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诗人墨客交往密切,经常举行集会,一同饮酒作诗、谈古论今,特别是文艺繁盛的唐代,诗人之间沟通密切,比如著名的李白、杜甫、张旭、贺知章等等,皆是“莫逆之交”。
其中李白跟贺知章,还是令人羡慕的“忘年交”,当年贺知章曾用“金龟换酒”,与李白痛饮,造就文坛一段佳话,而且贺知章辞官归乡,百官饯行时,李白为之撰写一首诗,称赞他的书法绝妙。
诗中一句“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号称书法界“千年悬案”,众所周知,王羲之痴迷白鹅,当年山阴一位道士,想求得王羲之字帖,特地圈养一批白鹅,整日精心照料。
终有一日,白鹅获得王羲之瞩目,与道士商量,想要购买它们,道士顺势求得一幅经书,内容史料记载不详,有人说是《黄庭经》,比如李白,有的资料显示《道德经》,真相无法确定。
直到近代,美国发现一幅王羲之5000多字的真迹,现藏哈佛大学汉和图书馆,名为《小楷道德经》,卷尾附带一段褚遂良的题跋,揭露书坛“千年悬案”,内容曰:“右道德经乃晋王羲之遗山阴刘道士书,道士以鹅群献右军者是也”。
还有一句“令入秘府遂良内省因得厕观敬记其后”,褚遂良精通“王书”,鉴定真伪只需一眼,必然不会出错,所以别被李白欺骗了,真正的“换鹅帖”,就是王羲之《小楷道德经》。
《道德经》号称“万经之王”,历代诸多书家抄写过,而王羲之所写小楷,最为精准优美,线条曼妙多姿、清雅遒和,顺应字体势态,进行绞转、提按等变化。
让点画的粗细轻重、浓淡虚实等,产生多重变化,当然王羲之运笔坚守中锋,无论如此变化,最终全部回归中锋,劲力凝厚,质感深沉,具有传统的古雅之美。
就拿“同”字分析,体势宽阔,点画分明,中间布白疏朗,具有几分虚和之气,用笔以尖峰入纸,中锋运笔,意态波折起伏,没有一味求平,同时快速换锋,使起笔处,多有个尖尖的小角,更显灵动活泼。
结字和章法方面,王羲之热爱“造险”,依据笔画和线条的姿态,呈现欹侧动荡、险峭穿插之感,凸显韵律感的同时,还不会过分夸张,风貌冲和又极具妙趣,并且卷中有4200多个异体字。
涵盖大部分常用字,即便是相同字,也采用不同手法,可以掌握体系、完善的“二王”笔法,夯实基本功,领悟魏晋的儒雅超逸之风,之后临摹历代名帖,能够顺藤摸瓜,快速、轻松的掌握。
而今,我们对王羲之《小楷道德经》,进行1:1超高清复刻,全卷加入现代字注释,帮助初学者识读,非常适合临摹与欣赏,与原作毫无二致,见此品如见原作,市面独此一家,若您喜欢可以点击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作品为我店独家版权,侵权抄袭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