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
战争是残酷的,由于历史的安排,也由于一系列的错误加在一起的结果,其中有最高层的,也有个人的错误,葬送了西方面军,明斯克失陷了,甚至于丢失了整个白俄罗斯。明斯克城外的比亚威斯托克突出部,德军在这里完成了苏德战争中第一次规模巨大的合围歼灭战。苏军遭受了开战以来最为惨重的打击。
比亚威斯托克突出部,是位于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以西,凸向波兰的弧形地域,南北宽100里。巴甫洛夫将13集团军留下作为战略预备队,把他的另外三个集团军(第3、第4和10集团军)三足鼎立地部署在突出部的北、西、南三个方向上。北边是第2集团军,中间是戈卢别夫指挥的第10集团军,南边侧翼是科罗布科指挥的第4集团军。看上去这个部署可以互相支援,而且突出部前沿筑垒坚固、工事纵横、重兵防守,应该是易守难攻的。然而,主力部队部署在这里。几乎全部军队都在比亚威斯托克大突出部内,这种部署,既不是进攻性的,也不是防御性的,很容易被德军从两翼迅速合围。三个集团军并肩排列在德军张开的大口中,只要上下一合牙,巴甫洛夫的绝大部分部队将被吃掉。
而苏军的对手,冯.博克元帅恰恰是一个在战场上嗅觉异常灵敏的指挥官。他看到这种有利态势,决定让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兵分两路,突向纵深:一路在北面,从东普鲁士的苏伐乌基地区出发,另一路从布勒斯特-里托夫斯克地区出发,沿着普里皮亚特沼泽地的北部边缘向前推进。这两路德军的任务是像铁钳一样深入苏军深远的后方,并在苏联境内纵深250公里处,即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收拢钳口。
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则以古德里安与赫尔曼.霍特分别指挥的两支装甲集群推进最为迅速。自6月27日,一对巨大的铁钳已从南北两方向向着位于斯维斯洛奇河畔、白俄罗斯丘陵明斯克高地南部的明斯克市逐渐合拢,巴布洛夫西方方面军数十万苏联军队危在旦夕。
6月28日,对古德里安而言意义非凡,这天他的军队不再隶属于第四集团军,而是隶属于中央集团军。作为中央集团军群合围苏军的南钳,他不必再接受与之关系紧张的克鲁格名义上的指挥。这也是德军高层对这位自开战以来就奉行着自己战术的军事鬼才之信任,让他实现完整作战自由度。当天,古德里安的部队就突破巴拉诺维奇,从西南方向往明斯克逼近。
作为中央集团军群合围北钳的霍特第三装甲集群,沿途粉碎了苏军的抵抗后,也于28日夜推进至明斯克以北14千米处。
根据纳粹德国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的计划,德军从别洛斯托克到明斯克形成的口袋长达300多千米,是非常庞大的包围圈。除了古德里安和霍特的装甲集群作为先头部队,还必须有中央集团军群的第4,第9这两个步兵集团军跟进。以超过20个步兵师分属南北两方,在两个装甲集群内翼展开围堵。以图在莫斯特和沃尔科维斯克地区封锁包围圈内的苏军的逃生路线。
