,避免陷入无节制的放纵。

图片

此外,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例如定期锻炼、保持良好的睡眠以及和他人建立健康的情感连接,都有助于恢复大脑的平衡,让我们不再一味追求短暂的刺激,而能够享受生活中的每一刻。

图片

欲望是一把双刃剑

心理自救

欲望本身并不可怕,正如饿鼠的饥饿是生存的自然反应。但可怕的是我们如何面对这些欲望。如果我们能保持适度的满足和合理的节制,欲望就会成为推动我们前进的动力反之,如果我们任由欲望支配生活,那么最终我们可能也会如同那只实验中的饿鼠,被欲望吞噬,失去对生活的掌控

问题互动

你是否曾经有过在某种欲望面前难以自制的经历?那种无力感是否让你感到恐慌?又是什么让你最终找回了平衡?分享你的故事,也许你并不是孤军奋战。

 参考文献 

1. Freud, S. (1923). The Ego and the Id. New York: W. W. Norton & Company.

2. Baumeister, R. F., & Tierney, J. (2011). Willpower: Rediscovering the Greatest Human Strength. Penguin Books.

3. Schultheiss, O. C., & Wirth, M. M. (2018). Neuroscience of Motivation and Emotion. Elsevier.

  图片

图片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齐加尼克效应(被“绑架”的注意力)


图片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深夜效应(你夜晚的冲动,真的无法避免吗?)


图片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暴露缺点效应


图片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冰淇淋效应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