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1趋势
Photo Credit: Viktor Forgacs on Unsplash
「一周工作4 天」听起来很诱人,也有越来越多国家提倡实施相关制度,英国更已逐步修法,针对弹性工时给劳工更完整的保障。周休三日对企业和劳动市场的影响是什么?影响哪些人最深?想要完整照顾劳工的权益,我们还可能需要哪些配套措施?
社企流/文:梁元龄
当你听到「周休三日」,第一个反应是什么呢?通常对员工来说,一星期从5 天上班减少到4 天,是天大的好消息;但对雇主而言,可能会感到一个头两个大,开始操心工作分配的问题。究竟周休三日是否如你所想的那么美好?又或者是对组织的一种负担?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结束,工作型态出现重大改变,弹性工作制度的可能性,以及对员工幸福感、生产力的影响,成为企业组织难以回避的话题。
「周休三日」还分不同模式?弹性工时种类一次看
「4 天工作制(又称周休三日)」一度在台湾掀起讨论热潮,也有多个国家进行实验,检视其对劳动市场的影响。
2022 年,英国曾正式对70 家组织率先实施的4 天工作制,实验结束后,其中有56 家都表示他们计划维持周休三日,原因包括工作效率提高,还可以帮员工大幅节省交通跟育儿成本。随着实验计画不断扩大,英国国会也历经一连串阶段性修法,逐步扩张劳工享有「弹性工时」的权利。
在英国2023 年进行的「4 天工作制」实验中,各公司可以自行选择要采用的弹性工时模式,其中包括几种类型:
-
压缩工时(compressed hours):维持相同总工时,但工作日减少。这种做法目前在各地进行过比较多的试验,例如在比利时,劳工已可选择压缩工时的周休三日。
-
降低工时:每周将整体工时减少最多3 小时,或把星期五改成半天班等,具体减少工时时数,因公司规定而异。
-
交替工作周(alternate workweek):除了原定的周休二日,每两周多休一天。
-
团队共用模式(shared model):由团队成员共同分担原本的全职工作量,采行类似轮班制度,大家轮流安排一周4 天的工作。
-
减薪模式:员工可以选择每周工作4 天,同时接受20% 的减薪;或是选择每两周工作9 天,同时接受10% 减薪。
英国将立法保障,老板不得拒绝员工「周休三日」
英国《电讯报》日前报导,2024 年秋季,英国国会即将通过一系列劳动权益法案,其中就包括实施周休三日制度。电讯报指出,这套新法案中的「压缩工时」监管框架,允许劳工将原本一周的总工时压缩到4 天内完成。如果原本一周的工时是40 小时,分成每天8 小时、上班5 天,依照新法案的架构,可能会改为每天上班10 小时、一周上4 天班。
目前在英国,劳工从到职第一天开始,就有权依法向雇主要求「弹性工时」,但雇主没有义务要答应。换句话说,如果你向主管提出每周只上4 天班,但主管依据商业考量等因素,判断你的工作仍须维持5 天班,劳工也须服从。但在新制下,英国劳工可以自由选择每周要工作4 天或5 天,只要整体工时不变。除非是「明显不可行」的弹性工时模式,否则雇主必须完全配合劳工的要求,且从到职第一天开始,所有劳工都拥有这项权利。
虽然英国政府承诺,不会「对雇主施加任何强制措施」,但Stewarts 律师事务所劳工法合伙人Charlie Thompson 认为,现阶段,雇主要拒绝员工周休三日很容易,未来新法上路后,政府可能会让这件事变得较困难,只是方式还未知;英国里兹大学政经学院教授David Spencer 评论则指出,现在证明「自己有办法4 天内做完工作」的责任,是落在员工身上;新法上路后,证明「员工无法在4 天内完成工作」的责任,则会落在雇主身上,举证责任移转。
周休三日好处一:员工幸福感大增,「职业倦怠产业」受惠最深
一位来自英国克鲁的心理健康护理师Kelly Burton 接受BBC 专访时分享,她向上级申请周休三日,证明自己可以在4 天内完成5 天工作量后获准。今年7 月开始,Burton 周休三日,每周一到周四上班,从上午8 点到晚上6 点。 「我工作时更开心了,一周多出一天陪陪年纪大的爸妈,然后再过我自己的周末,简直是完美的工作与生活平衡。」Burton 说,要不是周休三日,她可能会换工作、或改成兼职工作,「我的雇主有了一个更快乐的员工,而一个更快乐的员工,能为他们带来更多、更好的成果。」
根据非营利组织4 Day Week Global 在全球6 大洲做的研究数据,整体而言,实施周休三日的企业年营收增加了36%,离职率下降42%。有63% 的企业表示,施行周休三日,让他们更容易吸引到人才;64% 的企业则说,员工职业倦怠的情况减少了;54% 企业表示,员工的工作能力不减反增。
波士顿学院经济学家、社会系教授Juliet Schor,同时也是4 Day Week Global 的主要研究员,从2022 年起开始研究弹性工时,包括4 天工作制、将工时缩到32 小时等制度。他发现,采行4 天工作制后,感受最明显的产业包括:护理、心理咨商、建筑、公关、饭店旅馆、零售业等。
