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姝婕1,李辰2,赵汉青1
1.河北大学中医学院;2.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文献来源:何姝婕,李辰,赵汉青.日式松本针灸流派探析[J].亚太传统医药,2024,20(10):1-7.
摘 要:以长野洁和松本岐子为代表的日式松本针灸流派为美国非主流针灸流派之一。日式松本针灸流派是在《难经》《内经》等传统中医理论基础上,与西医解剖学、病理生理学知识相结合,逐渐演变发展而来。松本岐子作为主要创始人及传承人将日式松本针灸在世界各地传播,形成了以腹部反射区、体质诊断、脏腑(器官)模式治疗三部分为主的独具特色的针灸模式。日式松本针灸将诊断、治疗与效果检验融合在每次诊治过程中,因其针刺浅、见效快获得患者青睐。现对日式松本针灸流派的发展历程、特色及中日针灸之不同进行探析,以期为我国传统针灸发展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日式针灸;流派;腹诊;松本岐子;海外针灸
日式松本针灸(Kiiko Matsumoto style of acupuncture, KMS)的创始人为Kiiko Matsumoto松本岐子。松本岐子跟随长野洁、间中喜雄、河合吉弘等多位日本针灸医家研习多年[1]。她的针灸风格侧重于治“本”,强调人这个整体而不是单一的症状[2]。
日式松本针灸将中医经典理论与现代病理生理学相结合使其更易理解与学习,其中触诊诊断体系给医者与患者带来即时的反馈用于正确的治疗及疗效的评价。日式松本针灸流派为美国非主流针灸流派中重要的一部分,并在美国部分学院教授传播,然而国内对日式松本针灸的了解较少,中日针灸均以中医基础理论为底蕴,但发展不尽相同。现从日式松本针灸流派的发展历程、特色及中日针灸之不同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 流派简介与主要发扬人
2 日式松本针灸流派特点
2.1 以腹诊为主的触诊诊断体系
腹部触诊是日式松本针灸流派的核心技术之一。
触诊作为一种诊断方式,用来探寻有异常感觉、疼痛、紧张、凹陷或者湿润干燥的部位,日式松本针灸流派常采用腹部触诊、颈部触诊、脊柱触诊、疤痕组织触诊、脉诊和穴位触诊进行初步诊断,其中腹部触诊较为关键。
日式松本针灸流派在诊治时首先进行以腹部触诊为主的按诊,寻找阳性反应点或腹部反射区(图1、表1与表2)不适,其次根据阳性反应点或反射区不适寻找能够缓解不适的治疗点(表3),最后按压或针刺治疗点来缓解不适。
松本流派在腹部触诊诊治过程中不仅只进行诊断,此外还进行了治疗与效果检验,该流派以治疗点能否缓解阳性反应点或腹部反射区的疼痛不适来验证治疗点选取的正确与否,形成了诊疗验环环相扣的模式。
《灵枢·刺节真邪》篇曰:“凡用针者,必先察其经络之虚实,切而循之,按而弹之,视其应动者,乃后取之而下之。”在传统针灸诊断过程中切诊是必不可少的,切诊又包含了脉诊和按诊[6]。
由于医疗仪器设备的飞速发展,传统针灸诊断过程中的切诊逐渐被取代,针灸师多根据检验结果及影像资料进行针灸施治[7]。
现代医家王居易总结出了以经络按循为主的经络诊察法来辨经络的寒热虚实,即通过循经切、按、循、压的方法,根据结节或压痛等阳性反应判断虚实,根据皮温判断寒热,根据病变的深浅判断病情的缓急等[8]。传统针灸按诊主要是起诊断作用,一般无效果检验作用。
2.1.1 日式腹诊理论来源
日本的腹诊多见于汉方医学,所以又称为汉方腹诊,其来源于中国传统医学[9]。
中医的腹诊在宋朝以前由于封建礼教的约束没有得到长足发展。从6世纪梁代中医开始传入日本,随着中医典籍在日本的传播,传统中医理论结合本土医家学术思想、实践经验和社会文化因素,形成了日本汉方医学,汉方腹诊也逐渐发展起来[10]。
最初汉方腹诊只由针灸师、按摩女使用,并作为“家秘”避而不传,室町时代僧人施治时为安抚病人使用手掌在病人腹部进行按循。天正年间日本诸医家推动了汉方腹诊的正式形成,江户时期随着汉方腹诊的发展日本形成了“伤寒派”“难经派”“折衷派”为主的腹诊流派[11]。
《内经》及《难经》为难经派的理论依据,此流派重视肾间动气,且重视腹部分区与五脏相对应。日式松本流派的腹诊就是从难经派发展而来。日式松本流派的腹诊理论多来源于《难经·十六难》与《难经·五十六难》,但并不完全相同。
《难经·十六难》记载了用腹诊来诊察内证,如“假令得肝脉,其外证:善洁,面青,善怒;其内证:脐左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四肢满,闭淋,溲便难,转筋。有是者肝也,无是者非也”。
《难经·五十六难》则记载了五脏之积所在位置,如“肝之积,名曰肥气,在左胁下,如覆杯,有头足……”
