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游戏《黑神话:悟空》上线,就火遍海内外,它背后取景的全国古建、名刹、石窟、宝殿等不断出圈。而在各古建筑中,唐代的木构建筑尤其珍贵,这次聊聊目前国内现存的四大唐构。
国内现存的唐代木结构建筑保存较完好的仅有三座,均位于山西省,分别是五台山的佛光寺东大殿和南禅寺大殿,以及芮城广仁王庙正殿。另外,还有两处不完整的唐代木构建筑:一处是莫高窟第196窟的窟檐,另一处是河北正定开元寺钟楼的下半部分,这两处被称为中国两个半个唐代木构。综合起来,可以说,这些木构建筑是国内目前现存的四大唐构。
2015年去了莫高窟,2017年到了正定,2022年参观芮城广仁王庙,2023年去五台山探访南禅寺和佛光寺。走访过四大唐构,对唐朝木构建筑有了一种新的认识和理解。
下面按照这些建筑的建造时间先后,逐个简单地做个介绍。
南禅寺大殿
南禅寺,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西南的阳白乡李家庄附近的阳白沟小银河的北岸。南禅寺大殿建于唐建中三年(782年),是唐代武宗灭佛前唯一保存下来的佛殿,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大殿。
南禅寺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基本上是一座平面呈正方形的佛殿。殿内不设梁柱和天花,屋顶梁架结构完全暴露,抬头即能清楚地看见屋顶的梁架结构,在建筑学上被称为“彻上明造”。
殿身四周设檐柱12根,粗壮结实。屋顶重量通过梁架由檐柱支撑,墙身只起间隔内外和遮挡风雨的作用,与现代梁柱框架结构极为相似。檐柱柱头微向内倾,与横梁构成斜角;四根角柱稍高,与层层迭架、层层伸出的斗拱构成“翘起”。
南禅寺大殿除了建筑风格可圈可点外,殿内的佛像也堪称精品。17尊唐塑佛像同敦煌莫高窟唐代塑像如出一辙,是中国现存寺观彩塑中的珍品。此外,大殿内还保存有一座五层楼阁式小石塔、三只石狮和两块角石,均为唐代遗物。
广仁王庙正殿
广仁王庙,位于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城北三公里处高阜之上,庙内供奉五帝龙王,因而俗称五龙庙。相传女娲曾册封五龙,以青龙神居于首,统御诸龙,称广仁王,故五龙庙也称广仁王庙。
广仁王庙正殿始建于唐大和五年(831年)。正殿结构属于厅堂型,规模不大,单檐歇山灰瓦顶,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共有檐柱16根,无内柱。柱头上施两跳五铺作双抄斗拱,皆偷心造。斗拱的设置不仅形制简单,而且只设柱头斗拱不设补间铺作,是早期木构建筑具备的典型特征。
佛光寺东大殿
佛光寺,位于山西省五台县城东北32公里的佛光山山腰。佛光寺是唐武宗“会昌灭法”中被焚毁的寺院,之后重建。佛光寺东大殿,唐代大中十一年(857年)重建,是中国现存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唐代木构建筑,是中国唐代木构建筑遗存的最重要代表。
佛光寺东大殿的发现打破了日本学者的断言:在中国大地上没有唐朝及其以前的木结构建筑,因此被梁思成先生誉为“中国建筑第一瑰宝”。
佛光寺东大殿,面宽七间,进深四间,规模宏伟,气势巍峨。殿宇平面柱子两围,前檐五间设板门,殿内梁下置平暗(天花板),将梁架分为“明袱”和“草袱”两部分。殿周斗拱为七铺作双抄双下昂,雄伟壮丽,朴实浑厚。梁架结构分内、外两槽,皆为月梁式,规范完善。殿顶庑殿式,亦是古建筑中的最高等级。
佛光寺大殿表现了结构与艺术的高度统一,集塑像、壁画、墨迹、建筑为一体,被公认为是“唐代木构殿堂的范例”。
敦煌莫高窟第196窟的窟檐(半个唐构)
敦煌莫高窟第196窟,位于莫高窟南区中段的最上层,第96窟(九层楼/北大像)与第130窟(南大像)之间。该窟坐西朝东,有前后室和木构窟檐,内存晚唐壁画和塑像。一般认为该窟开凿于晚唐昭宗景福年间(892-893年),窟檐与窟体应为同时期建造,是莫高窟现存最早的窟檐,也是国内现存唯一的唐代木构窟檐建筑。
196窟窟檐为单层三开间,面阔约9米,柱高约3.6米,最下方有五根悬臂梁伸出,用于承托挑台勾阑和栈道。柱根处连以地栿,柱头处连以双层阑额,柱间门窗之外以泥墙封堵,墙上有壁画残迹,南北两侧山墙亦有壁画。四个柱头铺作均不完整,栌斗上置泥道栱、华栱,角柱栌斗上还有角华栱,华栱与乳栿间残存若干交栿斗、齐心斗。
正定开元寺钟楼(半个唐构)
河北正定开元寺钟楼,是一座平面呈正方形歇山顶式二层楼阁建筑,青瓦覆顶,面阔进深皆为三间,四周有台明环绕,在结构上保持着早期建筑古朴庄重的风格。钟楼上悬钟一口,造型古朴,是唐代遗物,历史上曾与寒山寺古钟齐名,世称“南有姑苏寒山,北有真定开元”。
另外,山西平顺的天台庵以前也曾被作为唐代木构建筑之一,然而2014年被确定为五代后唐时期(929年)建造。不过尽管天台庵建于五代后唐,但与唐代末期的时间间隔很小,建筑风格延续了晚唐时期的建筑特点,与五台山南禅寺大殿的建筑结构相近。
在中国建筑史上,唐代建筑发展到了一个成熟的时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建筑体系。它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形体俊美,庄重大方,整齐而不呆板,华美而不纤巧,舒展而不张扬,古朴却富有活力。现存的四大唐代木构建筑,正是唐朝时代精神的完美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