6月28日,负责北面的德军第9集团军占领了关键的莫斯特镇。苏军撤离沃尔科维斯克包围圈的最后一条路线被切断。同一天,德军的第4集团军也在沃尔科维斯克镇发起猛攻,与苏军10集团军发生激烈战斗,于当晚攻入该镇,占领第10集团军指挥部。战斗中,整个镇子几乎被夷为平地。
随着莫斯特和沃尔科维斯克镇沦陷,整个苏联西方方向军都陷入敌人封闭式的围困之中。但德军的东进之路并非就此一马平川。首先,他们面对的苏联红军不同以往西欧战场的英法军队。在西线作战,往往一旦击溃英法军主力,其余部队就望风而降,仗越打越容易。可在苏联广阔的国土上,随着进军路线深入,遇到的抵抗越来越激烈,宁死不屈的苏联红军给侵略者留下截然不同的印象。其次,复杂的地形和变化无常的天气也给德军进军造成极大阻力,他们必须在酷热时节,迎着炎热、蚊虫以及在泥泞地里艰难行军。
同时,这一铁臂合围还得到了德国最大的航空队的支持。由凯塞林指挥的拥有近千架飞机的第二航空队,负责将白俄罗斯地区的所有苏军飞机清理干净,并对口袋内外的任何地面活动进行持续的猛烈轰炸,这样的钳形合围,口袋和空中打击的联合攻击下。三个苏联精锐集团军将难逃厄运。
西方面军司令员巴甫洛夫大将,为德军迅猛的阵势吓住了,他得不到前线足够的情报,不知道自己的集团军状况如何?更不知道德军在采取什么行动。6月24日,德军的坦克集群正在分兵绕过比亚威斯托克突出部,此时如果下达命令,将三个集团军立刻撤出危险地带,也许还来得及。但是巴甫洛夫大将却认为,敌军的坦克集群孤军深入,补给线拉长,这正是还击的时机。
巴甫洛夫命令,把所有的集团军的和方面军的预备队前调,以图解除德军正面步兵师对比亚威斯托克突出部的威胁。然而这样一来,就在明斯克地区留下了一块真空地带。使得德军穿插合围的任务更加容易完成。巴甫洛夫的这条命令等于将更多的部队送进了德军的口袋,同时把口袋的绑绳交给了德军。
被斯大林派往西方面军任统帅部代表的沙波斯尼科夫元帅发现了西方面军的危险局势。在6月25日向苏军统帅部报告了这一情况,请求从比亚威斯托克突出部撤向旧筑垒地域一线。据此,斯大林命令西方面军迅速将第3、第10集团军东撤到利达、斯洛尼姆、平斯克一线。
战争开始的第四天,巴甫洛夫大将接到了统帅部后撤的命令,他也终于从零星的情报中找到一点头绪。他混乱的头脑开始第一次清醒的思维,他明白了敌军的快速兵团两三天后就能从西北和西南两个方向逼近明斯克。在比亚威斯托克突出部作战的第3和第10集团军处境非常危险。现在的问题不是如何反击敌军了,而是怎样才能避免迫在眉睫的全军覆没的危险?
苏军攻击
巴甫洛夫,听从了统帅部的命令,将部队撤回来,保存这几个集团军的力量,固守明斯克。巴甫洛夫仔细研究了一下情报,他发现在敌人的包围圈明斯克方向上还留有一条50~60公里宽的走廊。也许是个机会,巴甫洛夫下定了决心,他立刻签署命令
第13,第10,第3及第4集团军司令:今天,即6月25~26日夜间,不晚于21点开始退却,各部应做好准备,以坦克为前卫,骑兵及强大的反坦克防御部队为后卫。
这次行军应在强有力的后卫掩护下,昼夜兼程疾进。在辽阔的战线上甩掉敌人……应在一昼夜间一举跃出60公里以上……允许各部队充分征用当地工具并征集任何数量的马拉大车……
西方面军司令巴甫洛夫大将。
苏军防御战
