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方盛衰论篇

八十-1、气之运行、腹式呼吸

原文:

雷公请问气之多少,何者为逆,何者为从?

黄帝答曰,阳从左,阴从右。老从上,少从下。是以春夏归阳为生,归秋冬为死。反之则归秋冬为生。是以气多少逆,皆为厥。

问曰,有余者厥耶?

答曰,一上不下,寒厥到膝。少者秋冬死,老者秋冬生。气上不下,头痛巅疾。求阳不得,求阴不审,五部隔无徵。若居旷野,若伏空室,绵绵乎属不满日。

倪师注释:

雷公问道,气的状况在人体中是如何运作的?什么是气逆?什么是气顺?

黄帝答道,气的流行是阳气由左行向右,阴气由右行向左。老人气衰,故气由上而下为正常。少年人气旺,故气由下向上,与此相反的称为逆。

以天地四节来说,春夏为阳令,其主司万物之生长作用。秋冬为阴令,是万物进行收藏的时节,所以春、夏阴弱阳盛者主生;秋、冬阴气不盛反衰,此为逆,主死亡。正常秋冬为阳渐衰阴渐盛的时节,如此必生。在人体中发生阴阳之消长可比拟天地四季一样。只要人体中逆反四季的阴阳消长皆主厥逆。

雷公问道,是否是因气有余才发生厥症呢?

黄帝答道,阳气并合,如一直向上而不下行,则寒冷会从足趾到膝部。年少之人遇此,秋冬季节必死,年老者反而秋冬季得生。气若聚头上而不下,造成头痛、癫疾的病。

若是不了解阴阳的动向,五臓与六腑相绝离时,必无法审察出来。这就好像人居旷野中,或睡在空无一物的大房间中,混沌终日而一无所得。

课堂笔记:

1.“雷公请问气之多少,何者为逆,何者为从?”气在人体里面是如何运行的?什么是逆气、什么是顺气?这一章都是补前面的内容。

*春时之阳气方盛,阴气方衰;秋时之阴气方盛,阳气方衰。此天气之盛衰也。少者之气方盛,老者之气方衰,此人气之盛衰也。气之多少,问阴阳之气有多有少。逆者,谓四时老少之气逆行。从,顺也。

2.“阳从左,阴从右。老从上,少从下。”阳气一律从左往右走,阴气是从右往左走;老年人的阳气是从上往下走,少年人的阳气由下往上走。

阳从左,阴从右。
老从上,少从下。
*四时之气,春夏为阳,秋冬为阴。阳从左者,谓春夏之气从左而行于右;阴从右者,谓秋冬之气从右而行于左。老者之气从上而下,犹秋气之从上而方衰于下;少者之气从下而上,犹春气之从下而方盛于上。

3.你注意看,小孩子生出来以后到14岁以前,都是胎息,即用腹部呼吸。人过了14岁以后,自然而然就变成了胸式呼吸。年龄越小,呼吸就越低。年龄越大,呼吸就越高,气越来越衰,阳气就往上跑。

4.常人应该是胎息。所以道教和佛教打坐时都用腹式呼吸,这就是回到胎息的阶段。所以人们打坐,就是希望让气由下往上,而不要由上往下。

5.“是以春夏归阳为生,归秋冬为死。反之则归秋冬为生。”一般来说,春夏时,阳气会渐盛、阴气会渐少,所以此时见到阳证是好的现象,见到阴证则不好。秋冬时,阴气盛、阳气衰,阴证出现在秋冬,病人反而为生。

6.*“是以气多少逆,皆为厥。”是以春夏之气,归于阳之从左而右,气之顺也,故为生气;归于秋冬之从右而左,气之逆也,故为死气。反之,谓秋冬之气,归于阴之从右而左为生,归于春夏之从左而右为逆。是以气之无论多少,逆者皆为厥也。此节总提四时老少之气,而先论其天气之顺逆焉。

7.“有余者厥耶?”当气有余时,人会生病;气不足时,人也会生病。

8.“一上不下,寒厥到膝。”照理说,阳气往上走了会再下来,让阴气上去再下来,阴阳一直在更替。

如果阳气冲到上面不下来,这时阴就会停在下面,这就是阴阳分隔。它会导致寒厥到膝的症状,即从脚趾头冷到膝盖,然后就冷不上去了,寒气会停在膝盖的阳关,因为这里是阴阳交汇的关口。

一上不下,寒厥到膝。

常常病人问我,我妈妈吃的药都很好,现在怎么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膝盖以下到脚趾头都是冰冷的。这代表阳还在上,没有下来。

