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灭亡六国时,最可惜的是哪一个国家?很多人觉得这个位置非楚国莫属。
楚国能从一个方圆不到五十里的小国,发展到后来称霸中原的泱泱大国,可谓是历经了千难万险。最令人感到可惜的是,楚国是真的有机会转败为胜的。
楚国的国君并非昏君,楚国的将领也并非纸上谈兵之人,他们联手让秦国吃了败仗,这也是秦国统一战争中的唯一一次败仗。楚国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内部出了问题。
楚国内部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楚国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灭亡的?
“偷”回来的国家
在姜子牙的帮助下,周武王在牧野之战中大胜商朝军队,随后商朝灭亡,周朝建立。但是周武王在位仅仅四年便去世了,继承皇位的是周武王之子周成王。
周成王即位之后,将父亲的政策进一步优化实施,使得周朝迅速繁荣起来,史称“成康之治”。
周成王在位期间,将父亲留下的分封制发扬光大,给很多功臣赐予了爵位和封地,楚国的第一块国土就是这么来的。
楚王的祖上其实是商朝的人,但是他们也苦于纣王很久,所以当周文王开始招兵买马时,楚王的祖先很快便加入了周朝,并且成为周朝的“火师”。
“火师”就是负责守护祭祀之火的人。
那时候的人们对于火焰十分崇拜,因此祭祀时自然少不了火,更不能让祭祀之火熄灭,因此必须有个人在一边掌管祭祀之火。
这个职位也影响了楚国的文化,楚国人对于火和太阳有着更高的崇拜。
楚王的祖先对周朝的贡献远不止于此,在周文王人手不够的时候,他们主动提出,全族搬迁到南蛮之地,为周文王开疆拓土。
这种开疆拓土的本领也就留了下来,后来派上了大用场。
周成王时期,周公为了躲避灾祸,来到南蛮之地,也就是楚王祖先这里住了一段时间。
楚人对周公是十分尊敬,将周公照顾得很好,后来周成王又派人将周公接了回去,顺便给楚人记了大功一件。
也正是因为这次立功,楚王的祖先受封“子爵”,并且得到了一块方圆不到五十里的土地作为封地,这个地方就是现在河南的一个镇子。
而且这里不光地方小,经济也不行,可以说是穷得叮当响。当时楚国到底穷到什么地步呢?有一个“鄀国盗牛”的典故可以解释这件事。
熊绎在被周成王赐予封地之前,一直是居住在王都的,有了封地之后,他自然要去封地上建国。
但是当熊绎带着一大家子赶到封地之后,发现这里实在是太穷了,甚至连祭祀的地方都没有。
在那时候的人们眼里,祭祀是很重要的事,如果连祭祀的地方都没有,经济状况可想而知。
但是这毕竟是熊绎自己的封地,他也不能不管。
于是他就拿出了自己的钱,带着自己的子民一起盖了一座祭祀用的庙宇。
当熊绎准备祭司立国时,又发现了一个大问题,祭祀没有祭品。
古人祭祀一般都用“太牢”和“少牢”,像楚王立国这等大事,必然要用规格比较高的太牢,也就是牛、羊、猪各一只。
当熊绎寻找祭品时发现,自己的封地上居然找不出一头牛来。没有牛,祭祀还是无法进行,这国也依然无法建立。
最后逼得熊绎实在是没了办法,他就趁着天黑,跑到邻近的鄀国“牵”了一只小牛回来,上演了一场顺手牵“牛”。
这牛牵回来之后,熊绎还担心牛的主人追到楚国来,于是他趁着天还没亮,直接就把祭祀给办了,这便是楚国的起源“鄀国盗牛”。
从这件事就能看出来,楚国当时是多么窘迫,也正是这种窘迫,让身为国君的熊绎励精图治,不把楚国干成大国誓不罢休。
但是楚国想要发展,只靠着自己手里这一亩三分地是肯定不行的,熊绎又不可能发动战争抢地,因此他们就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开荒”。
在这个时候,熊绎的爷爷留下来的开荒经验就起了大作用。
从熊绎开始,楚国数代君主都在致力于开疆拓土,尤其是熊绎,经常亲自带着自己的子民一起开辟山林,很有国君的样子。
西周末年,天下再次发生动乱,楚国第六代国君熊渠抓住这个机会,开始向周边的邻国发起了战争。
楚国先是占领了西方的庸国,随后又南下进入江汉平原,将整个江汉平原纳入了版图。
后来周天子出兵攻伐鄂国,也就是现在的武汉地区,离得比较近的楚国也出兵帮了忙,从中分了一杯羹,将武汉江南地区收入了囊中。
通过这么多年的开拓和西周末年的征战,楚国已经从当初那个只能偷牛建国的小国,成长为了一个拥有大片土地的强国。
进入春秋时期之后,楚国也加入了与天下群雄争霸的战争中,试图挟持周天子,号令天下诸侯。但是在齐桓公的阻拦下,楚国并未成功。
几次巅峰,几次坠落
楚国在争霸的过程中,数次成为最强国家,春秋初期,楚庄王积极备战,不但占领了很多土地,甚至开始觊觎周王室的位置。
楚庄王亲自带兵北上,将国土推进到了洛邑附近,令洛邑里的周定王战战兢兢,周王室赶紧派人去见楚庄王。
楚庄王接见周王室派来的官员时,趁机询问了周朝王室那九尊大鼎的重量,还想仿制一套。周朝还没有传国玉玺这种东西,象征国权的是九尊大鼎。
相传大禹治水之时,将天下分为了九州,后来他建立夏朝之后,又使用九州进献的青铜铸成了九尊大鼎,象征着皇权。
而楚庄王向周王室询问这九尊大鼎的重量,其目的也是显而易见,这便是成语“问鼎中原”的典故。
楚庄王这次只是问了九鼎的重量,并没有真的与周王朝闹翻,因为此时的中原地区也不是没有强国,如果楚国敢轻举妄动,那些中原强国可就不能不管了。
虽然楚国没有动周王室,但是他们也不能白出来一趟吧?
