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之美
纹
样
九州札记
Beauty of china
忍冬,俗称“金银花”,也叫“金银藤”。它的花朵长瓣垂须,颜色由黄到白相互交融。
忍冬的名字源自它顽强的生命力——即使在寒冷的冬天,它也能坚持不凋,仿佛在用自身的坚韧与不屈对抗严冬的挑战。
这种品质让它在文化和艺术中有了更加深远的寓意。
忍冬花的形态独特,花瓣细长,尖端常如水滴状,像伞一样展开。
因此,艺术家们以这种灵动的造型为基础,创造出了优美的装饰纹样——忍冬纹,也被称为卷草纹。
在雕刻、绘画等艺术作品中,忍冬纹多呈现出连续波状或分枝回旋的造型,叶片三瓣或四瓣,既简洁又不失美感,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循环。
起 源
忍冬纹进入中国后,最初是作为一种佛教装饰纹样出现的。
佛教提倡轮回、永生的理念,忍冬纹因其越冬不凋的特性,被赋予了“灵魂不灭,轮回永生”的特殊寓意。
这种寓意与佛教思想深度契合,忍冬纹因此成为佛教装饰的常见图案,广泛用于佛教石窟壁画和雕刻中。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忍冬纹在中国佛教艺术中的地位尤为突出。
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重要的佛教遗址中,我们都能看到忍冬纹的身影。
它常与莲花等其他佛教象征元素组合,装饰在石窟的顶部、壁画的四周,营造出神圣祥和的氛围。
这种装饰风格不仅美观,还承载着人们对生死、灵魂和永生的思考。
演 变
忍冬纹在东汉末期开始进入中国装饰艺术领域,而到了魏晋南北朝,它达到了鼎盛。
【北朝 青釉刻划忍冬纹单柄壶】
这一时期,社会上盛行玄学,统治阶级渴望长生不老,对“延年益寿”的观念非常推崇。
而忍冬纹,恰好象征着顽强的生命力和不朽的精神,因此成为这一时期艺术作品中的重要元素。
【南朝 宝相花忍冬纹画像砖】
无论是在石刻、壁画,还是在织物染织艺术中,忍冬纹都被广泛运用,成为时代审美的象征。
进入隋唐时期,忍冬纹逐渐演化出更加复杂的形式,与其他纹样结合,最终形成了更具中国特色的卷草纹。
这种卷草纹不仅保留了忍冬纹的生命力象征,还进一步拓展了其装饰效果,使其在中国传统装饰艺术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唐 青白玉忍冬纹壁】
【唐 鎏金蔓草花鸟纹八棱银杯】
然而,到了宋元之后,忍冬纹逐渐淡出了主流装饰纹样的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复杂和细腻的缠枝纹样。
【宋 婺州全旺窑 忍冬纹青瓷罐】
虽然忍冬纹不再像以前那样流行,但它依然在一些艺术品和古建筑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忍冬纹的生命力不仅体现在它的植物特性上,更在于它所承载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