*一者,一阴之气也。一上不下,寒厥到膝,阴气自下而上,从井而至合也。

9.“少者秋冬死,老者秋冬生。”如果是年轻人气有余,他会在秋冬死。因为少年人的气在正常情况下是由下往上走的,现在秋冬阴气也是从下往上上行,阳气在上想下来为逆行,下不来时则阴阳相隔,故死在秋冬。

老年人的气正常时是由上往下走,秋冬阴气上行时,老年人仍然能保持阳气在上,寒气在下,为顺行,他反而不会有事。

*阴气上行,秋冬之令也。故老者为顺,少者为逆。此盖以人之阴阳而应天地之四时也。

10.“气上不下,头痛巅疾。”人的阳气冲上去以后一定要再下来,一直循环,永远不会停止。如果阳气只上去不下来,就造成头面的阳比较亢,就会头痛发癫,这都不是很好的现象。

八十-2、由梦境判断何臓气虚

原文:

是以少气之厥,令人妄梦,其极至迷。三阳绝,三阴微,是为少气。

是以肺气虚,则使人梦见白物,见人斩血藉藉。得其时,则梦见兵战。

肾气虚,则使人梦见舟舩(chuán)溺人。得其时,则梦浮水中,若有畏恐。

肝气虚,则梦见菌香生草。得其时,则梦伏树下不敢起。

心气虚,则梦火救阳物。得其时,则梦燔灼。

脾气虚,则梦饮食不足。得其时,则梦筑垣盖屋。

此皆五臓气虚,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合之五诊,调之阴阳,以在经脉。

倪师注释:

因此若是气少引起的厥逆,会有多梦的现象。若是气少得严重时,甚至会昏迷。所谓“少气”,就是三阳之气已渐断绝入阴分,三阴之气又微弱。

因此若是肺气虚弱,会使人梦见白色之物,或见人用刀斩杀鲜血淋漓。若是秋天时节,为肺当令之时,会梦见战争。

肾气虚弱,会使人梦见覆船人溺。若在冬季肾气当旺的时节肾气衰,则会梦到躺在水中,时生骛恐。

肝气虚弱,则会梦见菌类香木及青草遍地。在春季肝气当旺时节肝气衰弱,则会梦到藏匿树下不敢站起。

心气虚弱,会梦见人在救火或盛阳之物。若在夏季当旺的时节心气衰弱,会梦见被火炙热的烘烤。

脾气虚弱,则会梦见吃不饱饭。若逢长夏土气当旺季节脾气衰弱,则会梦到修建房屋。

以上都是因为五臓之气虚,而阳气有余、阴气不足产生的病证。吾人须参考之,列入诊断之依据,适度地调理经脉,以求阴阳之和谐。

课堂笔记:

1.“是以少气之厥,令人妄梦,其极至迷。”当一个人气不足的时候,就会开始随便乱梦了,气虚严重的人甚至会昏迷过去。所以只要一个人梦很多,就是气不够。

倪海厦内经课笔记(101)
*少气之厥,气虚而上逆也。梦者,魂魄神气之所游荡,是以上行其极而至迷。迷者,远而迷也。夫有馀之厥,自下而上,少气之厥,令人妄梦而合于四时。是四时之气合五藏之神,五藏之阴阳下行至足,阳气起于足五指之表,阴气起于足五指之里,循足上行,见于经脉,应于四时。

2.“三阳绝,三阴微,是为少气。”这指的是少气。我们可以从梦境发现一个人的气虚到底是虚在哪个臓。

*绝者,阳不与阴合也。五藏之阴气不得阳气以和之,则三阴微而五藏之气少矣。

3.“是以肺气虚,则使人梦见白物,见人斩血藉藉。得其时,则梦见兵战。”肺气虚的人会梦见白色的物品,例如一片片雪或雪地。肺是金,主肃杀,所以也会梦境拿刀在斩杀、看到血。如果正好又逢秋天,则会梦到征战,因为天地之间的节气跟你身体的肺会相连在一起,金主征战,金就是打仗。

*白物,金之象也。斩血,刑伤也。藉藉,狼藉也。得其时,谓得其秋令之时,则梦见兵战,盖得时气之助而金气盛也。此先言秋冬而后言春夏,意谓天地之气寒来则暑往,暑往则寒来,日月运行,无有终极,人得天地之和,亦可至秋冬而复归于春夏也。

4.“肾气虚,则使人梦见舟舩(chuán)溺人。得其时,则梦浮水中,若有畏恐。”肾气虚的人常梦见舟船翻倒淹死人。平常梦到这个还没什么,如果冬天梦到船翻过来死人,就是“得其时”,那时你会梦到人漂在水里。肾气虚的人胆小,常常看到比较暗一点的房子就紧张。

