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黄台路是青岛13个历史文化街区之一,整条路上遍布着各种日式风格的单体小楼,别有一番风味。沿街而行,一座中国传统风貌建筑,别有特色的矗立其中,这里就是黄台路24号。
有故事的一条历史老街,有故事的一座老楼,经过一段梳理,以及多位岛城文史研究者的大力协助,一些破碎的历史画面,逐渐浮出水面。
通过查阅档案图纸,搜集历史资料,黄台路24号(原黄台路15号地、贮水山路1号地)建筑,尤其是1932年审批增建的平房、厕所、围墙等建筑,其建筑肌理、历史轮廓,陆续清晰起来。
1932年8月31日,由联益建业华行提交的建筑申请书。
林耕宇增筑厨房及平房工程说明
据资料显示,负责增筑设计的联益建业华行是民国时期一家著名的建筑设计事务所,其注册地址为中山路30号交通银行四楼。在青较为知名的主要案例有河南路13号中国实业银行青岛分行、中山路149号明华大楼(后中国国货公司迁入)、湛山寺部分工程等。
黄台路15号及贮水山路1号地建筑图纸及增筑设计图
根据调阅设计图纸及现场查看,黄台路24号建筑共包括四部分组成。
①其中临街左侧围墙之上为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单层建筑,红瓦坡顶,平面呈”L”形。东立面底部开入口门洞,竣工时间不详。
②住宅-1(现用代词)临街大门右侧,毛石砌筑,现为传统风貌建筑。原用途一楼临街传达警卫,卷帘门为车库,石砌台柱中部为加盖。原露天平台遮阳藤架、八角亭为主家静修之地。门招”圆眀精舍’四字尚存完好,由陈彦钦题写,据了解,陈与房主林耕宇均为湛山寺信徒。1930年8月始建,1930年11月4日竣工。
③住宅-2,院内石楼梯台阶最高位右侧上角,为传统风貌二层建筑,平面呈长方形,红瓦双坡顶,山墙高于建筑屋面,周围连接违建较多,1930年3月20日竣工。
④住宅一3主楼,现为传统风貌,三层建筑。局部地下,红瓦坡顶,建筑平面不规则,南侧设塔楼筑一角,伞形屋顶,层顶眉形老虎窗被取消,加盖一层阁楼。顶式红瓦,为雨棚,内设房间较小,木质扶手,拐弯楼梯破损严重,设计时间:1929年7月,1930年3月20日竣工。
1932年8月31日,青岛市工务局营造请照单。(收文第3508号)
1932年9月7日,青岛市工务局查勘单(营造1953号)
1932年9月7日,青岛市工务局营造执照。(3320号)
在黄台路二十四号和二十六号中间,这座小巧独特的八角小屋很是醒目,看起来像个小凉亭,不到近处观看很难发现是座砌石建筑。
八角亭体临街可观,泥制葫芦顶尘,德式牛瓦铺顶,屋檐木质接头处瓦档带图,似老虎脸。亭体全部为石砌到顶,除门外圆形砖头包边,”井”字形窗户对称,内窗为古铜钱形圆窗。门框上为仙桃形图案,与主楼同款相呼应。顶部头顶灯口为原装,地板铺设似八卦类型,方形窗把手尚存为原件,亭体整体完存现状尚可。主窗外石头砌筑柱状石条一根,原为藤架支座一部分,亭外后加盖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