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第一批冲到香港开店的人,已经集体撤退了。

一年前,香港是下一个掘金点,虽然游客光环不比以前,但也被内陆各种餐饮网红店疯狂盯上,集体出动“横扫”香港。

有的店还没开业,就被一堆人围绕在装修围挡拍照打卡,甚至被媒体比作,“内陆餐饮的天堂”。

然而短短一年后,情况就大不一样。

不少开在寸土寸金香港地标的店,不知何时起悄然关闭,连闭店告示都写得如此潦草。

内陆人气烤肉店“西塔老太太”,去年9月正式开业,今年初便传出欠租问题;’绝味鸭脖’在香港连关两家店,炸鸡店“德克士”在香港开了不到半年就迅速转让,据说换上一家兰州拉面的门头。更有数据显示,内陆餐饮品牌去香港,平均营业时间不超过2年。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成了很多网红店来香港的真实写照。

内陆网红店扎堆来香港,也是有原因的。

毕竟,香港人北上成了新趋势,大部分都是冲着内陆的网红餐饮品牌,带火“反向代购”。

然而内陆品牌一到香港,才发现现实和理想差距太大了,光靠香港顾客的喜欢可远远不够。

曾经“席卷”香港人的网红店们,为何一到香港就光环失灵了?

这还要跟香港顾客一个新改变有关。

内陆人重新定义香港行:

0元游、机场过夜

曾有媒体不完全统计,仅是在2023年,就共有17个餐饮品牌在香港开出首家门店。

刚开店,还有游客排队打卡的新鲜劲儿,然而时间长了,商家们迎来的不是报复性消费,而是报复性省钱。

很多内陆游客,开始重新定义香港行,发明出即日游、军训游、社区深游,甚至0元游……

这些游的特点就是,花钱少甚至免费玩。“两天一夜的旅行,总共花费仅为108元港币”。

要知道,香港可是一瓶水都要7港币的地方,众所周知的高物价,为何还能0元游?

在网上,许多博主分享低价攻略。酒店贵?那就去网吧租个电脑通宵,或者去免费过夜的避暑中心。

没地方洗澡?那就去香港机场。这里不仅设有免费的浴室,免费充电和饮用水,甚至还有洗浴液和吹风机,被很多人评为香港的最佳过夜地点。

就连2023年香港的跨年夜烟花表演,一向是历年来规模最大的“跨年倒数”烟花秀,一般有超过20万内陆游客,显然能拉动巨大的消费。

香港本想靠表演拉动消费,结果没想到游客都是看完就走,根本没想着过夜。

在游客越来越“抠”的趋势下,商家们想不到,打败自己的不是同行,或许还有“穷鬼套餐“。

今年开始,两餸饭开始风靡香港,它本来是香港大学食堂的“颓饭”,形容价格便宜的餐点,不仅有肉还有蔬菜,整整一大盒,还不是预制菜,一般售价在25至50港币之间。

在香港的餐饮环境中,最低消费通常为80港元,性价比拉满的香港穷鬼盒饭,也成为香港中产和白领们的心头好。

连很多香港老字号都开始卖,敏华冰厅在香港和内陆有多家分店,在香港推出价格为28元的双菜饭套餐,很多网友惊呼,“比深圳的敏华还要便宜!”