于是楚国包围了郑国国都,想占领郑国土地。
郑国赶紧向晋国求援,哪成想晋国来了之后也不是楚国的对手,晋国的军队损失惨重,那种惨状让楚庄王都感到悲伤与羞愧。
楚国大臣中有人建议将这些晋国士兵尸体来宣扬楚庄王的功绩,但是楚庄王并不想这样做。
楚庄王告诫群臣,战争是为了带来和平,“武”字是由“止、戈”组成的,因此我们不能将杀戮视为功绩,这便是成语“止戈为武”的来历。
楚庄王在位期间,楚国是真正的春秋霸主,没有国家敢与楚国争锋,只有中原的晋国知耻而后勇,迅速发展为了能与楚国分庭抗礼的强国。
弭兵之会后,楚国与晋国平分了中原霸权。
但是楚国自楚庄王之后,楚王们是一代不如一代,因此楚国很快便衰落了。
楚灵王虽然有雄心壮志,但是奈何没有实力,多次攻打吴国却无功而返,只落得个劳民伤财的结局。
楚灵王死后,他的儿子楚平王即位,虽然他不再出兵,但是他却喜欢任用佞臣,还残害了很多忠臣,比如伍子胥。
战国时期的楚国虽然没有那么强,但是它依然是一个大国,楚国崛起的机会也只有一次,那就是楚悼王时期的“吴起变法”。
如果吴起的办法能够成功,楚国的国力将会再次达到巅峰,甚至能超越商鞅变法的秦国。但是变法遭到老贵族的反对。
吴起变法会让老贵族的利益受损,他们肯定不愿意让吴起分走自己的蛋糕,因此他们极力反对吴起。
其他国家的贵族只能向皇帝进谗言,污蔑那些主张变法的人,进而达到终止变法的目的。
但是楚国不一样,贵族们直接派人暗杀了吴起,强行终止了变法。
屈景昭三方掌权
当初伍子胥逃离楚国时,就已经对楚国的内政表示了担忧,楚国的旧贵族势力异常强大,这正是楚国一直以来的最大问题。
战国时期的纷争不断,如果国家不能进步,肯定会被后起强国消灭的,就在这生死存亡的时期,贵族们还是不肯放弃自己手中的权力。
吴起死在楚悼王的葬礼上后,贵族们更加肆无忌惮,他们瓜分楚国的大部分权力,其中当属屈氏、景氏、昭氏权势最大,因为他们都是楚王的血亲。
秦始皇派李信攻伐楚国时,楚幽王派出项燕迎战,秦军在项燕的手里吃了败仗,李信也差点死在战场上。
正当项燕打算坚守城池时,楚军的粮草却出了问题,其实就是三大家族谁也不愿意出粮,导致了前线作战的楚军没有粮食。
如果有粮食打持久战,王翦未必能攻下楚国,也正是因为没了粮食,项燕只能冒险出城迎战,然后被王翦抓到了破绽,最终战死沙场。
楚国从当初的一个小国成长到泱泱大国,实属不易,可惜了他们这八百年江山,就这么毁于一旦。
楚国就毁在了这些旧贵族身上,他们耽误了楚国的崛起,还断绝了楚国的生路,他们如同寄生虫一般依附于楚国,却又如同蛀虫一般蚕食楚国,实在是可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