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邮戳变迁史
纵览古今,消息传递,一直是人们赖以联系的方式。所以就有了烽火狼烟、飞鸽传书、驿站差役,至近代效法西洋,清廷在风雨飘摇中创立“大清邮政”。然后呢?然后就辛亥革命,民国了。
1911年,在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后,1912年国民政府将“大清邮政”更为“中华民国邮政”。所以1911年至1949年的民国时期,邮票以“中华民国邮政”或“中华邮政”为铭记。
(图—1 图片源自网络,清末时期着有工服的陕西关中驿差员)
邮政,主营业务自然是收寄函件、邮递包裹。除个人信息外,要紧的是邮票与邮戳。民国时期,邮戳一律采用民国纪年(例如民国三年,对应公元1914年,民国年份加11年,可得公元年份)。石泉县的邮戳除更新日期外,无甚变样。记得上篇文章的石泉排单吗?我们还得讲讲。
(图—2 民国三十年二月,自石泉发往汉阴的邮政单)
(图—3 石泉县与汉阴县邮戳章)
这份排单源自民国卅年二月,石泉与汉阴两个邮戳一目了然,只不知列位有无发现两者区别,还不明白?那就接着看。
(图—4、5民国卅八年一月石泉县至紫阳县邮政挂号单)
先说区别:
一、“汉阴、紫阳”字戳内里,边缘均呈点状分布,戳头冠以汉字“陕西”即“点线日戳”;“石泉”则全由实线构成,章头为“SHIH CHUAN SHE”即“实线英中日戳”别具一格,挺个性哈。
二、在民国三十年时,印戳收寄年份字块正常。到民国三十八年,印戳年份字块更换成“卅”(“卅”音“sà”,作计数用,意为“三十”),就很传统,对吧。
图—6、7、8 民国卅八年石泉县汉白公路豫汉建筑公司致汉中府街 转交 王 福兴堂 台启)
信函与道路交通相关,从1940-1949年,表明民国石泉邮政印戳真的是多年不换,最起码式样没变化。难能可贵在信函背后,书“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八日……”铅笔写就,不能通读全句,是为一憾。
这里提一嘴,汉白公路于1936年9月通车,由汉中始,自白河终。石泉县城路段后来叫“向阳路”,当时在小北门外设汽车站,是在今天的“石泉中学门口,中学巷”那块地,担任管理邮驿事务的“邮车站”也在附近,紧挨汉白公路。
(图—9 陕西省地政局于民国三十二年六月测绘 比例为五千分之一尺)
石泉老县城,以前人叫“半边街”,为啥,看地图就能知晓,全依汉江而建,城墙外,仅有西边坐北朝南的半边的民居鳞次排布,好处是取水便捷,利于航运渔业。坏在,洪涝频发,涨水一过,就要修缮一茬。虽与江面高差数丈,但苦于没有长堤。后来,石泉城区扩展大致就以老县城为中心向东、西、北三面辐射。
(图—10 1970年摄于石泉 史锡腾 )
相片背景的三层灰色高楼就是彼时石泉县政府,整个县城像修在一个高耸的土包包上,政府大楼又是土包上最挺拔、气派的。北边地势其实挺低。密匝的房屋往前就是片石垒筑的护坡,这就是老县城的北边疆界,今约略武装部—县政府大楼—城关一小一线。从护坡下来,再往前,相片里横的那条“白道道”就是汉白公路。公路修的挺早,不过要路两边修房、开店、住人,且等到七几年之后。
回到正题,49年解放,“中华邮政”随之变更“中国人民邮政”,邮差改称邮递员。自此,城里乡间、山高水远,一代代邮政人践行起“人民邮政为人民”的责任。
(图—11 1953年中华邮政石泉挂号函件执据)
革新,不是一蹴而就。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我们还有着较多老派的延续,如图-11,1953年,沿用“中华邮政”,繁体左右混合印刷。同时,也有改变,日戳改“点线日戳”,戳内上格统一为汉字省份,中格改民国纪年为公元纪年,由右向左,年份为数字,月份、日子、编号为汉字。有趣的是,在这6页回执中,有一枚戳记与众不同,看图-12。
