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台烈士纪念碑
雨花台烈士纪念碑位于雨花台主峰峰顶,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由碑额、碑身、碑座三个部分组成。碑高42.3米,寓意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4月23日南京获得解放。碑额形如红旗和火炬。碑身方形,宽7米、厚5米。正面刻着邓小平书写的“雨花台烈士纪念碑”。背面刻有江苏省人民政府、南京市人民政府撰写,武中奇书写的碑文。碑前立有烈士铜像,高5.5米,重约5吨多,题为“宁死不屈”。铜像前面设有长明灯,灯座造型取自雨花台烈士陵园园徽“日月同辉”,火种采集于泰山之巅,来自于第11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运动会的圣火,寓意烈士们的生命重于泰山,象征烈士精神“薪火相传,代代不息”。底层平台两侧立有向革命先烈肃立致敬的群众雕像

红色之旅团员们祭奠革命先烈活动视频

2024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会浙东分会纪念江抗八十五周年

一一江苏红色之旅系列活动有感

(一)
金陵一梦别旧颜,
雨花台前祭前贤;
茅山烟炮伴号曲,
遥思铁军创业艰。

(二)
梅村东进擂金鼓,
浴血敌顽战火连;
军民魚水决胜处,
谱写抗战辉煌篇。

(三)
前师不忘千般苦,
后继传承更无前;
重温伟人谆谆嘱,
强国富民目标坚。

(四)
追忆先辈励壮志,
初心不改勇争先;
复兴大业成功日,
造福万民普照天。

何晓东
二0二四年十月二十日于姑苏城

走进茅山新四军纪念馆

碑名“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由原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题写,碑前下方正中广场上为陈毅、粟裕雕塑

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座落于当年新四军浴血奋战的茅山北麓、望母山山巅之上。由镇江市全体党员交纳特别党费,于1995年9月1日建成。纪念碑宽6米,高36米,碑名由原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题写,碑后刻有114字纪念碑文。纪念碑须弥座高3.13米,寓指镇江市全体党员31.3万人;碑身28米,寓指新四军一、二支队来自南方八省;碑前317级16米台阶,每组50级,寓指抗战胜利50周年;6组台阶寓指6月,最后17级寓指17日,即指韦岗战斗胜利纪念日(1938年6月17日

红色之旅走进茅山新四军纪念馆视频

2024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会浙东分会纪念江抗八十五周年
一一江苏红色之旅系列活动有感

在岁月的长河中,历史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承载着无数的记忆与故事。当你踏入茅山纪念馆,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过去的时光之门。

这里,每一件展品都是历史的见证者。陈旧的武器,诉说着当年抗战的艰苦卓绝;泛黄的照片,定格了先辈们英勇无畏的身影。漫步在展厅中,你能感受到那股强烈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让人不禁肃然起敬。

茅山纪念馆,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座精神的宝库。在这里,你能深刻体会到新四军战士们的坚定信念和不屈精神。他们在茅山这片土地上,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尊严,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抗战之歌。

参观茅山纪念馆,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让我们铭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在这里,我们汲取着先辈们的勇气和力量,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奋勇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让我们走进茅山纪念馆,感受历史的温度,传承红色的基因,共同书写属于我们的辉煌篇章。

此次我们团队中林大姐在纪念馆看见父亲主编的《火线报》何图片感慨万分她说:“感谢分会组织了这次红色之旅,让我们参观了解茅山新四军纪念馆,并见到了我父亲曾任主编的火线报、苏南报的图片和真版,很激动下面这资料图片提到我父亲谷力虹曾任火线报主编。”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苏南区委创办的新闻机关。负责编辑出版中共苏南区委的机关报《苏南报》。1944年2月,中共苏南区委扩大会议决定筹办《苏南报》,以新四军第六师第十六旅政治部《火线报》编辑部人员为基础,抽调各地报社人员组成苏南报社和编辑部。由中共苏南区委秘书长兼宣传部部长欧阳惠林兼任社长和总编辑,储非白任副社长,谷力虹任副总编辑,周铁民为印刷厂厂长,方志刚为发行部主任。1944年10月,《苏南报》创刊。共出82期。1945年4月,中共中央华中局决定将中共苏南区委与浙西区委合并,成立中共苏浙区委。8月,《苏南报》改为《苏浙日报》。

《火线报》是新四军第二支队的机关报。
  
1. 创办背景:新四军挺进苏南后,为了宣传中共政策以及新四军抗日活动等,创办了一系列的报纸和刊物,《火线报》就是其中之一。
2. 发展历程:
– 1939 年 11 月,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在溧阳水西村成立,统一指挥第一、第二支队和地方抗日武装。
– 1941 年 1 月皖南事变后,新二支队编入新四军第六师第十六旅,继续出版发行《火线报》。
– 1944 年 10 月,中共苏皖区委以《火线报》人员为基础,创办了《苏南报》。
3. 作用及意义:
– 宣传抗日主张:《火线报》上刊登了众多宣传抗日的文章,向国内外宣示抗日主张,号召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 记录战斗历程:它是新四军战斗生活的记录者,对于研究新四军的历史以及当时的抗日斗争情况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例如对长兴战役等战斗的报道,让人们能够了解到新四军的英勇作战和辉煌战果。
– 思想教育阵地:作为宣传媒介,对新四军战士和根据地群众进行思想教育,增强了大家的抗日信心和战斗意志,为巩固抗日根据地发挥了重要作用。