应该说,这条命令还是清楚而果断的。然而,这一切已经太晚了,部队已经没有燃料和运输工具了。他们在战斗的几天内被敌人摧毁或是夺走。各兵团凌乱的退却,是在德军据有制空权,快速兵团迅速迂回运动的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的。
命运之神没有给巴甫洛夫一个挽救自己,挽救西方面军的机会。
到了战争爆发的第五天(6月26日),巴甫洛夫集团面临被合围险境之际,苏军通讯的混乱仍造成了后续一系列致命问题。当天,巴甫洛夫下令让西方方面军下辖之部队要与德军脱离接触并抓紧时间全面后撤,但是大多数部队都没能收到这条重要指令。尽管很多苏联军队都毫不畏惧地向德军发起大大小小的反突击作战。但是终究因缺乏统一指挥,均被德军逐一粉碎,武装力量损失惨重。
苏联红军英勇顽强,不惧牺牲的抵抗精神,远远超出纳粹侵略者的意料,但也不可否认,在战争爆发初期,苏军的反突击突围作战执行的非常拙劣,甚至是原始的人海战术。由于通信被切断,上下级以及各军团失去联系,他们只能各自为战,一次又一次进行着不可逆转的反包围冲锋。而高层对于前线战况的失控,也导致大批苏联军队的有生力量在反复的突围作战中被德国人歼灭。包围圈内的苏联红军不仅拒绝投降,甚至会发起规模庞大、至死方休的突围。一名服役于德军第15摩托化步兵团的军士记述了6月28日一场无比惨烈的苏军突围战:
地面上升起看似无穷无尽的土褐色列队,苏军士兵胳膊挽着胳膊,排成四行,形成一堵移动的墙壁,刺刀闪闪发亮。第1营的施密特上尉命令道:“先别开火!”他的部下随后听到令人毛骨悚然的战斗呐喊:“乌拉!乌拉!”接到“开火”命令后,各种武器猛烈发射,俄国人的第一波次崩溃了,随后是第二个波次。苏军第三个波次发生动摇,随即混乱后撤。大量尸体布满旷野,德军弹药即将耗尽。
朱可夫后来在回忆录中也承认,无论是自己还是其他高级将领,都严重低估了德军的进攻规模和进攻威力。他写道:“我们没有预料到,敌人一下子就把他们预先展开在所有重要战略方向上的全部力量投入到这场大规模突袭中。简而言之,我们没料到这场进攻的整体性规模和威力。”
莫斯科统帅部,斯大林、朱可夫、铁木辛哥和瓦杜丁,在讨论西方面军的情况和对策。
情况确实非常严重,第3集团军和第10集团军余部被阻隔在明斯克以西,进行着殊死的战斗,牵制住了敌人很大的兵力,但他们的具体情况来不清楚。第4集团军的一些部队已进入了普里皮亚特森林。一些在前几天战斗中遭到严重损失的散乱的兵团,正在向别列津纳河撤退,后面受到强大的德军的追击。
半小时后,朱可夫对斯大林提出了他的对策:只有使用第13、19、20、21、22集团军,立即在西德维纳-波罗茨克-维捷布斯克-奥尔沙-莫吉廖夫-莫济里一线占领防御。这是唯一的办法了。另外应该使用统帅部预备队的第24和第28集团军,立即在后方地域沿谢利扎罗沃-罗斯拉夫利-戈梅利一线构筑防御。此外建议由莫斯科民兵师再组建再组建2~3个集团军。
朱可夫
这些建议都从一个总目标出发,即在通往莫斯科的道路上建立纵深梯次防御,以疲惫敌人,将其阻止在某一防御地区,然后集中兵力组织反攻。但把敌人阻止在哪里,哪里是适合反攻的出发地带,要用多少部队进行反攻,这些当时还无法知道,这是一种设想。
斯大林听完后,立即提出:“那西方面军的那几个集团军怎么办?”
