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
当第37集团军冲破德军防线的同时,其两侧也爆发了激烈的战斗,但在西侧,苏军第57集团军的推进却相当不顺。该集团军处于桥头堡西端一段狭窄地段内,而这块弹丸之地的中央部分,还插入了一个德军战术突出部,把战线搞得支离破碎。受到地形限制,第57集团军第一梯队只展开了一个步兵军(第68军),当面的对手却有三个德国步兵师(第302、257、15师),由于在兵力和地形两方面都没有优势可言,第57集团军根本啃不动德军的坚固防线。经过一天的艰难战斗,仅对德军第15步兵师取得了一些进展。唯一能令苏联红军感到安慰的是,20~21日间,他们终于拔除了德军的战术突出部,从而将破碎的战线连为一体。
在第37集团军的东侧,苏军第46集团军右翼沿着宽大正面攻打德军第29军阵地。这个德国军由冯·贝希托尔德斯海姆将军指挥,编成内有三个师,包括两个罗马尼亚师(第4山地师和第21步兵师)和德国第9步兵师。关于两个罗马尼亚师的表现,说法差异很大。西顿指责他们不顾“德国战友”的死活,自己先溜走大吉,导致左邻的德军第30军侧翼暴露。但也有人说,罗军进行了坚决抵抗,甚至一度迟滞了红军的推进。
从德国官方战史地图看,八月20~21日之间,两个罗军师中,真正被大深度突破的是罗军第4山地师。这个师残部的腿长得很长,很快就把阵地和追击的苏军都远远的甩在脑后,朝着深远后方一路狂奔而逃。第21步兵师处境相对好些,但也被打退了相当一段距离。
总体而言,战役第一天,乌克兰第三方面军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战果。其第37、第46集团军突破了德军主要防御地带,向前推进了8~12公里,并从一些地段楔入第二防御地带。对德军而言,这却是灾难的开始。20~21日间,第6集团军右翼战线上。只有西段的两个师(针对苏军第57集团军)基本巍然不动,仅丧失了一个小突出部。而在中段,德军第306步兵师和罗军第四山地师(针对苏第37集团军和第46集团军一部)。都惨遭大败,防线被彻底撕裂突破。两个师本身也被打得只剩“残部”。受到中段的牵连,东侧的罗军第21步兵师和德军第9步兵师也被压迫着退却了相当一段距离。
东段的迅速溃败,令弗里斯纳和皮科颇为吃惊,迫使他们早早抛出了几乎全部后备兵力。唯一的机动预备队第13装甲师,将直接迎击强大的苏联第37集团军。原属第52军的第384步兵师一部也被调来填补第306师崩溃后的缺口。另外,还调来第153野战训练师一部和罗军第15步兵师,用于修补同样摇摇欲坠的右翼战线。尽管如此,弗里斯纳对“东段”危机的严重性并没有充分认识。因为他依然坚信。托尔布欣的攻势仅仅是辅助性行动。此时,弗里斯纳真正关心的却是“西段”的战况。
“西段”战线的第一天
同样在8月20日,在“西段”阵地,第二乌克兰方面军与罗军第四集团军之间也拉开了战幕。担负主攻的苏军第27、第52集团军占据着总长52公里的战线,但突破地段却只有窄窄的16公里。沿着这狭窄正面,每公里阵地密密麻麻,层层叠叠地摆放着217~243门火炮迫击炮,为它们准备了2~4个基数甚至更多的弹药。从第一波地动山摇的齐放怒吼开始,数千门火炮迸发出的轰鸣持续了整整90分钟。雨点般密集的炮弹落在德军罗军阵地上。几乎将每寸土地都融化于血火之间,这里的炮火是如此之猛烈,以至于俄国人确信不需要出动飞机轰炸。在凶猛的炮火掩护下,苏联步兵与伴随的坦克和自行火炮一道发起冲击。
由于苏军投放了绝对优势的兵力和火力,轴心国防线以超出预想的速度崩溃了,特别是在罗马尼亚人的阵地上,第一天的战斗仅仅进行到中午,苏联红军已取得相当进展。尤其是沿西侧攻击的第27集团军,他们击溃了罗军第5步兵师,推进了16公里。以先遣支队强渡巴赫卢河,夺取了完好的桥梁和徒涉场。
马利诺夫斯基意识到,投入坦克集团军的时机提前来临了。当天下午14时,比原定时间早一天,第6坦克集团军(总计506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在克拉夫钦科坦克兵中将的率领下,浩浩荡荡地进入了战场。随后,苏军一路扫荡残存的抵抗据点,快速威逼敌第三道防御地带(马雷山地域)。
