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论》中提到,“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一语道破脾胃的重要性。
当今社会,也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脾胃的调养。然而一提到养脾胃,仍是有不少人走进了误区。
比如,有的人记得喝粥最养胃,却忘了咀嚼的重要性;有的人认为生姜驱寒养胃,就拼命吃,却忽略过量也有可能伤胃;有的人以为养胃只需要关注饮食,其实运动和情绪管理也很大程度影响脾胃健康;还有的人认为养胃就要补,滥用补品或药物,反而可能伤了脾胃的根本。
佛山市中医院脾胃消化科黄胜林主治中医师表示:秋季,自然界万物处于收敛状态,人体阳气也逐渐内收。脾胃作为气血生化之源,其运化功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全身的营养供给和能量代谢。
秋季养护脾胃,不仅能够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提高正气,还能为冬季的储藏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医强调,脾胃应“娇养”,要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调养、生活习惯和中医调理等方面的细节,从而实现对脾胃的温和、细致的养护。
# 温补为主
秋季饮食应以温补为主,适量增加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奶类及新鲜蔬菜水果等。
同时,应避免过多食用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免损伤脾胃。
秋天素来干燥,像银耳、莲藕、百合、梨、鸭肉等滋润身心的食材都是不错的选择。
# 健脾食物
多食用具有健脾益气作用的食物,如山药、红枣、莲子、薏米、芡实、南瓜等。这些食物不仅能够增强脾胃功能,还能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 少食多餐
秋季气温下降,人体代谢相对减缓,因此应适当减少每餐的进食量,采取少食多餐的方式,以减轻脾胃负担。
# 合理搭配
以五谷杂粮为基础,搭配适量的肉类、蔬菜和水果,保证营养均衡。注意不要素食或吃太多肉类,合理搭配荤素食物,有助于满足身体对多种营养素的需求。
# 适度运动
秋季气候宜人,是进行户外运动的好时节。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增强脾胃功能。
建议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低强度运动方式,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
# 按摩腹部
每天早晚可各进行一次腹部按摩。具体方法为:仰卧在床上,以肚脐为中心,用手掌顺时针方向轻轻按摩腹部约20圈。这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增强脾胃功能。
# 艾灸
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外治法,具有温经散寒、行气活血的作用。
秋季可选用中脘、足三里等穴位进行艾灸,每次10-15分钟,每周2-3次,可温补脾胃,有助于提升脾胃阳气,增强体质和正气。
# 拔罐
拔罐通过负压作用,能够疏通经络、健脾和胃、调和气血、驱邪外出。对于脾胃功能不佳的人群,可选择脾俞、胃俞等穴位进行拔罐,以改善脾胃功能,缓解不适症状。
# 穴位按摩
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处。按摩或艾灸此穴可健脾和胃、补中益气。
中脘: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处。按摩或艾灸此穴可和胃健脾、降逆利水。
神阙:即肚脐眼,是任脉上的重要穴位。按摩或热敷神阙穴可温阳散寒、调理脾胃。
黄胜林提醒,秋季应特别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寒凉之邪气对腹部产生刺激,影响肠胃,继而容易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
做法:取山药粉、芡实粉、薏米粉各30克,先用热水调开,然后放入白粥中加水煮,最好边煮边搅拌,以免糊锅,15-20分钟左右即可。
功效:此粥有健脾益胃之效。
大家在使用山药、薏米、芡实也可有侧重,其中山药可补五脏,脾、肺、肾兼顾,益气养阴,又兼具涩敛之功;薏米健脾而清肺,利水而益胃,补中有清,以祛湿浊见长;芡实健脾补肾,止泻止遗,最具收敛固脱之能。
做法:取陈皮10克、焦山楂15克,炒麦芽、炒谷芽各10克,用沸水冲泡,浸泡10分钟,代茶饮,每剂冲2-3次,每日1-2剂。
功效:消食除胀、健脾和胃,适用于因过食肉类或面类而出现的腹胀不舒、胃部不适、食欲不振等。
做法:准备猪肚1个,用食盐、白酒揉洗干净;100克糯米用水泡透,10克陈皮切成细粒,12克生姜切片,适量胡椒捣碎,25克白术用纱布包好,一起放入猪肚内,加入食盐、料酒,猪肚两端用线扎紧。将猪肚放入炖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炖煮1小时左右,至猪肚、糯米烂熟。取出猪肚内容物,将猪肚切片,每日食用2次,可于2日内吃完。
功效:本品能补脾益气、温中健胃。适用于脾胃虚弱、疲倦乏力、食欲不振、脘腹喜温、隐痛胀满、大便溏薄之人。
药物组成:莲子肉、薏苡仁、缩砂仁、桔梗、白扁豆、白茯苓、人参、甘草、白术、山药。
功能与主治:益气健脾,渗湿止泻。适用于脾虚湿盛证,饮食不化,胸脘憋闷,肠鸣泄泻,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
药物组成:枳实、厚朴、半夏曲、干姜、黄连、人参、茯苓、白术、甘草、麦芽。
功能与主治:消痞除满,健脾和胃。适用于脾虚气滞,寒热互结证,症见心下痞满,不欲饮食,倦怠乏力,大便不畅,苔腻而微黄,脉弦。
药物组成: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半夏曲、白术、陈皮、厚朴、桔梗、藿香、炙甘草、生姜、大枣。
功能与主治:解表化湿,理气和中。适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患者。症见霍乱吐泻,恶寒发热,头痛,脘腹疼痛,舌苔白腻等。
药物组成:沙参、玉竹、生甘草、冬桑叶、麦冬、生扁豆、花粉。
功能与主治:清养肺胃,生津润燥。适用于燥伤肺胃阴分、津液亏损患者。症见咽干口渴,干咳痰少而粘,或发热,脉细数,舌红少苔者。
最后,黄胜林强调,以上药方建议在医生辨证后服用,如果感觉脾胃明显不适,建议到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