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个人的眼睛蒙住,然后在他的左前方或右前方不同位置上,晃响一只小铃,这时他会迅速而正确地指出小铃所在的方向;

可是当你在他正前方或正后方晃铃时,他却真的成了“瞎子”,乱指、乱说一气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有限的,这意味着从声源产生到被人的耳朵接收,需要经历一个时间过程。

当声源位于人的一侧时,声波传播至双耳存在时间差抵达后的响度有强弱之别,当发声体逐渐远离双耳时,这种差异会变得更加显著,两耳在听觉上感知到的时间差和响度差变得愈加明显,反映到人的大脑里,就使人有可能判断声波传来的方位,这称为双耳效应。

确实,人类双耳在辨别声音来源方向上的能力存在其固有的局限性,例如,当发声体恰好处于人体的正前方或正后方位置时,该发声体释放的声波会几乎同时抵达双耳,且双耳接收到的声音强度相同,这时人体就很难分辨声波的方向和远近了。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要弄清声波的来源,那就只有扭转脖子“侧耳倾听”了。

由于双耳效应,人们对不同空间位置的声音产生了方位和强弱的不同感觉,因此对周围各种声音感觉的综合,便会形成声音的“立体感”。

通过普通录音机播放的音乐,受限于录制时仅采用单一麦克风捕捉,并在播放时仅通过一个扬声器输出,导致我们听到的声音仿佛所有乐器的混合音响自同一方向传来,缺乏空间感和层次感。

为了营造具有空间感的音乐体验,现代录音机普遍采用了双声道录制技术,即通过两个麦克风分别位于左右两侧,将不同位置的声音信息独立记录在一起。

不!这不是我的声音 语音里我的声音为什么这么难听

放音的时候,用两个喇叭分别放出两个声道录下的声音,此刻,仿佛身临其境于音乐殿堂中,能清晰分辨舞台上每件乐器的方位,它们发出的音符轻重有别,高低错落有致,分辨得清清楚楚,由这种双声道录音机发出的声音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立体声”。

平时我们听到的自己声音与通过录音设备听到的截然不同,这主要因为声音传播的路径不同,人类能够感知声音,声音信号之所以能够被大脑感知,是因为耳蜗管内的振动经由听觉神经传递至大脑的听觉中枢。

而触发耳蜗管振动的机制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声音直接作用于外耳道口的耳膜,使其振动,进而带动耳蜗管振动;

另一种途径是借助头骨的细微颤动来激发耳蜗管的振动,当我们聆听自己的话语时,正是采用了这种“骨传导”的方式,它属于声音在固体介质中的传播。

相比之下,通过录音机回放自己的声音,则是依赖于另一种传播机制,即声音在空气中的直接传播。

声音传播的主要媒介是空气,其传播效果与通过骨头传导的声音效果存在显著差异,使同一个声音的音色有所不同,不过,站在你旁边的人听你说话的声音效果,和从录音机里听你说话的声音路径是一样的,效果也是一样的,因此不会觉得这两个声音有什么不同。

这款耳机的录音控制表现得相当出色,在常规音量下使用,几乎不会出现漏音现象。

骨传导耳机能把声音转化为不同频率的机械振动,利用颌骨、螺旋器及听觉中枢等路径传递声波。

这种方式显著的特点在于,无需将设备置于耳内即可聆听音乐,同时也不必忧虑入耳式耳机音量过高而掩盖了外界声音。
它能让人在享受音乐的同时,依然能清晰感知周围环境声响,深受运动健身爱好者的青睐,特别是那些热爱跑步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