烫豆折
蔡国文
晒枪 摄影:水易居
新年到新年到,新年要穿新棉袄,新年要戴新花帽,新年要吃糖年糕,新年要放长鞭炮,过了新年就长高。一首欢快的儿歌,勾起了对以往过年的回忆。
过年是几千年形成的传统习惯,日子再艰难也是马虎不得的。为了把年过得不弱人,年前好早就要开始筹备,烫豆折就是其中一项。
烫豆折一般从阴历冬月便拉开序幕。老家近三十户人家,小的户烫几斗米,大的户烫一担多米。每天最多只能两个户同时烫,否则没有那么多人手帮忙,没有那么多晒枪(一种竹制品)晒豆折,谁先谁后,大家协商决定。
烫豆折 图片选自网络
烫豆折是桩既费时又费力的活。米浸好后要挪沙,不挪干净损磨子不说,吃的时候难进口。挪沙是个细致活,也是个技术活,利用米和沙比重不同的物理原理,用一水瓢,米水各半,边摇晃边往空桶里倒,倒出的是米,留下的是沙子,好花时间。
烫得多的户,吃完中饭就要开始磨浆。石磨下放一个很大的木盆,凳瓜椅子上置一装满米和适量水的瓦盆,添磨人拿一长柄勺坐在旁边,隔一圈添半勺。一般是家中的老太婆添磨,要相当的熟练,米和水的比例要随时把握好,每一勺的量不能多也不能少,多了磨不细,少了坏磨子。磨子在不停地转动,拿勺的手要顺着转动方向往后收才能将米和水准确倒入磨窟窿里。刚学的人不是倒在磨眼旁边就是被磨把手撞撒了。添好磨也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功。
豆折,故名思义,一定与豆子有关,听说有的地方在米里面放黄豆,我老家只放绿豆和葱。晚饭后,烫豆折的戏才算正式开锣。廊檐下天井边放两条长板凳,横躺的长梯上放两个晒枪(晒东西的圆形或腰子形篾成品),供摊豆折卷豆折用。堂屋中间也放两条长板凳,下两扇门搁在上面,供切豆折用。灶边放个洗脸架,筲箕倒扣在上面,从锅里揭起的豆折好放在上面。算起来,烫豆折得七八个人站班,磨浆三人,烫一人,酌火一人,端、卷豆折一人,切豆折二至三人。
豆折冷却后卷成筒状好切 图片选自网络
火一点着,便象流水作业一样有条不紊地运转起来。燃料是晒干的松毛(叶),便于控制火的大小。烫的人与酌火的人要配合默契。两口锅,两个灶门,锅烧热后,烫的人用胡壳(比巴掌大一点的半边贝壳)从瓦盆里舀起磨好的浆在锅的上边旋一圈,浆便在锅里形成一个白色的环,然后迅速用胡壳把浆均匀地铺满整个锅,盖上锅盖,对酌火人说,外边灶火大点,再烫里边锅。如此轮番进行,酌火人便会根据烫的节奏准确控制好火的大小,保证一个豆折也不糊不焦。焦了切不动,不成条。
第一个豆折一出锅,香气便飘满整个屋子,劳作的人们闻着豆折的芳香,陶醉在劳动的喜悦中,心里有说不尽的满足和期盼。第一个豆折要作为贡品放在神柜上,祈求家庭幸福,祈求来年有个好收成。
豆折出锅香气飘满整个屋子 图片选自网络
端豆折一般由家中大一点的孩子担任,这活不重,却很辛苦,脚手几乎冒得空闲。刚开始还有几个小一点的弟弟妹妹帮个忙,过不一哈便支撑不住上麻城(睡觉)去了。
灶边洗脸架上倒扣的筲箕上聚到三五个热豆折时,就要赶快端出去倒在天井的晒枪里,送回空筲箕,迅速折身将热豆折一一摊开,让它冷却。
铺满在腰子形丶圆形晒枪里的一个个豆折,酷似荷塘里田田的荷叶,每片豆折上袅袅升腾着白雾,流水般的月光从天井上空透过雾气静静地泻在豆折上,如梦如幻,好一幅荷塘月色图。
图片选自网络
热豆折要等冷脱了脚才能卷,否则切出来会象霉千张卷抖不开。卷时先对折成半圆,然后卷成筒送到堂屋门板上,切豆折这道工序便开始运转。赶忙时要两个豆折叠起来切。切豆折的会暗自较劲,看谁切的快,切的匀。谁也不甘落后。切一会要停下来将切好的豆丝抖散装进门板下的箩筐里。
那时农村没通电,一盏自制的煤油灯搁在高处,照着一个个切豆折的人,随着菜刀的舞动,墙上的人影此起彼伏,映照出一幅欢快的劳动场景。
磨豆浆的最先完工,稍事休息后,有的去帮忙卷豆折,有的去帮忙切豆折。听到烫的人喊,浆快完了,推磨的人要赶快送过去。添磨的做完扫尾的亊后,开始准备晚上宵夜的东西。
烫到最后,主家要留些豆折第二天送给左邻右舍尝新,对折两次成扇形,每家三个。一个湾子从第一家烫豆折起,每家每户几乎天天能吃到新鲜豆折。隔壁三婆送豆折的话由此而来。
最后一个豆折出锅这场戏便接近尾声。主家要弄几个菜慰劳哈大家,其实很简单,放点大蒜,多酌油,炒一盆新鲜豆折,几盘时新小菜,加上灰堂里早已煨好的萝卜五花肉,够丰盛的。
新鲜豆折真好吃 图片选自网络
没多少讲究,一帮人围着切豆折的门板开始享用,主家也不怕献丑,就这一壶酒喝了冒得。女的不喝酒,吃几口豆折便先回去睡了。男的也不会喝得底朝天,要给主家留点面子。
一盘腊鸡块炒酸菜杆放在避亮处,被正好坐在近处的酌火的一个人吃光了,旁人问他吃的么事,他说菜杆。主家见状也不好意思说穿。第二天出工时才说白,塆里从此给酌火的起了个绰号一一菜杆,叫了几十年。
碰到好天气,两三天就晒干了,晒干的豆折装进大瓦缸里,盖上稻草编的拜絮,圆饼状的,烧香拜佛时可垫在地上磕头。很结实,老鼠都拿它没招。
晒豆折 图片选自网络
晒干的豆折是一冬一春晚餐的主粮,按家里人数,一够子(盛水的竹制器具)水一大把豆折,放些青菜大蒜一起煮,吃起来香碰了。
干豆折还能炸炮、炒或炸成豆折果,既能下酒也是孩子们的零食。
现在从市场上买回的豆折,怎么弄也没有当年的好吃,完全找不到那种感觉,更难看到当年农村烫豆折时的情景,只能留下美好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