朱可夫说:“已经失去了联系,只有靠他们自己了,希望他们还有力量组织顽强的突
斯大林
击,以退出危险地带。”
斯大林只能同意这些建议,并发布了相应的命令。
6月28日,博克的铁钳攻势已经打到明斯克城下,苏军兵力不足的部队进行了一番激烈抵抗后。只能放弃城池。白俄罗斯的首都明斯克失陷了,这是开战以来苏联丢掉的第一座重要的城市。29日,德军完成了对苏军的50万人在比亚威斯托克—明斯克地区的战略包围。
7月2日,德军基本肃清了包围圈重要地标别罗斯托克和沃尔科维斯克之间的苏军,而到目前为止,苏德两军总部也没有接到由苏联军队从该区域突围成功的消息。在明斯克以西的包围圈,以新格鲁多克为中心,苏德两军激烈的战斗仍在进行。可包围圈内的红军已是“缺乏组织、士气低落、饥肠辘辘。”也是在七月初,位于明斯克西北面的德军第12装甲师在一天内俘虏了大批苏军官兵。这也意味着,围困中的苏联军队之士气正日渐低落,开始出现大规模投降的情况。
明斯克包围战胜负已定,德国人的包围圈一步步缩小,最后有条不紊的将各区域的苏军分割包围。虽然在这样的情况下,依然有苏联红军对德国人发起激烈抵抗,但在铁桶般的围困和德军无情打击下都显得徒劳无功。7月9日,明斯克地区苏军有组织的抵抗全面崩溃。冯.博克元帅在他的日记中写道:这次包围战,中央集团军群共歼灭苏联红军22个步兵师、七个坦克师、6个摩托化旅以及三个骑兵师。他还指出,截至7月7日为止,他们一共俘虏苏军官兵287704人,其中有几名军长和师长,同时缴获了大量战利品。
德国人对于自己的战绩难免有所夸大,但苏联西方方面军遭受灭顶之灾是事实。根据俄罗斯官方在20世纪90年代公布的权威数据,卫国战争爆发时,西方方面军总兵力约675000人,明斯克之役后,伤亡417729人,其中有341012人为阵亡、失踪或被俘虏的“不可归队减员。”对于德军而言,这样的战果,无论从何种角度来算,都算得上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胜利。
6月30日,克里姆林宫,斯大林呆呆的站在巨大的落地窗前,看着莫斯科的傍晚,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想到西方面军的惨败,不禁感叹,大清洗之后,确实是军中无将,任命巴甫洛夫等一批将领,也只能说是无奈之举。
斯大林决定撤换军事长官,加强对部队的指挥,改变目前的混乱局面。刚才自己在电话里下达的召回巴甫洛夫的命令是正确的,但是这还不够,斯大林拿起电话:
“要总参谋部……朱可夫吗?我重申刚才撤销巴甫洛夫指挥权的命令,同时撤回西方面军参谋长克里莫夫斯基赫少将、方面军通讯主任格里戈里耶夫少将、炮兵主任克里奇少将、还有第4集团军司令员科罗布科夫少将。这些人召回来,全部交由军事法庭审理。
两天后,巴甫洛夫回到了莫斯科,直接到国防人民委员部向铁木辛哥元帅报到。
从门口进来了三个人,前面的是一位胖胖的中将,后面跟着两个年轻高大的军人,巴甫洛夫从来没见过这位中将,不知他是什么部门的,但还是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中将敬过了礼,从公文包中掏出了一张纸,递给巴甫洛夫,那张纸上赫然印着一行粗黑的大字:“逮捕令。”
巴甫洛夫被带到莫斯科近郊的一所监狱,还是先前那位胖胖的军事法庭中将对他进行审问。
一个星期之后。巴甫洛夫等来了斯大林对他作出的“判决”——死刑。巴甫洛夫突然震惊的发现,判处他的罪名是叛国罪!巴甫洛夫几乎疯了,他大声喊道:“我没有叛国,我是忠于苏维埃的!”他对中将提出要求,见斯大林。但是太晚了,他再也没有机会为自己这个“莫须有”的叛国罪辩护了。
巴甫洛夫大将被处决了,西方面军的参谋长和另外几位高级领导也都被冠以叛国罪或渎职罪而处决。他们是:
西方方面军参谋长克里莫夫斯基赫少将。西方方面军通讯主任格里戈里耶夫少将。第四集团军司令科罗布科夫少将。巴甫洛夫和这四名被判处死刑的苏联高级将领,直到1956年才得到平反。
未完待续,谢过阅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