《难经》虽有对腹诊的记载,但具体病症对应在腹部特定位置的描述比较模糊,并无详细记载,也没有提及治疗方法。
长野和松本则继承发展了难经派腹诊,在《难经》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解剖学与病理生理发展出一派定位清晰、更加细化、实践性强的腹诊模式(见图1、图2与表4)。
如《难经·十六难》中记载“假令得肺脉,其外证:面白,善嚏,悲愁不乐,欲哭;其内证:脐右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喘咳,洒淅寒热。有是者肺也,无是者非也”,脐右范围不甚明了,松本流派的肺部反射区则进一步明确了定位,肺部反射区位于腹部右侧St26~St27之间(见图2a与表4)。该腹诊模式不单使用传统中医术语,还使用了现代医学术语,使没有中国文化背景的外国人更容易接受与学习。
如Kid13气穴在女性患者触诊中出现压痛等阳性反应为子宫反射,在男性患者触诊中出现阳性反应为前列腺反射;Kid16肓俞在触诊中出现阳性反应为肾上腺反射。该例两处反射点采用的是西医概念并非传统中医理论中的脏腑。而L-Kid15中注、L-St26外陵、L-St27大巨,三者形成的三角区域为肝脏反射区,则与《难经·十六难》中“脐左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及《难经·五十六难》中“肝之积,名曰肥气,在左胁下,如覆杯,有头足”位置相吻合。此处肝的病理反射既有西医学肝脏疾病也有中医学肝的生理功能、生理特性及肝所主异常导致的疾病(见表2)。
由此可见日式松本流派腹诊理论来源于《难经》而又不完全等同于《难经》,其中夹杂了西医学理论与传统中医学理论。
2.1.2 腹部反射区与交叉检验
日式松本针灸流派腹诊的第一步便是寻找腹部触诊时疼痛的反射区。
松本将腹部分为八个反射区:肺部、肝脏、脾脏、肾脏、妇科、心脏、骨盆失衡与内脏下垂、带脉失衡反射区(见图2与表2),这些反射区定位明确清晰。
松本认为在特定反射区出现压痛反映了某种特定的疾病或症状,腹部反射区首先起到诊断的作用;此时松本不强调先去解决患者的主诉,而是先去缓解其腹部反射区的压痛,长野与松本等在长期的实践中根据经验发现了缓解反射区压痛的治疗点,当腹部触诊出现腹部反射区压痛时,按压其治疗点(见表3),验证腹部反射区压痛是否缓解或消失,反射区的疼痛减轻或消失同时反馈了治疗点定位的准确性,若反射区压痛无明显缓解则可在治疗点周围按寻来确定治疗点的定位,此时治疗点能否缓解压痛等阳性反应起到了效果检验的作用;通常当腹部反射区压痛缓解或消失时患者的主诉也会得到相应的缓解,在治疗点上施以针或灸起到治疗作用。
这就是松本流派的交叉检验,该交叉检验方式将诊-疗-验扣成一环,见效快,给医者与患者都带来积极的心理暗示,对后续的治疗也起到了正向作用。
2.2 重视体质诊断
2.3 脏腑(器官)模式治疗
日式松本流派的脏腑(器官)模式类似于中国传统医学中的脏腑经络但又不完全相同,其用大写字母开头的器官(如Lung)与传统中国医学中脏腑“肺”的概念相关,而小写字母的器官(如肺lung)则与实际解剖意义上的器官概念相关。
松本流派将器官分为不同的脏腑(器官)模式,对应患者出现的不同症状和体征,类似于传统经络循行分布及病候,同样每个脏腑(器官)模块下对应相应的穴位、主治、刺灸法。脏腑(器官)模式往往也是与体质诊断一起应用。
如患者以肌肉酸痛易疲劳为主诉来就诊,在检查过程中发现免疫区和肾上腺失衡,脉搏提示脾气虚弱,则采用两个体质失衡治疗(免疫失衡、肾上腺失衡)和一个脏腑器官模式治疗(脾)相结合。
日式松本流派的穴位定位与中国传统针灸学定位并不完全一致,有些穴位也并不是中国传统医学中所包含的,为长野及松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总结出来的,如长野松本用现代医学概念命名的穴位“免疫穴”。
3 日式松本针灸流派针具及针刺方式特色
3.1 日式松本针灸流派针具选用
松本在临床中除使用常规针具外,还跟从河合吉弘学习使用皮内针、离子轴线、铝箔纸与河合吉弘发明的电火花器、二极管链、二极管环[15]。
3.2 日式松本针灸流派针刺手法
日式松本针灸主要采用浅刺与灸法,不强调得气。大多数治疗策略都会选择主要治疗点来缓解反射区或疼痛部位的压痛,治疗点也并非完全位于书本记录的定位,有可能在邻近部位。
3.3 日式松本针灸流派留针时间
日式松本针灸一般选择体质治疗与其他治疗相结合,少针刺,治疗通常分为三个15~20min的时段。
前15或20min主要选择腹部反射区压痛,体质失衡和脏腑(器官)模式的治疗点。
第二个15或20min主要针对患者主诉进行选穴治疗,且一般为远端选穴。
第三个15~20min主要选取背部的穴位根据体质和对症进行治疗。