*海山有弱水,虽芥羽亦沉溺,梦见舟船溺人,肾水之虚弱也。得冬令之水气,故梦伏水中。若有畏恐,肾志虚也。

5.“肝气虚,则梦见菌香生草。得其时,则梦伏树下不敢起。”肝气虚的人则会梦见菌香生草。如果是逢春天肝气虚,则会梦躲在树下不敢跑出来。

*菌香,香蕈之小者,盖虽有生气而无根。梦伏树下,得春令之木气也。不敢起者,虽得时气之助而亦不能胜。
6.*“心气虚,则梦火救阳物。得其时,则梦燔灼。”救火,心气虚也。阳物,龙也,乃龙雷之火游行也。得其时气之助,则君相二火并炎,故梦燔灼。倪仲玉曰:灼乃昭明之象,君火也。烧炙曰燔,在地之火也。

7.“脾气虚,则梦饮食不足。得其时,则梦筑垣盖屋。”脾主长夏,所以在长夏时会梦到盖房子。非长夏时节,则会梦到吃东西吃不够,因为时节不符。

8.“此皆五臓气虚,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合之五诊,调之阴阳,以在经脉。”以上是指天地四季与人体的臓气对应时所产生的现象。

9.只要讲到臓,就是阴,腑就是阳。所以现在讲臓气虚,是指臓的阴气不足,阳气有余。按照这个原则,我们在经脉上来调它的阴阳。

八十-3、诊之十度

原文:

诊有十度度人:脉度、臓度、肉度、筋度、俞度。

阴阳气尽,人病自具。脉动无常,散阴颇阳,脉脱不具。诊无常行,诊必上下,度民君卿。受师不卒,使术不明。不察逆从,是为妄行。持雌失雄,弃阳附明。不知并合,诊故不明。传之后世,反论自章。

至阴虚,天气绝。至阳盛,地气不足。阴阳并交,至人之所行。阴阳并交者,阳气先至,阴气后至。是以圣人持诊之道,先后阴阳而持之。

《奇恒之势》乃六十首。诊合微之事,追阴阳之变,章五中之情。其中之论,取虚实之要,定五度之事。知此乃足以诊。

是以切阴不得阳,诊消亡。得阳不得阴,守学不湛。知左不知右,知右不知左。知上不知下,知先不知后,故治不久。

知丑知善,知病知不病。知高知下,知坐知起,知行知止。用之有纪,诊道乃具,万世不殆。

倪师注释:

诊断人有十种标准:从脉来度量,从臓来度量,从肉来度量,从筋来度量,从俞来度量。其间细审阴阳之消长,故共有十种标准。

阴阳气衰时,人体有具体的外证显现出来,如:脉的搏动失常轨时,有时是阴气散去,有时是阳气过盛,有频率气已脱,则依证来治。故诊断并无常法,临证而定,治病不分贵贱,庶民公卿一视同仁。

拜的老师不高明,学到的医术必不精明。不知诊察阴阳顺逆,就是妄言独行,顾此失彼,阴阳不调,无法合并所有症状找出病因;此因诊之不明,如此医术传予后世,将更显示出自已的不彰。

人体阴虚至极处,则使天之阳气亦无法受纳。阳气至盛之时,即使地之阴气亦无法使之下降。(例如:人之五臓将绝,连呼吸都将断绝,氧气亦无法输入。人的五臓机能过亢,壮热之时即使躺在地上亦无法退热。)阴阳互相和谐地往来,这是正常人的状态。阴阳互相交往时,必是阳气先达,阴气再跟进的。

所以至圣之医师,其诊断之法,必先察度阴阳之气机,持之为标准。

奇病(疑难杂症)与一般之病,都如六十首之篇所记载的诊断方法,凡诊断必察至细微之处,追寻阴阳的变化,明确的了解五臓之互动关系,其间须知道如何确定虚实所在,来决定如何平衡五臓的关系,明暸这些才有实力作正确的诊断。

因此察阴不知阳,其诊法可以舍而不用。查知阳但不知阴,此因学习的艺术不精,只知左侧不知生于右,知右侧病却不知由左生。知上病而不知由阳而生,知先得何病却不知会延伸其它病害。此类治法必不能长久相传。

知道美丑知道善恶,知道病征也知道正常状况是什么,知头面的病也知足下之病,知道坐如何也知道起如何,知道其行如何也知道如何制止。施用有纪律的诊断法,此得诊之真理,可传之后世,人皆适用。

课堂笔记:

