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神经科健康科普翁博士
编辑 | 神经科健康科普翁博士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李阿姨今年56岁,最近她饭后总是觉得胸口有股火辣辣的感觉,尤其是吃完晚饭躺下休息时,胃里那股酸水似乎就要涌上来,烧得她喉咙发紧。李阿姨忍不住到医院去看医生,初步诊断是胃食管反流。她不禁疑惑,自己平时吃得不算多,也不爱吃太辛辣的东西,怎么就会这样呢?
反酸烧心到底是什么?
反酸烧心,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症状。医学上称为胃食管反流病(GERD),主要表现为胃酸反流入食管,导致胸骨后出现烧灼感,有时候还伴随反酸、嗳气等不适。
很多人会觉得这是小毛病,疼一疼就过去了,并没有多大影响。其实不然,长期的胃酸反流会对食管黏膜造成损伤,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食管炎、食管狭窄,甚至更严重的并发症。李阿姨听了医生的解释后,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为什么会出现反酸和烧心?
医生进一步解释,反酸和烧心的根本原因是胃内容物逆流入食管。正常情况下,胃和食管之间有一个叫做食管下括约肌的“门”,它负责在胃和食管之间形成屏障,防止胃酸倒流。但当这个“门”出现松弛或功能不全时,胃酸就会趁机逆流,刺激敏感的食管黏膜,从而引发烧心感。
李阿姨回想了一下,自己常常在饭后立刻躺下休息,有时还会吃得过饱,医生点点头,表示这些都是可能导致胃食管反流的诱因之一。
引发反酸烧心的常见“元凶”
我们日常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是引发胃食管反流的主要因素。以下几种情况常常是反酸烧心的“幕后推手”:
1.过度饱食:吃得太多会导致胃部压力增加,胃内容物更容易“冲”上食管。
2.高脂肪食物:富含脂肪的食物会延缓胃排空,增加胃酸滞留时间。
3.辛辣或酸性食物:辣椒、柠檬、番茄等会直接刺激胃部,促使胃酸分泌过多。
4.咖啡因和酒精:这些物质会使食管下括约肌放松,增加反流风险。
5.饭后立即躺下:重力作用会使胃酸更容易流入食管。
李阿姨一听,自己似乎中了好几条,尤其是晚饭后躺下看电视的习惯,简直就是给胃酸“开了绿灯”。
医生建议:如何预防反酸烧心?
为了避免反酸烧心的反复发作,医生为李阿姨和大家提供了几条有效的建议。
1. 控制饮食量,避免过饱
医生提醒,不要每顿都吃得太饱,尤其是晚餐。七八分饱是比较合适的标准,既能满足营养需求,又不会给胃部造成过大压力。
2. 避免高脂肪和刺激性食物
高脂肪的食物容易延缓胃的排空,建议少吃油炸食品、奶油蛋糕等。对于辛辣、咖啡、酒精等刺激性食物,医生也建议尽量减少摄入,尤其是有反酸症状的人群。
3. 饭后不要立刻躺下
对于像李阿姨这样有饭后躺下习惯的人,医生特别强调,饭后至少要等两个小时再躺下,这样可以让胃中的食物和胃酸有足够的时间排空,减少反流的风险。
4. 抬高床头
如果晚上睡觉时总感到反酸,可以尝试抬高床头10-15厘米。这可以借助重力的作用,防止胃酸逆流。
5. 适当减肥
如果体重超标,体内的脂肪会对腹腔造成额外的压力,增加胃酸反流的几率。医生建议李阿姨适度减肥,保持健康的体重。
药物治疗是否必要?
除了生活方式的调整,药物治疗也是缓解胃食管反流的重要手段。医生根据李阿姨的症状,为她开了质子泵抑制剂(PPI)和H2受体拮抗剂,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减少胃酸分泌,缓解烧心症状。
但医生特别提醒,药物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长期依赖药物。药物只能缓解症状,根本的改善还是需要从生活方式入手。
反酸烧心不能忽视的背后风险
李阿姨这才明白,反酸烧心并不是小问题。胃酸长期刺激食管会引发慢性食管炎,严重时甚至可能发展成巴雷特食管,而这是一种癌前病变,必须引起重视。
医生还提到,如果出现以下症状,需要及时就医:
反酸烧心持续数周没有缓解;
吞咽困难或食物下咽时有梗阻感;
体重迅速下降;
呕吐中带有血迹或黑色物质。
这些症状可能提示病情恶化,需尽快进行进一步检查。
结语
李阿姨离开诊室时,心情轻松了许多。虽然一开始她觉得反酸烧心只是个小毛病,但通过医生的详细讲解,她明白了自身的不良习惯是导致问题的主要原因。她决定从日常饮食、生活习惯入手,逐步改善自己的健康状况。
胃食管反流虽然常见,但并非不可控。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调整、合理的药物治疗,绝大多数人都能有效缓解症状,避免长期的健康隐患。对于像李阿姨这样出现饭后反酸烧心的人,提前预防和及时干预,才是保护胃部健康的关键。
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 (2020). 胃食管反流病诊疗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