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女娲的传说与地位
(一)上古三皇的重要角色
女娲作为上古三皇之一,与伏羲有着紧密的关系。据古籍记载,他们既是兄妹,又结为夫妻。在古代文化中,女娲和伏羲共同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女娲抟土造人,赋予了人类生命,成为人类之母;而伏羲则传授人类捕鱼、采摘、取火等生存方式,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们二人作为福佑社稷之正神,共同开创了华夏民族的新纪元。
(二)在历史传说中的记载
在众多历史文献中,都有关于女娲的记载。《史记》中虽未明确提及女娲的具体事迹,但从其对五帝的记载中,可以推测出女娲所处的时代背景。《山海经》中记载:“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 这里将女娲描述为创世神之一,其形象神秘而威严。《楚辞》中也有 “女娲有体,孰制匠之” 的记载,进一步印证了女娲在古代神话中的重要地位。此外,《淮南子・览冥训》首次记载了女娲补天的壮举:“四极废,九州裂,水浩洋而不息。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这一神话不仅表现了女娲的伟大功绩,还反映了早期社会人们治水的经历和对洪水的恐惧。女娲的传说在这些历史文献中得以传承,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二、女娲的传说故事
(一)炼石补天与造人
在远古时期,水神共工与火神祝融大战,共工战败后怒撞不周山,导致天塌地陷。天空出现大窟窿,天河之水倾泻而下,地上洪水泛滥,山林大火熊熊,猛兽横行,人类面临灭顶之灾。女娲目睹人类的惨状,心中不忍,决心拯救苍生。她选用五色石子,燃起熊熊烈火将其熔化成浆,用石浆填补残缺的天空。随后又斩下一只大龟的四脚,当作柱子撑起半边天。女娲还擒杀了残害人类的黑龙,收集芦草烧成灰堵塞洪水。经过女娲的努力,天补上了,地填平了,水止住了,人类得以继续生存。
女娲抟土造人也是一个经典传说。开天辟地之初,世间没有人类,女娲感到孤独。她临水照影时萌生出造人的想法,于是用河床上的黄土捏造出小泥人,小泥人放在地面上瞬间有了生命。为提高造人速度,女娲将绳子投入泥浆,挥洒泥浆,泥浆落地变成了人。女娲不仅创造了人类,还为人类建立了婚姻制度,让人类得以繁衍后代。
(二)斩龙断鳌等故事
除了炼石补天和造人,女娲还有斩龙断鳌、一日七十化、女娲作笙簧等传说。共工撞不周山后,天空出现大窟窿,天河之水倾泻,导致很多妖怪邪神出来作乱危害人间。女娲为震慑四方,将妖龟的四个蹄子砍下来,作为支撑天的底座,并且还斩了兴风作浪的妖龙。女娲觉得人间生物只有人类太过单调,于是一日七十化,每天变换七十种不同的生物,最终形成了世间万物。女娲还关心人类的娱乐生活,制作笙簧等乐器。“女娲作笙簧” 神话植根于先民生殖崇拜的文化土壤中,笙簧在上古有两性交媾的原始文化内涵,有生殖人口的神秘功能,后世婚恋和乞子乃至乞求再生民俗中多以 “笙簧” 作为文化形具。
三、女娲的起源研究
(一)北方女娲神话
北方女娲神话重在补天,《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 这是关于女娲形象最早的文献记载。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孟繁仁通过实际的地理考察结合当地地理风物写出《黄土高原的女娲崇拜》一书,又结合考古实物材料考察黄土高原的 “女娲崇拜”,指出山西太行山是中华民族的创世祖先 “女娲氏” 的主要活动舞台。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涂平等根据传世文献材料,并列举《楚帛书》探讨伏羲女娲神话在豫东及楚地和南方的流传,认为女娲神话早期在黄河中上游流传。中国神话学会副会长刘亚虎认为女娲伏羲神话较早时期各自独立叙述,女娲神话在北方地区广泛流传。
(二)南方女娲神话
在南方女始祖神话中,女神的功能更倾向于造天。与汉族女娲神话中的女娲补天相比,南方女始祖神话对女神开天辟地的描述更为丰富多彩,并体现了南方少数民族的民族和地域特色,反映了南方少数民族的生存背景与生活方式,以及他们的思维方式与认识方式。例如壮族姆六甲神话中,姆六甲不仅创造了天与地,而且创造了江河湖海。基诺族阿嫫腰白女神神话讲述阿嫫用怪物的身体各部创造了天地日月星辰还有山川河流,并将地做大,天做小后,用手挤压大地将天地协调,使其形成山岭与谷壑,又将日月形成的位置安放好。侗族女神神话中女神萨天巴 “生下” 天地,命姜夫修天,马王修地,姜夫造四根玉柱撑起天蓬,萨天巴吐丝织网稳天蓬,有着典型的生殖崇拜痕迹与女性崇拜色彩,折射了南方少数民族很早从事丝织手工业的生产与生活方式。
南方少数民族女始祖神话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汉族女娲神话的影响。瑶族女神密洛陀用顶天柱撑天的情节与女娲用鳌足撑天异曲同工。侗族女神神话中姜夫运用玉柱撑天的故事,也反映了与女娲神话的文化渊源。汉族女娲神话与南方少数民族女始祖神话在人类起源方面认识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南方许多民族女始祖神话认为人类是人类始祖运用其他材料做成的,一些南方少数民族女始祖神话坚持人类的来源起源于 “怀孕” 或 “孕育”。我国第一个用综合研究方法研究神话传说的学者闻一多在《伏羲考》中认为有关伏羲、女娲的神话与兄妹始祖型神话同出一源,而盛行于南方。中山大学教授曾宪通则指出《楚帛书》与《天问》关于女娲的记载应属同源,产生于战国中晚期的《楚帛书》以伏羲、女娲为始祖神开启创世活动,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南方神话的影响。