(图—12 1953年8月31日邮政戳记回执)
看到没,戳记中格完全转变成数字年份,53.8.31。结合来看,可以断定,石泉最晚在53年8月31日对日戳完成了第二次较大改动。
1958年,也就是汉阴、石泉、宁陕合并为石泉县这年。在6—12月份的粮食科电报中,所盖戳记与53年一致,可见并未变更。关于邮政与电报渊源,我们按下不表,以后有机会再更新,本篇旨在梳理邮政印戳。
(图—13、14、15、16 1958年6月—12月电报戳记)
刚刚不是讲58-61年,三县合一了吗?接下来要讲的就是61年三县归属原县政府管理的戳记。
(图—17、18 1961年8月30日陕西石泉 平梁(所)长途电话盖戳)
(图—19、20 1961年9月4日陕西汉阴 平梁铺戳记)
注:各县恢复原建制后,费解的是,平梁没换新,反用回旧有的五十年代日戳,不知当时为何?地名里“铺”指以前递送公文、迎送来往官吏的驿站。比如“二里桥、五里铺、十里铺、高田铺、石磨铺、穿心店”等。
(图—21、22 1961年11-12月石泉县与后柳镇戳记)
合县期间,是邮政日戳第三次大换装,更为“实线中横框日戳”。据图—21、22,县城城区日戳上部为省份,下部为县城名;若是下属乡镇,则日戳上部为省份加县城,下部为具体乡镇。以石泉县城和后柳镇为例。
(图—23、24 1970年3月22石泉寄湖南韶山公社戳记)
(图—25、26 1976年11月石泉水利电力四局寄江苏南京戳记)
(图—27、28 1980年11月汉中城固寄石泉城关戳记)
从六、七十年代起,邮政日戳已很成熟,是能够久经时间考验的。我所见到的实物资料显示,截至1986年,从咸阳纺织厂发往石泉曾溪的信件盖戳一如上文。
距离1986年最近,戳记明显变化的年份出现在1988年。
于1988年8月开展的旬阳、宁陕、石泉三县集邮联展纪念会上,出现的日戳变了不少。最大的变化是戳记上方呈省份加县名,下方原本具体的汉字地名,变为各地区邮政编码。虽属展示、纪念,但后来的邮政日戳亦以此为标,进行调整。
(图—29 1988年8月旬阳、石泉、宁陕三县集邮纪念戳记)
(图—30、31 1990年2月石泉古堰地质七队寄辽宁省党员杂志社戳记)
(图—32、33 1990年5月石泉古堰水泥厂寄辽宁省党员杂志社戳记)
(图—34 1994年8月石泉林特局寄报社戳记)
结论就是,调整后的邮政日戳并没用很久,因为96年左右邮政日戳又迎来一次换代——“实线无横格字戳”一起看看石泉县迎丰在这阶段的转变:
(图—35 1996年6月石泉迎丰汇陕西咸阳戳记)
(图—36 1996年8月石泉迎丰汇安康新城区戳记)
6月初还用着第三代邮政字戳,仅月余,即迭代换新。你像6月的汇单上,迎丰盖第三代,咸阳盖第四代。而新的日戳取消了内框与内弧线,同时拿掉戳印下方邮编,复以汉字地名。讲了这多,都看得出,字戳更新,各地时效不一,还有91年石泉火车站邮政盖80年代字戳,这种情况蛮正常,自上而下更新,总要假以时日。
(图—37 1997年11月石泉老影剧院寄北京丰台区戳记)
(图—38 1999年1月石泉机械厂邮寄戳记)
至此,邮政日戳范式得以确定,直到如今,邮戳基本没有变化。日戳最早木柄钢头,辅以油墨,若非陈年老手,新上岗的还真是不容易盖,会弄得重影、墨晕、深浅不一;后替换成塑胶柄储墨式日戳,对邮政人就比较友好,扶正按压,一枚清晰的邮戳就大功告成,线条厚薄起伏,耐看;去年,部分地区推行新回墨式日戳,属于有手就行,不必讲技术。你玩过景区的那个打卡盖戳吧?一个感觉。当时旅游,盖了俩。实用是真实用,美感也是真没有。
倒腾几天,算是慢慢理顺了点。别小瞧这团印记,是它串起故友至亲,让天涯咫尺近。依稀笔友那句“书轻轻言,寄情情深”。此时此刻,我想问,你有多久不曾提笔为旁人道出心河的涓滴?
2024年10月26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