周休三日好处二:碳排量大减,通勤时数降、生活更永续
不仅员工身心受益,工时改革也为环境带来好处。参与英美的试验计画的Schor 认为,缩短工作周是实现全球减碳目标的关键:「虽然工时改革对气候变迁的效益最难以衡量,但已经有很多研究显示,随着国家逐渐减少工作时数,碳排放也会跟着下降。」根据Schor 在2012 年共同撰写的研究,工作时数减少10%,碳足迹会下降8.6%。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通勤量下降。研究计画与Future Planet 分享的英国试验数据中显示,在试验期间,公司通勤时数可从平均每周3.5 小时降到3.15 小时,减幅10%,但Schor 认为实际上可能更高,推测能达15% 至20%;2022 年美国的试验中,通勤时数减幅更达27%,从每周3.56 小时降到2.59 小时。
英美试验计画还发现,通勤跟工作时间减少后,多数人会把多出来的时间拿去从事低碳排的活动,如健行、运动、居家爱好。英国数据显示,周休三日让人们更积极投入环保行动,包括花更多时间去当环境保护的志工,回收、消费也都变得更慎重。德国布兰登堡工业大学的研究员Stefanie Gerold 也指出:「当人们工时减少,就有更多时间从事永续活动,而这些活动往往更耗时。」
周休三日好处三:重塑组织良机?工时改革也是心态改革
对公司而言,工时改革可能是重新改造组织的良机。美国的非营利偏乡医疗组织4C Health,在印第安纳州乡间提供健康照护服务,疫情后,他们开始采取职场创新,90% 员工都实施「4 天工作制」,其余10% 包括医疗专业人士等职位,则只需上3 天班、或是每周工时36 小时,而主管职则可以比基层更自由、弹性地运用4 天工时。
4C Health 的首席财务长Jason Cadwell 表示,组织意识到自己必须拥抱改变,除了传统常见的加薪、给假、奖励补助来慰劳员工,还可以采行不同的福利措施,才能确实提升员工的生活品质。
作为一家精实组织,4C Health 具体是怎么做到的?运作4 天工作制时,他们做了几件事:
-
告别无用会议:缩减不必要的会议,减轻员工的时间压力。
-
口头快速沟通:用讲2 分钟的电话代替寄信,避免让信箱里的电子邮件堆积如山。
-
交错时段排班:分配周一到周四、周二到周五的2 种排班时段,确保营运维持正常。
-
混合工作模式:允许员工半远端工作,减少通勤成本;若状况允许,他们也会直接将办公空间瘦身,减省组织的空间成本。
历经一连串改革后,Cadwell 说4C Health 的员工们找回高达25 万小时个人生活时间,75% 的人回报自己压力减轻,另有73% 4C Health 员工认为自己在4 天工作制下提供的病患护理品质,比起原本5 天工作制时更好。更令人振奋的是,4C Health 的职缺应征人数还增加了64%、流动率降低10%,且公司并没因为改制损失一毛钱。
劳权的奢侈品?专家忧:周休三日恐成高薪员工特权
周休三日乍看下能让劳动环境变好,实际上却可能加深剥削问题。英国里兹大学政经学院教授David Spencer 在一篇报导文章中提醒:实施4 天工作制时,通常比较高薪的工作者,会拥有更多的谈判筹码来主张自己的合法权利;相反地,对于低薪工作者的保障却很少。
Spencer 指出,英国现在已经保障员工「提出申请」周休三日的权利,进一步修法后,4 天工作制的申请权可能会成为某些专业人才的「奢侈品」。首先,4 天工作周的试验,大多数都集中在那些工资相对高、职涯条件更有利的产业。而低薪或工作不稳定的人,如打零工者,缺乏谈判筹码,没有与雇主斡旋的空间,很可能无权享有这些保障。
最直接的影响是,对于那些以时数计薪的人而言,工时只要缩短,工资就跟着下降,但目前没有任何配套措施能保障他们的薪水。此外,当政府、企业都提供高薪阶级更多福利保障,那些更差的工作时段、条件更糟的工作项目,就可能会落入没有谈判筹码的人手里。换句话说,4 天工作制所带来的益处,可能还是会跟其他资本一样呈现「分配不均」的状态。
周休三日法规怎么订?政经专家提3 关键配套
Spencer 建议,政府若真心想要透过4 天工作制改善全民福祉,应做到以下几点:
-
公部门先做试验:直接在公部门内推行4 天工作制试验,不仅止于特定产业或企业中。
-
设定施行日:跟净零目标一样,押上4 天工作制未来确切的施行年份,帮助促进工会、雇主和利害关系人沟通讨论,一起找出障碍跟解决方法。
-
同时解决低薪问题:推进周休三日不代表可以逃避劳动市场中既存的不平等问题,对于提高薪资,如:最低薪资,必须给予基层劳工应得保障。
在过劳事件频传、碳排放倍增、组织运转速度过快的当代,4 天工作制是一个理想的愿景。如果操作得宜,将能为员工、雇主跟环境带来「多赢」的效益。想实现这个目标并不简单,特别是政府在法规设计上,必须广泛考量多族群、多产业的处境,才能制定出符合经济与社会需求的理想制度。
参考资料
核稿编辑:叶于甄
本文收录自网站:https://www./article/9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