碑下放鞭炮,空中响军号!世界一绝

     2024.10.17杨玉秀馆长向我们介绍,发现这一神奇的现象纯属偶然。

1987年春节,纪念碑下当地住户居民大年三十晚上放鞭炮时,听到了“嘟哒哒滴滴哒”的声音后,起初以为是哪家的小孩子顽皮,躲在纪念碑后面吹号角。后来,一打听没有人家小孩子做这件事,并且重新拿起一串鞭炮燃放时,在白天里依然听得见军号声。于是,一传十,十传百,茅山的纪念碑会响军号,成为一绝,成为一个热点,成为一门玄学,引发了社会的关注和热议。

  许多人专程来到这里亲手燃放鞭炮,目的是亲自领略一下这神奇的军号声。在台阶下用脉冲声(如鞭炮、法令枪等)激发,纪念碑在以轴线为中心左右宽各16米范围内,会发出具有强指向性特征的音乐乐符“嘟哒哒滴滴哒”声。如果偏离中轴线32米,只能听到鞭炮声而听不到军号声。这一原理,被解释为呈现射线传播的原理。

    中央电视台央视新闻1套、2套、7套、10套等多个栏目记者,专程来到茅山采访和拍摄,制作了一系列新闻报道和专题节目。一批声学研究的专家慕名前来调查研究,寻找破解这一奇怪现象的办法,但至今仍然没有科学有效的解释。2006年4月,被列入“大世界基尼斯之最”——“单次脉冲声激发奏出音符最多的建筑”,音符数量为6个。

《追寻红色足迹,走进梅村感悟新四军江抗东进纪念馆的力量》

走进梅村新四军江抗东进纪念馆

  

新四军江抗东进纪念馆:硝烟炮火中锻造铁军精神

在无锡市新吴区梅村街道,坐落着一幢外观呈粉墙黛瓦马头墙的江南民居风貌两层小楼,这就是新四军江抗东进纪念馆。

何晓东代表北京新四军研究会浙东分会向茅山新四军纪念馆杨玉秀馆长捐赠新四军的老部队军史图书。

“江抗”东进是新四军历史上的光辉一页。纪念馆生动展示了“江抗”那段艰难而辉煌的奋斗历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
1939年5月,为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新四军“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叶飞率领新四军第六团,用江南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番号,挺进苏南东路,抵达无锡梅村,拉开了苏南抗战序幕。
血战黄土塘,这是“江抗”东进征途中与日军打的第一场胜仗。1939年5月29日,由“江抗”二路司令员吴焜率领的主力一部,在黄土塘与下乡扫荡的日军遭遇。双方激战半天,日寇依靠装备优势,不断凶猛扑来。我方赶来增援部队迅速进入阵地,9挺机关枪一齐开火,其中有一挺苏式转盘机枪,火力特别猛,打得敌人抬不起头。直至傍晚,日寇被击毙30多人。江抗首战告捷,打出了新四军的军威,更极大地鼓舞了无锡人民的抗日斗志。
馆内陈列的水壶、医药箱,以及送情报用的菜篮、鱼篓子,无不诉说着艰苦的战斗岁月。那时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睡的没脚床,喝的青菜汤,生的革命虫,长的癞疥疮。”当时在宿营地,“江抗”部队向老乡借来稻草,铺在地上,和衣而卧。开饭时,汤里没有油水,只有青菜叶子浮在锅里。因为条件太苦,每个人身上都长了虱子、疥疮。但大家毫不抱怨,更没有丧失对未来的信心。“江抗”东进近5个月,部队从东进时的1000余人发展到5000余人,开创了无锡地区乃至苏南抗战的新局面

“江抗”精神的突出特征包括听党指挥、敢于担当、创新发展、军民团结等。“江抗”能够诞生,并在苏南这一块地方开辟根据地,首先就是因为听从党的指挥,坚决执行了中央向东挺进的决定。当时开辟东路根据地,有重重阻力。

  陈毅和叶飞等人经过深入交流,明确表示愿意承担责任,这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的担当精神。
    “江抗”军队驻守的地方面临着经济困难、武器装备差、人员少等不利因素,此时灵活地打出一个旗号,就是以地方武装——江南抗日义勇军第三路的名义进行抗战,解决了生存和发展问题,这是创新精神的体现。人民群众看到了新四军代表人民利益,纷纷给予大力支持,使得“江抗”在夜袭浒墅关等战斗中狠狠打击了敌人,这体现了军民团结的力量。

在无锡梅村,有一座承载着厚重历史与伟大精神的殿堂——新四军纪念馆。当你踏入这里,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英雄辈出的年代。

步入纪念馆,历史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一件件珍贵的文物,诉说着新四军战士们的英勇无畏和顽强拼搏。那些锈迹斑斑的枪械、破旧的军装,见证了他们在艰苦条件下与敌人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

展厅中的照片,定格了一个个震撼人心的瞬间。战士们坚定的眼神、冲锋的姿态,无不展现出他们对国家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在这里,你能感受到那股炽热的爱国情怀,如熊熊烈火,燃烧在心中。

参观梅村新四军纪念馆,是一次心灵的触动,是一次灵魂的洗礼。让我们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书写属于我们的辉煌篇章。

红色之旅团队和羊馆长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