就在这时,“沃勒尔集群”策划中的反击也要登场了。为了在巴赫卢河建立新防线,以阻挡马利诺夫斯基,他将预备队孤注一掷地投入了战场。其中就包括“大罗马尼亚”装甲师。该师虽然是罗马尼亚师,却拥有70辆战车,包括48辆一流的4号H坦克和12辆强击火炮。是南乌克兰集团军群最强大的装甲兵团。战斗打响了,在西侧,以“大罗马尼亚装甲师”和罗第一步兵师为一方,以苏联第27集团军第104步兵军和第6坦克集团军的三个坦克旅为一方,爆发了装甲遭遇战。在与苏联装甲先锋钢铁之躯碰撞一番后,罗马尼亚装甲师丧失了34辆战车,苏军也付出了相当代价(罗方宣称击毁60辆战车,可能有些夸大)。战线中段,来自预备队的罗军第18山地师也被投入反击。德军第76步兵师则从一线撤退下来,以迅速的战场机动抢占了后方阵地。虽然一系列迟滞战斗最终都告失败,却也并非毫无意义。尽管未能阻止苏军坦克在黄昏时分冲到马雷山防线。但退下来的德罗部队已经占领了新阵地,遏制住了红军快速突破的势头,并将他们迟滞了大约一天之久。在东侧,苏军进展顺利,第52集团军在日终时分打到了雅西近郊。但弗里斯纳也向雅西投放了来自总预备队的德军第10装甲步兵师。他们将给苏联人制造不小的麻烦。
战役第二天
8月21日,战役进入第二天。这天上午,弗里斯纳在司令部会见了来访的安东奈斯库。
战后,美国研究者找到了这次谈话的记录,内容非常有趣。弗里斯纳表现得很乐观,他相信苏军的打击重点是沃勒尔的“沃勒尔集群”,用来对付杜米特雷斯库的兵力则没那么强大。所以应该让杜米特雷斯库提供足够兵力来应付“西段”危机。而且他还认为,苏联人的攻势可能很快停止云云。而安东奈斯库的牛皮吹的更大。大家应该还记得,此人以前也是主张撤退的。可现在他却换了一副面孔。宣称他要亲自对每一寸土地“负责”,守住包括雅西在内的整个防线。看来,安东奈斯库当初在希特勒面前作的那番承诺,并非只是虚晃一招。
就在这两位大吹大擂之际,战场上的形势却以惊人的速度恶化着。当天,苏德两军的装甲部队几乎全部投入战斗。在“东段”地区,德军新到的几支部队未能组织起协调一致的反击。只有第13装甲师正对着锋芒旺盛的苏联第37集团军碰撞了一次。在恶斗中,第13装甲师丧失了不少坦克。德军感到战场已被苏联人控制,只得后撤。但该师的抵抗依然迟滞了苏联红军的进度。不过,妨碍苏联人的最大麻烦,却是他们自己制造出来的。早晨,苏第7机械化军于突入纵深9~10公里处进入战场,但由于道路调度不善,这个机械化军竟然被一股自己的步兵给堵在路上,以致在攸关胜负的时刻“抛了锚。”
幸运的是,托尔布欣还投入了另一支机动军团:第4近卫机械化军(237辆坦克)。该军的200多辆坦克涌入战场,很快超越前面的步兵,并向前发展。由于第13装甲师被放在第37集团军当面。德军已无其他机动部队可用,只能用赶到不久的第153野战训练师部分兵力加以阻挡,结果当然是完全无效。第4近卫机械化军随即展开面向普鲁特河渡口的快速挺进。只得一提的是,他们的攻击方向正是德国第6集团军司令部的所在。这一点对战局将产生意想不到的巨大影响。苏联红军不仅在地面给予德军重创,在空中,苏联飞机更是展开了一次名副其实的大屠杀。根据苏方的统计,其空军第5、第17集团军在最初两天里就出动了6350架次,向地面抛下了无数炸弹,特别在至关重要的21日,德罗军“杜米特雷斯库集群”头顶的天空几乎被苏军飞机所主宰,大大限制了德军预备队的活动。南乌克兰集团军当天的作战日记惊呼:“敌方空军气势汹汹,为所欲为。”
德国第6集团军的右翼正在垮塌。下午,弗里斯纳终于意识到形势的严重性。为了遏制不断扩大的灾难规模,他必须立刻行动起来,当务之急是把第6集团军撤退到普鲁特河西岸。他甚至没时间等待希特勒的批准,就先斩后奏,于14时授权第6集团军撤退。为了掩护普鲁特河渡口,他还派遣了装备重型高炮的机械化部队。一旦苏军坦克逼近,受过地面战斗训练的炮手就可以派上用场。此刻,前线已经乱成了一团。苏军坦克迅速逼近第6集团军司令部所在地的科姆拉特。迫使皮科和他的幕僚们夺路而逃,当上了第一批“撤退者”。
到8月21日日终,在皮克的第6集团军和罗第3集团军之间,托尔布欣已经撕开了一个宽95公里,深30公里的巨大突破口。傍晚时分,德罗两个重兵集团之间的联系基本被切断。战斗开始仅仅两天,弗里斯纳心目中仅仅具有“辅助意义”的红军“东段”攻势已经演变为毁灭性的危机。
