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余年的高考,成为了许多中国人共同但有区别的集体记忆。艰辛备战的日日夜夜、考场上飞逝的时光、令人纠结的志愿填报,个中滋味,只有亲历者才知晓。或是心怀法律理想,或是误打误撞与法学结缘,高考都成为大家迈向法律职业人的第一步。回首望去,不同年代的律师们有着哪些独特的高考记忆呢?
70年代
徐建:高考恢复后第一代法学生
徐建,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现任广东融关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中国人民大学律师学院院长。他亲历了中国第一家合伙制律师事务所、第一家以个人命名的律师事务所成立等里程碑事件,被业内看做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律师制度的先行者。
徐建出生于徐州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6岁上山下乡,有一双长满老茧的手,随后入伍当了一名原子侦察兵。1978年,高考恢复的第二年,徐建的母亲对他说,放弃高考你将会遗憾终生。于是,他放弃了在部队提干的机会,毅然复员参加高考。彼时,徐建刚刚从部队转业到徐州银行做保安不久。经过3个月的准备,徐建参加了7月20日的全国高考,而在这之前,他在学校只读到了小学毕业,但在下乡插队和部队生活中自学了初中和高中课程。这一年徐建已经27岁,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他,对高考一点都不紧张,“当时觉得是一个机会,考不上的话就过自己的生活吧。”报着一颗平常心的徐建恰恰发挥出色,以徐州市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国人民大学。
在报考专业时,母亲希望徐建报考物理系,徐建则偷偷报了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他认为未来中国必将走向法治时代。“脱离了十年动乱的中国,必将走上法制的道路,法律人材定会大有作为。”毕业工作后在深圳市司法局任职期间,他提出把律师全部“私有化”,力排各种守旧的观念和非议,促成了中国第一家合伙制律师事务所的成立。此后,他辞去铁饭碗自己下海创办律所,并当选为深圳市律师协会首位民选会长,他认为:“中国不缺当官的,缺的是德高望重的大律师”。他还在中国人民大学首倡律师学院,开创律师教育的先河,打造中国律师界的“黄埔军校”,诸多成就,令人称奇。
谈及高考,徐建认为“现在已经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了,有本科、专科、职业学校、出国留学等很多选择。”对于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他表示高考并不是唯一出路,可根据兴趣、实际水平选择不同学校,这样高考时心态就会好很多,也能发挥较好的水平。
80年代
李骐:头顶光环之后,创办中国顶级律所
李骐,君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君合西雅图办公室负责人,具有中国、纽约和华盛顿州的律师资格,是方达律师事务所的创始人之一。其执业领域涉及投资、融资、并购、合资和上市,被《钱伯斯》评为“业界贤达”、被《国际金融法律评论》评为“高度评价律师”、被《法律500强亚太版》列入“名人堂”,并一直入选《世界法律名人录》。
李骐的中学阶段就读于上海的格致中学,那是上海黄浦区排名第一的初中加高中。高考前,李骐因早恋被取消保送资格。他惴惴不安地参加高考,报了复旦分数要求第二高的国际政治专业——第一是世界经济,他怕考试失利,没敢填这个志愿,后来,他考取了当年高考黄浦区文科第一名。1984年,李骐进入复旦大学。
本科阶段的李骐没有打算以国际政治专业为业,而是被复旦法律系所吸引。他报考了复旦国际经济法专业的研究生,笔试第一名,师从董世忠教授。80年代是中国律师制度重新建立的重要节点,李骐在证券和外资业务的市场中摸爬滚打。直到1994年初,李骐和一群年轻人成立了方达,并很快跻身北京最早一批合作所才入榜的中国优秀律所榜单。此后,他又远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深造,决计做一名真正的美国律师,却收到了来自君合律师事务所老朋友的邀请,最终他回到中国,在君合成为了第一批留美学习西方法律并将美国法带回中国的律师,也是中国最好的涉外律师之一。
执业三十多年,李骐律师的高考记忆已经久远。如今的他不再追求精英的头衔、成功的光环,而决心做对人最有帮助的律师,为新一代律师提供帮助,将他的理想传递下去。
90年代
娄秋琴:理工女也能成为刑辩女侠
娄秋琴,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中国区刑事专业委员会牵头人、北京总所刑事组联合负责人,西南政法大学刑事辩护高等研究院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辩护研究院副院长及硕士生合作导师,2023年度GRCD卓越刑事合规律师,中国政法大学刑法学硕士和诉讼法学博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侦查学学士。
1991年到1997年,娄秋琴在江西上饶的一所中学度过了六年的校园时光。由于不喜欢死记硬背,娄秋琴在高中时选择读理科,那时候的她从未想过自己会与法律专业有什么交集。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因为读过福尔摩斯而对刑事侦查学充满好奇,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全江西省只提前招收一名理科生时,她觉得怎么也不会录取到自己,便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填报了志愿。没想到,一纸高考录取通知,将分数本可以上清华的娄秋琴带到长江之滨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使得她从一个理工女走上了法学的道路。
