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推荐:全国美展体现的是深耕细作
收录于话题
#解读全国美展202404
第十四届全国美展,正火热在北京的中国美术馆和国家博物馆进行,这绝对是今年美术圈的大事。对全国美展,很多人提出了意见和看法。
裴书鸿(北京)《白露》纸本设色 200cm X 200cm 2024年(获银奖)
陈治 武欣(天津)《少年强》纸本设色 177cm X 231cm 2024年(获银奖)
全国美展与其它美术展览有所不同,核心区别在于其权威性、规模化、评选标准和策展理念。其权威性、影响力以及评选过程在以往75年的14届展览中人们已经基本了解。对于全国美展的策展理论,还需要进一步为观众阐释。这期从作品的深耕细作来为大家做一些说明。
孙妍(吉林)《同唱》 雕塑 85cm X 100cm X 50cm 2024年(获金奖)
周念祺(内蒙古)《1号线》纸本设色 180cm X 180cm 2024年
全国美展的策展理念要求作品具有厚重的图像谱系和独特的艺术语言形态。因此全国美展的作品在创作上必须深耕细作。这次全国美展的参与者都很注重主题,首先表现在美术家门会以自己的视角来表达一种特定化的主题。这种强烈的主题意识,甚至超过了五六十年代。
我们具体到一幅作品来说:这届参展的一幅油画作品《工人是“天”》,它的作者名叫李前,这件作品本来也应该出现在党史馆“建党百年历史”的陈列行列,但是这个选题当时并没有人去画。而全国美展需要有一张或几张有历史题材,反映建党和建国题材的作品。于是这件作品弥补了我们的一个缺憾。
李前(上海)《工人是“天”》 油画 180cm X 230cm 2024年(获金奖)
画家都知道,历史画的创作比现实题材的创作应该是更难一些,因为100年前的历史,即使有图像资料也是不全的,最重要的是这件作品,并不仅仅是反映李大钊当时在长辛店给工人以共产主义的启蒙,更重要的是把这种给工人上夜课的方式如何来呈现。我们从画中可以看到,作者对场景的选择进行了反复推敲,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应该说是下了很大的功夫。当然不是说这张画没有问题,实际上在最终评审的时候,评委也对这张画提出好多的问题,但不管怎么说,这是这10年来有关主题性创作的一个折射——今天的美术家有这样一种历史的意识,来自觉的创作这样的一幅作品。
刘宇轩(重庆)《画室》 油画 180cm X 180cm 2024年(获银奖)
李建鹏(江苏)《远方》 油画 200cm X 210cm 2024年
毫无疑问,如这样的历史题材,也体现在表现现实生活上。例如画家李传真的国画《暖》,在此次展览中显得很典型,原因就是这个画家并不是突然想到要表现农民工的题材,应该说这10年她一直在创造农民工的题型与题材。从比较早的获奖作品《工程》到没有获奖的《工棚 家》,她用三幅作品可以说是概括地描绘了上个世纪末到这个世纪,中国城市发展所借助的农民工的形象的变迁。从比较艰难的工程到今天比较敞亮的工程,打工地方所体现的环境的变化,以及人物形象气质的变化,是可以通过他的美术作品直接感受到的。农民工形象折射的是改革开放这20年里,中国民工阶层的一种精神风貌的变化。
因此,我们对创新的理解,不要仅仅停留在创新二字上。创新难的地方就是你给我具体的指出一些今天全国美展作品中有哪些创新。比如我上期讲的《金色土地》这件写意人物画,不是说这张人物画在这个展览里面是最好的,但是它至少让我们看到的是水墨写意人物画的创新。
李传真《工》纸本设色 240cm X 210cm 2014年
李传真《工棚 家》纸本设色 249cm X 200cm 2019年
李传真《暖》纸本设色 240cm X 210cm 2024年 (获铜奖)
全国美展持守的是承传式的创新,这种创新更加深刻地体现了深耕细作,这是全国美展的整体特色,是在艺术上深耕细作,是在美术家深入生活、进行艺术提炼的方面进行了深耕细作。它不是追求一次性的视觉冲击,而更多的是通过深耕细作,在美术作品中体现生活,体现人民的形象。进而使美术作品更具辨识度和艺术价值。这种深耕细作还体现在艺术语言上的跨界融合,或者说我们今天的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等很多艺术门类,不是在它原有的这种材料语言体系里进行纵深的工程,不是说中国画就完全体现传统的写意方法,也不是传统的勾勒和渲染,今天更多的遇到的是跨界的形象——就是把不同画种的材料进行跨界,把不同语种的方法进行融合。
张义波(北京)《心愿——高原雄鹰拉齐尼·巴依卡》油画 235cm X 200cm 2024年 (获银奖)
沈璐(广东)《旌旗》连环画 30cm X 50cm X 8 2024年 (获银奖)
王承利 王耕雨(山东)《大河文明》工艺美术 190cm X 300cm X 60cm 2024年 (获银奖)
李启凡(北京)《筑桥》版画 135cm X 180cm 2024年 (获铜奖)
最后再说一下,还有很多人来质疑,全国美展是不是就是一个青年美展。这个说法完全是无稽之谈。我来举几个参展者的例子。来自河南的画家曹新林,84岁了。曹新林画得很好。还有来自内蒙古的画家燕杰,83岁。还有上海的画家俞晓夫,74岁。有关画家的年龄我们没有做宣传,实际上这次参展参评的画家里,70岁80岁的老艺术家为数不少。
每届全国美展除了参展的老画家,还有一些年纪大的画家参加了投稿,但没有被入选。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一个问题,评委的眼光也并不是说你是老艺术家,我们就照顾你。像这样的全国美展的评审的案例,有可能是公众了解的少,也是以往跟公众介绍的少了一些,以至于舆论场上发出了不同的声音。但不管怎么样,接下来我们还将持续 对全国美展进行不断深入的探索和理论分享。
希望通过我的解读能够给你带来对全国美展看法的一些新变化。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