一个更明显的情况是,曾经被挤爆打卡的网红店冷冷清清,而隔壁卖穷鬼套餐盒饭店的门前却排起长队。

不仅花的钱少了,内陆来的人也更少了。

据政府提供的通关数据,2023年5月至2024年4月,经陆路口岸出境的港人逾7460万人次,但同期内陆访港客只有2819万人次,两者相差4641万人次。

一系列改变下,让网红店们直接傻眼。

倒闭3000家,

全体市民出动也难救

顾客们变了,第一波受冲击的,就是香港本土品牌。

大量本地店铺倒闭,甚至连香港老字号都顶不过去。

经营了70年的长发面家,在去年10月底正式结业,赌王四太梁安琪、艺人佘诗曼、薛凯琪等名人也纷纷到店告别。

荃湾区内无人不晓的荃丰捞面,也表示今年1月底要正式结业,后面又将结业时间延至了明年7月。

40年的老牌餐饮店“华辉餐厅”,在餐厅外贴出招租广告,还要把餐厅内之前的的家居设备通通卖掉,有的店一周内有2-3天完全没有生意。

第二波受冲击的,就是第一批来港的内陆餐饮品牌。

去年年中至今,至少有42个内陆餐饮品牌进驻香港,然而大部分店最长营业不过2年。

倒闭3000家!“横扫”香港的网红店,难逃短命魔咒

内陆茶饮品牌柠濛濛,租约原本签订至2025年,在今年6月初却提前关店。

内陆湘西菜品牌“萝卜向南”,去年才入驻旺角,租约期为期三年,原定至2026年12月,也在最近结业。

连更出名的品牌都撑不过。奈雪的茶2019 年在太平山顶开设香港首店,但这家店已于 7 月关闭,仅剩下位于尖沙咀的唯一一间分店。

3月份,香港餐饮联业协会的会长黄家和曾提到,香港已有3000家餐厅暂时关闭,而400家则已经永久结业。

为了“拯救”香港这波结业潮,连全体市民都开始出击。

当地司机开始卷服务,大搞车内装修,放着大量的皮卡丘玩偶,包括地毯、安全带等。服务上也做到位,车上放置急救包,以便乘客不时之需,遇到热情游客时,还会赠送小礼物。

很多商家也没有束手待毙,想方设法自救。

第一个方法,就是当网红。

香港湾仔海滨艺游坊一家摊档学瑞幸,推出“酱香豆浆”。

一家烧鹅店的老板娘,在网上展示店铺的制作过程、分享独特的菜品,也逐渐招揽一些人气。

第二,就是打价格战。

看到穷鬼套餐爆火,很多店也开始模仿内陆的风格,纷纷展开价格战。

香港旅发局前不久发放100元餐饮消费券,在香港上百家餐厅用,够两个人吃两碗烧鸭饭、热奶茶、冰柠檬四件套。

连服装店都开始大打性价比牌,大约100元左右就能买到一件商品,也在网上爆火。

但内陆有效的战略,在香港未必行得通。

无论当网红,还是搞价格战,想要赚钱没那么容易,就像一位香港网友说的:

“不要以为薄利一定多销,结果就是又亏房租又亏人工,但是香港人也不会花费几百块去吃一顿没有日式光环的汤面餐,总之,就是生意好难做。”

闭店潮依然在继续,网上“全港店铺执笠结业消息关注组”从5000人增加到20.9万人关注,有的香港商家甚至心灰意冷,想要转战深圳创业。

喊出“反攻深圳”背后,

不仅是香港滤镜没了

不过现实来看,去深圳创业更像是一种调侃。

不少餐饮店推出低价、特价,甚至喊出“反攻深圳”的旗号。

但眼下比起“反攻”,更重要的还是先活下来,香港人从上到下,都没少操碎了心。

香港餐饮联业协会会长黄家和提议,香港餐饮要做数码转型,发展电子支付以及提升服务水平等。

普通市民也心急如焚。有人在社交平台呼吁市民留港消费,为社区做贡献;有人建议,无论是零售还是餐饮店首先要延长夜晚经营时间,甚至还有人调侃,要引进大熊猫拯救香港。

但想要解决问题,不是靠表面工夫,而是要从根源治起。

困扰所有商家最现实的问题,就是在香港开店成本极高,可谓是真正的寸土寸金。

根据2023年公布的《全球主要零售大街》,尖沙咀以每月呎(1呎=0.0929平方米)租970元,全球排名第三。

仅谈租金一项,就比内陆租金高5至20倍,而且香港一般要求“三按一付”,甚至2023年香港街铺租金还在上涨。

在香港开店受阻的“柠濛濛”曾直言,在香港开店与内陆差异太大,包括租金差异、注册餐饮牌照费用、水电杂费、人工成本等,在香港开一家店随随便便就要花费3000万港元。

其他人也不好过,有数据显示,49平米的茶饮店,月租就高达12万港元。

每天顶着如此高的房租压力,自然也会把压力进一步输出到顾客。

奶盖果茶动辄要近40港币一杯,连性价比之王蜜雪冰城来到香港,一杯在内陆售价为4元的柠檬水都要涨到10港币,自然劝退内陆顾客,最后也进一步形成恶性循环:顾客不想买,收入覆盖不了租金,只能闭店。

有没有破除成本高魔咒的内陆品牌?也有,比如海底捞、太二、农耕记等,开出首店至今,人们消费热至今不减,一到饭点依然会大排长龙,香港分店越开越多,但大部分餐饮同行显然没有复制这些泼天富贵。

成本高还是其次,更核心的问题根源,在于价值锚的转移。

十几年前,内陆客南下香港爆买化妆品,十几年后,港人蜂拥北上深圳过周末,内陆彻底成为新一代的“购物天堂”,同时,很多人对香港不再有滤镜,更别说香港餐饮。

而这种改变背后,是产业链优势的深度转移。

十年前内陆餐饮还在野蛮生长,而香港餐饮彼时被封神,这些年,不少香港师傅被聘到外地,加上餐饮激烈竞争,供应链越来越成熟,双方地位大逆转,内陆餐饮如今无论从服务、体验、环境、产品上,都已经反杀香港餐饮。

认知的改变一旦发生,就很难再恢复。

没了内陆光环与环境优势,哪怕网红店们来香港,也无法百分百复刻成就,就如同曾经的香港老字号来内陆一样。

很多香港人意识到这一点,也如同十年前的内陆一样虚心学习。有人去香港玩,发现态度甚至比内陆还诚恳,连几十年不变的老字号都开始尝试推新品。

但归根结底,香港品牌想要活下来,表面靠低价和服务,本质还得是一整套配合到位的产业链支撑。

不从根本上改变,组团倒闭或许只是开始。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