在治疗结束后会选择最有效的穴位加强治疗,三段均为诊-疗-验三个环节,先通过按诊寻找治疗点,然后通过治疗点来缓解压痛与症状,最后通过症状的缓解来检验诊疗点的准确性,环环相扣。
4 中日针灸差异
中国传统医学的针灸对施术者要求较高,强调针法与针感,针法与针感有部分主观性,在教授与学习中存在一定难度。
日式松本针灸以浅刺为主结合灸法,不讲究针感与针法,对学习而言相对容易。
中国传统针灸一般会围绕患者的主诉进行辨证选穴治疗,日式松本针灸则先对按诊的疼痛反射区或体质失衡进行治疗,疼痛减轻的同时主诉也有所缓解,再对主诉进行治疗。
中国传统针灸强调四诊合参,不仅仅是触诊,日式松本针灸则更为注重触诊按诊。
中国传统针灸见效时间不一,有些病症需长期治疗才有疗效,日式松本针灸通过诊-疗-验三个环节,即刻缓解症状体征,起效快,常常有立竿见影之效。
5 结语
中国针灸在历史长河中被保存传承下来具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近年来学习针灸的热潮涌起,群众对针灸的接受度也日益增强,传统医学的瑰宝亟待我们挖掘与发扬。
日式松本针灸流派植根于我国传统医学而发展起来,在国际上大放异彩,其理论与技术值得我们思考与借鉴。
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创新,日式松本流派以中国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为桥梁搭建了一套易于理解易于学习的针灸诊疗理论,使没有中国文化基础的人也开始学习针灸运用针灸,其发展值得我们思考学习。
由此可见在针灸的传承与发展上,不可摒弃现代医学,要在现代医学的基础上更好地融合传统医学,为人类健康事业而努力。
[1]MATSUMOTO K,EULER D.Kiiko matsumoto’s clinical strategies[M]. MA: Kiiko Matsumoto Interational,2004.
[2]ANONYMOUS. Kiiko Matsumoto:CLINIC &.PATIENT INFO[EB/OL].[2023-07-28].https://www. kiikomatsumoto. com/.
[3]長野康司.よくわかる長野式治療 日本鍼灸のスタング-ドをめざして[M].横須賀:医道の日本社,2015.
[4]ANONYMOUS.松本岐子セミナ一in JAPAN[EB/OL].[2023-07-06].http://www. kiikostyle. jp/profile. php.
[5]Net of Knowledge Inc. Kiiko Matsumoto-Net of Knowledge[EB/OL].[2023-07-31]. https://netofknowledge. com/DiscoverTeacher/Kiiko-Matsumoto.
[6]李修阳.浅述“切诊”对针灸临床的诊断意义[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31):85-86.
[7]郑欣,张群策,陈业孟,等.按诊在美国各针灸流派中的应用现状及思考[J].中国针灸,2010,30(07):591-594.
[8]WANG J Y,ROBERTSON J D. Applied channel theoryin Chinese medicine[M]. Seattle: Eastlanf Press, Inc,2008 :41-49.
[9]赵晓晖,马维骐.日本汉方腹诊发展概况[J].国医论坛,2018,33(05):14-16.
[10]王珊珊,崔长虹,周文静,等.日本汉方腹诊初探[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14(07):1026-1027+1032.
[11]俞贤在,张志枫,许家佗,等.日本汉方腹诊的起源与流派形成[J].中医药文化,2013,8(03):32-35.
[12]钱会南.中医体质分类最早的全景式构图——解读《黄帝内经》阴阳二十五人[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10):853-855.
[13]李耀兵,温奕超.中医体质学说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05):17-18+26.
[14]王琦.中医体质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15]郑欣.美国当代主要针灸流派的诊疗特点及现状的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