而在弗里斯纳最关心的西段,德军的处境也好不到哪里去。因为同样在21日早晨,马里诺夫斯基也将更多的坦克部队投入战斗,包括第18坦克军(250辆坦克)和第23坦克军(190辆坦克)。其中,第18坦克军进入雅西附近的战斗。如前所述,还在昨天日终,苏军第52集团军就已经开始夺取雅西。但他们碰上了一个劲敌——德国第10装甲步兵师。该师打得相当顽强,甚至三度以凶猛的反冲击击退苏军。由于第10装甲步兵师的存在,即使在第18坦克军加入战斗后,雅西地区的形势也没有很快改观。其他地段上,德罗军也反击不断。在马雷山据点。德国人以顽强抵抗阻止住了红军的步伐。一时间,马利诺夫斯基的推进速度缓慢了下来。莫斯科红军总参谋部笼罩在焦急的气氛中。他们担心如果进攻继续拖延下去,预定要围歼的德军就会逃之夭夭。
但前线的将军们早已成竹在胸。中午,马利诺夫斯基的参谋长扎哈罗夫向莫斯科报告:很快就可以拿下雅西,突破马雷山。15时传来了好消息:苏军终于占领了雅西。
雅西以东的德军战线也动摇了,驻守这一线的是德军第4军(指挥官米特将军,因此也称为“米特”集群),该军展开了三个师:左翼为德第79步兵师,右翼为德第376步兵师。两个德国师中间,包夹着罗马尼亚第11步兵师。由于苏军向雅西的进攻,第79步兵师左翼受到威胁,其左邻的罗第5骑兵师干脆丢下武器逃之夭夭。第79师周围顿时枪炮声大作,其后方20公里处也遭到苏空军飞机的轰炸。第79师预感有被孤立的危险,遂于21日清晨撤离了辛苦修筑几个月的阵地。一起撤退的还有雅西要塞的两个营。罗军第11师也逃离了战场。这样,米特的三个师中,仅有第376师暂时还留在自己的阵地上。退下来的第79师则临时据守于巴赫卢河以南。
而在雅西以西,红军的进展更大。为了加快战役进程,主攻集团右邻的第七近卫集团军也转入进攻(当面为罗军第五军,加强有第57装甲军部分兵力。拥有罗军第4步兵师,罗军第一近卫步兵师,德军第46步兵师)迂回了坚固的特尔古——弗鲁姆斯据点。第27集团军也在第六坦克集团军配合下取得了突破,至当天日终,不仅雅西落入第52集团军之手,特尔古——佛鲁莫斯据点也被苏军占领。马雷山上的德军支撑不住,被迫逐渐撤退。至此,第三防御地带已被摧毁,战线上的破口被扩大为65公里宽40公里深。更重要的是,苏军已经打开了通向开阔地带的大门,接下来将一路高歌猛进。在这两天的战斗中,两个苏联主攻集团军扫荡了当面的六个轴心国师团(罗军第1、5、7步兵师,罗第一装甲师、德军第76步兵师、罗第18山地师)。沮丧的沃勒尔向弗里斯纳报告说,他手下有五个罗马尼亚师已彻底瓦解。德军第76步兵师也遭重创,在德方地图上,被降格为“残部”。
决定性的8月21日即将过去。虽然战斗仅进行了两天,但苏军胜利之兆已现。乌克兰第二方面军和第三方面军共击溃七个罗马尼亚师和两个德国师(第76、第306)两大突击集团如同两把利剑,分别从北东两侧插入敌阵地,罗德联军只能用少量残兵败将和预备队顶在苏军的“刀尖”上。
西段:乌克兰第二方面军(司令马利诺夫斯基大将)的四个苏联集团军(第7近卫、第27、52、第六坦克),上千辆战车,汹涌而来的突破口当面,仅有罗军第13步兵师、德军第76步兵师的“残部”、第10装甲步兵师、第79步兵师。
东段:乌克兰第三方面军(司令托尔布欣大将)的两个集团军(第37、46)和400多辆坦克撕开的大破裂口上,只有德军第13装甲师和两个师(第384步兵,第153野训)的部分兵力,加上惨败的第306步兵师“残部”,以及罗第15步兵师。
这点兵力根本挡不住锋利而厚重的红军“利剑”。如果不赶快逃离的话,他们很快就会被上千辆坦克和几十万大军汇成的洪流冲得无影无踪。而在这两把“利剑”之间,则包夹着一个庞大的德军重兵集团(不含突破口上的掩护兵团),包括第6集团军的几乎全部兵力(第7、44、52、30军),外加米特集群。总人数约28万(含德军约24万),接下来,红军的“利剑”将深深切入德罗阵地的“躯体”,很快就会斩断这个集团军的全部退路。
仅仅两天,重兵把守的宽大战线就土崩瓦解了。这大大超出了弗里斯纳的预计,更出乎德军统帅部的预料。17时半,醒过神来的德国陆军总部终于接受了弗里斯纳的建议,同意把部队撤到喀尔巴阡山。希特勒的正式撤退命令一直拖到午夜才下达。不过这对前线的影响都不大,因为德军第六集团军和第八集团军早就准备在后撤了,至于能不能逃出从两翼包抄而来的苏联坦克,就要看他们的本事和造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