四、女娲的新发现与研究
(一)彗星撞地球与女娲补天
美国学者提出,12900 年前彗星曾经撞地球。女娲氏是中国古代的三皇之一,其最大的功绩就是补天。最新的科学研究表明,女娲补天极有可能说的是 12900 年前地球上发生的这场浩劫。据记载,女娲在伏羲死后继位为王。当时共工与女娲争夺王位,后被女娲制服。而共工在与颛顼高阳氏争夺帝位失败后,怒撞不周山,天塌了下来,才有女娲补天之事。美国学者认为,这场彗星撞击地球引发了巨大的灾难,如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等现象,与女娲补天传说中的描述相契合。这一研究为女娲补天的传说提供了一种新的科学解释,让人们对远古神话与现实事件的联系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二)疑似女娲骸骨的考古发现
上世纪 80 年代,考古学家在辽宁红山牛河梁遗址发现了一座女神庙。庙中出土了一尊近似真人头部大小的泥塑女神头像,经鉴定为典型的蒙古利亚人种,脸型与现代华北人非常接近。令人震惊的是,在女神的上臂塑件空腔内竟然有一些肢骨,专家推测它极有可能是人骨。此外,在出土的文物中还发现了一块质地与其他泥塑不一样的、触觉比较接近肉体的曲形物体,这是否是女神像的下身部分引发了人们的猜测。女神庙所在的红山文化位于古冀州的北部,而女娲补天传说中提到 “杀黑龙以济冀州”,有学者认为这座女神庙很可能是当时辽河流域的原始古国为了纪念女娲而修建用以崇拜祭祀的,甚至这尊女神头像就是女娲本人的可能极大。在距离女神庙一千米的地方,有一座人工夯筑的小土山,被称为 “中国的金字塔”。周围还分布着冶铜坩埚片、彩色陶片和无足玉龟等,与 “女娲补天” 神话传说中女娲炼五色石的情节极为相似。
(三)神秘图腾与女娲姓氏之谜
近年来,随着考古发现的不断涌现,一个颠覆性的观点逐渐浮出水面:女娲并非仅仅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她极有可能是一位真实存在过的远古领袖。在距今 3000 多年前的商代甲骨文中,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符号 ——“冎”,这个字形如同一块带有 “卜” 字的骨头。在一些甲骨卜辞中,“冎” 字竟然与女娲联系在了一起,出现了 “冎帝”、“冎后” 等字样。根据 “中华姓氏体系” 的研究成果,“冎” 很可能是一个古老部落的图腾,而这个部落就是以骨卜为主要信仰的 “呙族”。作为 “呙族” 的领袖,女娲自然也精通骨卜,并凭借着超凡的智慧和精准的预言,赢得了族人的拥戴和敬仰。随着时间的推移,“呙族” 逐渐发展壮大,并演变为了后来的 “呙” 姓和 “娲” 姓氏族,而女娲作为 “呙族” 的先祖,她的故事和传说也被一代代地传承下来。
五、女娲的功绩
女娲作为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其功绩对人类和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创造人类与繁衍之功
女娲抟土造人,赋予了世界生命。开天辟地之初,世间万物皆有,唯独缺少人类。女娲临水照影,萌生出造人的想法。她用河床上的黄土捏造出小泥人,小泥人瞬间有了生命,欢呼雀跃地围绕在女娲身边,让女娲不再孤独。然而,仅靠手工捏人速度太慢,女娲便将绳子投入泥浆,挥洒泥浆,泥浆落地变成了更多的人。女娲创造了人类,使世界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为了让人类得以延续,女娲为人类建立了婚姻制度。她让男女相互婚配,生儿育女,承担起养育婴儿的责任。人类的种子由此世世代代绵延下来,并且一天比一天增多。女娲的这一功绩,让人类能够不断繁衍,传承文明,为世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补天治水与除恶之绩
女娲炼石补天,拯救了人类于水火之中。水神共工与火神祝融大战,共工战败后怒撞不周山,导致天塌地陷。天空出现大窟窿,天河之水倾泻而下,地上洪水泛滥,山林大火熊熊,猛兽横行,人类面临灭顶之灾。女娲目睹人类的惨状,心中不忍,决心拯救苍生。她选用五色石子,燃起熊熊烈火将其熔化成浆,用石浆填补残缺的天空。随后又斩下一只大龟的四脚,当作柱子撑起半边天。
女娲治水灭兽,为人类创造了安全的生存环境。天补好后,女娲还面临着洪水和猛兽的威胁。她收集芦草烧成灰堵塞洪水,使洪水不再漫流。同时,女娲扫灭了横行在大地上的恶兽,代表性的动作是击杀了黑龙,拯救了冀州百姓。女娲的这些功绩,显示出她作为宇宙大神的重要地位,为万物的生存创造了必然的自然条件,民生得以安稳。
女娲的功绩不仅仅是创造了人类和拯救了世界,更是传递出了一种无私奉献、勇敢无畏的精神。她的故事激励着后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勇往直前,不畏艰难,为了人类的幸福和世界的美好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