虽然读法律之前并不在娄秋琴的预想中,但既然走了这条路,娄秋琴便决定把它走精走专。娄秋琴认为,她比同龄人更了解自己,自己是一个向往自由且不愿意受到束缚羁绊的人,所以在中国政法大学读研究生的时候就把律师作为职业方向,研三时的她没有向同学们一样疲于准备各种考试,而是专心在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实习,毕业后便拿到了Offer。从事律师多年后,娄秋琴选择回校继续读博深造,沉淀自我,并且从刑法又跨到了刑事诉讼法。她说,“相比于刀光剑影的刑辩之路,孤灯黄卷的学海之涯也很难熬,但既然选择了,就要义无反顾。”
如今,执业多年的娄律师有着“大成高伙”“法大博士”“刑辩五朵金花”等等头衔,她已办理众多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大案要案,深入很多刑辩律师不敢企及的金融领域,出版多部著作。当年考进中南大的女孩,归来已成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辩护研究院副院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00年代
刘思远:翻过高考这座山,人生还很长
刘思远,2005年考入清华大学,获清华大学法学学士、法学硕士学位,长江商学院EMBA。现为北京市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业界知名合规律师,入选多家法律评级机构“中国顶级律师排行榜”,代理了众多资本市场里程碑案件,参与编撰、出版多部证券合规和诉讼方面论著。
刘思远的老家是一个四线城市——安徽马鞍山。在小城市里,考上顶尖大学并非易事。在离高考仅剩一年时,刘思远的成绩离清华还有很大的差距。她曾用一句话描述自己的高三,那就是:一年的时间从年级一百来名冲到全市第一(没有凡尔赛)。考试结束后,在当年估分填志愿的规则下,刘思远觉得自己并没有发挥好,父母求稳不同意她报清华,但她却十分执着,就算是复读也要报清华,然后哭着挨个给老师打电话问他们教不教复读班。回忆过往,谈及考后拜菩萨的小故事已经是云淡风轻,但当下所承受的风险和压力却一点儿也不小。
不论是高考还是日后的每一次“考试”,刘思远律师都依靠过硬的实力一步步走到今天,凭借着人格魅力圈粉无数。在她看来,中学阶段对价值观和能力的培养,或许比单纯追求学习成绩更为重要。“在有高考这座大山压着的时候,成绩仿佛成了唯一的衡量标准。但其实,我们的人生还很长,高考无疑是改变命运的一次机会。有的人抓住了这次机会,但可能在下一个路口走偏;有的人没抓住这次机会,但未来也可能逆风翻盘。”对每位学子来说,高考都可能是一个改变阶层改变命运的机会,但更重要的是在出发前想好自己的目标是什么,相信刘思远律师的故事能给予年轻的学子诸多启迪。
10年代
何运晨:高考失意,挡不住少年锐气
何运晨,北京国枫律师事务所律师,本科毕业于浙江工业大学,研究生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年,参与《令人心动的offer1》的他进入了大众视野,节目中他也凭借出色的表现最终获得offer,后又参与了《明星大侦探》等多档综艺节目的录制,凭借知识和经验分享,如今在微博上拥有粉丝402万。
在综艺节目中,何运晨灵活的思维、清晰的逻辑使他在大家心中树立了青年律师的精英形象,但人们鲜少知道,他也曾是高考失意的少年。高中三年,他在浙江南部的一座县城接受传统的应试教育:全校男生理平头,女生留齐耳短发,日复一日浸泡在习题中。和大部分同学一样,何运晨一度把高考当作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在年级排名上游的他曾经的目标是去上海的高校学医,但意外的分数打破了他的计划。回忆起2013年高考出分那天,何运晨用“晴天霹雳”来形容,“失落到你都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情绪”。认清自己高考没发挥好的现实后,他也想过复读,但低落的情绪没有持续太久。他最终选择了法学专业,这是一个能够“拉别人一把”的专业,也能够磨砺人的心智,你会看到人世间百态,能够逐渐完善内心的秩序。因此,在他看来,这是符合未来职业期待的学科,也是一门艰难的学科。
何运晨不认为自己是学霸,也不认同自己在学习上具备什么天赋。“从我个人的人生节点而言,最大的困难可能就是高考失利了。”多年过去,他已经可以坦然面对自己曾因第一学历而找工作被歧视的现实,而他的失意也被脚踏实地的务实感所填补,“我认为无论是在考学的各位还是没有在考学的大家,都要慢慢培养一颗’大心脏’,能够从更长的时间维度以及更多元的角度去看待一件事儿”,即便当时高考是天大的事,现在看来也只是人生中的一页,而未来还存在无限可能。
何运晨的关注者中学生群体为多,其中也不乏正在向高考冲刺的高三学生。在小红书上,他与大家讨论学习和工作,希望这些经验和内容能帮到大家;在自己认定的道路上,他付出足够努力,做好充分准备,在机会来临时紧紧握住。对于每个踏上考场的学生来说亦是如此,人生的追求可以如同海洋一般,浩瀚深广。
不同年代的高考记忆各有特色,如今的我们仍然对那场青春的考试怀有深刻的记忆和感情。很多人通过高考实现了知识改变自身命运的梦想,走入大学校园,汲取知识,最终成为了律师。祝愿学子们在高考这个人生的节点一帆风顺,金榜题名,收到那张令人心动的录取通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