1.“诊有十度度人:脉度、臓度、肉度、筋度、俞度。”丈量人的方法有十种标准,脉度、脏度、肉度、筋度、俞度。这五个度再分阴阳就是十度。

2.“阴阳气尽,人病自具。”一个人的阴气和阳气衰的时候,从外面的症状可以看出来。

3.“脉动无常,散阴颇阳,脉脱不具。”当阴阳两气快要绝灭时,脉就不规则了,脉动无常,时大时小。

4.“诊无常行,诊必上下,度民君卿。”中医没有固定的诊断方式,你要因时因地制宜,从原则上掌握它。中医整个都在讲阴阳。比如一个人的神是阳,形为阴。当一个人精神不好、没有体力,就是阳虚了;当一个人的肚子肿起来了,这就是阴有问题。

八十-4、脉证合与不合

原文:

起所有余,知所不足。度事上下,脉事因格。是以形弱气虚,死。形气有余,脉气不足,死。脉气有余,形气不足,生。

是以诊有大方,坐起有常。出入有行,以转神明。必清必净,上观下观,司八正邪,别五中部,按脉动静,循尺滑涩,寒温之意,视其大小,合之病能,逆从以得,复知病名,诊可十全。

不失人情,故诊之,或视息视意。故不失条理,道甚明察,故能长久。不知此道,失经绝理,亡言妄期。此谓失道。

倪师注释:

脉之起盛,乃知何者有余,也知是因何者不足而产生的。度量事物必上下兼顾,如同脉之失常,乃因阴阳相隔拒引发的。

所以身形虚弱,呼吸浅短者,主死。此阴阳将绝之征候。身形硕壮有力,但脉气反不足,此脉证不合,亦主死。此因阳盛故外见强盛,但阴竭于内故令脉气不足,故主死。人之脉气有余表示阴臓气足,但身形衰弱呼吸浅短,此病在阳,故主生。

是故诊察病人的方向须广泛,患者的生活作息、体力消耗与补充,都必须了然于心。医者必须神清志明地内察病人之五臓六腑,外察其生活起居及人际关系、四季节气八风之吉凶,了解五臓正常的状况是什么,再按脉察其动静之间细微的变化如何,依循脉法中各种不同的脉象,了解寒热之互动、检视脉的大小是否与病症相合、气机之顺与逆如何协调,方知晓其得何病,此类诊法方可十全十美。

不脱离人情世故,诊断时必查其气息及周围环境人事之影响,如此不失常理,方为至明之医术。如此必能长久相传下去。不知此至明之医道,必失去诊断之常法,不顾及人伦之理,错误的诊断及任意说出病人之死期,这都是失去医学的正道。

课堂笔记:

1.现在我们回头来讲脉。寸脉为阳,尺脉为阴。常态下,寸脉(阳)会比较高一点,尺脉(阴)会比较低一点。如果这种情况反过来,寸低尺高了,代表阴盛阳衰。

当阳太盛而阴虚掉时,寸脉和尺脉就会统统浮到上面来;当阳虚而阴盛时,寸脉和尺脉就会统统沉到下面去。简单讲就是这样。所以脉的寸与尺、浮与沉可以分阴阳,病人的症状也可以分阴阳。

2.“是以形弱气虚,死。”气是阳,形是阴。如果一个人气弱气虚,同时形弱了,形是阴,代表阴阳都虚掉了,这是死证。

3.“形气有余,脉气不足,死。”如果一个人形气有余,脉气不足,即看起来是正常人,身体都没有问题,但脉气不足,这也是死证。因为脉证不合。

我就碰过这种人,他看起来很好,讲话声音很大,精神很旺盛,照理说他的脉应该比较洪、比较壮、缓而有力才对。可是你摸了半天,居然摸不到他的脉,好不容易找到一丝的脉在里面。当时刚好是夏天,这就很危险。

4.“脉气有余,形气不足,生。”脉的气怎么看呢?人的血脉中间是血,外面是气。当你摸脉时用手指把脉从内往外推,或者从外往里拨时,如果这个脉会把你的手指顶回来,代表此人气旺;如果这个脉推过去以后没有回来的力量,代表此人气不足。所以脉气很重要。

常脉

5.“是以诊有大方,坐起有常。出入有行,以转神明。必清必净,上观下观,司八正邪,别五中部,按脉动静,循尺滑涩,寒温之意,视其大小,合之病能,逆从以得,复知病名,诊可十全。不失人情,故诊之,或视息视意。故不失条理,道甚明察,故能长久。不知此道,失经绝理,亡言妄期。此谓失道。”这段讲的是诊查病人的方向。基本上所有诊断的方向一定要脉证要合。

6.脉证合的病很好治,治起来非常快。比如你现在摸到病人寸脉是浮的,浮是表,病人是头痛项强,这种情况很好治,一剂药、两三个小时就可以了。

7.脉证不合的就比较难治,不是不治。例如你摸到一个人的脉非常强大,但这个人常常在睡觉,就是脉证不合。

注:标记*的句子为补充译注,摘自张志聪版《黄帝内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