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必是苏轼最好的一首诗,但在苏轼所有的诗词之中,这肯定是返璞归真的一首。

无论它有什么争议,但其诗里所蕴含的意味是真实的,也是无穷的。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全诗仅仅28个字,却可谓点破了红尘的真相,让人回味无穷,受益匪浅。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领略其中的玄妙。

红尘就是社会,社会就是种种的“相”。

赤子之心是每个人都本来就具有的,大家为什么喜欢婴儿和小孩子?就是因为他们单纯,纯粹,因此美好和生机勃勃。

而等到开始说话,开始认识人,开始识字读书,开始知道钱财和功名富贵,以及儿女情长后,人的心就慢慢蒙尘了,浑浊了,所以人也开始庸俗和市侩,有时候照镜子自己都觉得镜子里的人很讨厌。

这都是为环境的种种相所迷惑,以为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想要得到,不想失去。

我们在小的时候就学会了比较高低,以什么为聪明,以什么为优秀,认为自己只要做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就能够心满意足,让别人都羡慕和佩服,获得鲜花、掌声和赞美。

实际上并非如此。

执着就是障碍。

你知道世界上有“庐山烟雨浙江潮”这个地方、景色和东西,你以为它们是好的,是自己的目的地,好像只要到了那里就成功了。

这就是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和执念,比如有的人想要赚到多少钱,有人想要公司上市,有人想要跟意中人过上幸福的生活,有人想要这个或那个。

人各有志,各有各的追求。这就是人生的常态。

我曾经也是如此想,以为到了那个年龄,拥有了什么东西,人生就安心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但在其时,“未至千般恨不消”,别人告诉你要放下执着心,你怎么会放下呢?

《庐山烟雨浙江潮》:苏轼晚年大彻大悟,只用28个字就点破了红尘

等到后来你才明白,过程就是目的,过程就是所有的意义,结果不是不重要,但人生就是活在过程之中。

梦幻泡影,不过如此而已。

一个人非常喜欢跑车,年轻时候买不起,就买了很多跑车的模型,想着什么时候能够得偿所愿就好了。

等到他终于有了足够多的钱,可以把跑车买回家的时候,他发现一年到头也没有几天去开这个车,之所以要把车停在车库里,不过是为了曾经的执念、情怀和梦想而已。

这就像苏轼终于来到了庐山,看过了风景,去了浙江看了钱塘江的浪潮,风景确实不错,但心里什么感觉呢,“到得还来别无事”罢了。

再比如说,你小时候看电视上别人吃燕窝鱼翅,以为是天底下最好的美食,等到后来你可以天天去吃的时候,也没有了滋味。

不管是燕窝鱼翅还是白菜馒头,都还不过是一顿饭吗?

看破了红尘,还是要热爱生活。

从“庐山烟雨浙江潮”开始,到“庐山烟雨浙江潮”结束,这不是简单的循环,而是心境的改变。

借用禅家的思想来说,这就是大彻大悟的境地,是从“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到“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最后“见山仍是山见水仍是水”,返璞归真。喜怒哀乐,荣辱得失,也是如此。

这是人思想成熟的过程,我们年轻的时候以为一个事是什么,以为爱情是爱情,情义是情义,后来慢慢发现社会很复杂,人性也很复杂,很多东西都不是单纯的,爱情往往掺杂了欲望和功利心,情义的内涵也有利用的成分,于是以为一切都是假的。

其实所谓人情世故本来就是强调合作的,彼此利用才是人之常情,用不着愤世嫉俗。

等到一切都明白了,人就会知道存在即合理,重要的是自己如何去应对,而不是责怪这个世界怎么样。

以出世心入世,无为而无不为。

得到了就平淡了,哪怕是跟梦中情人结婚,用不了多久也会视若平常,在一个屋檐下生活,本来就是普通。生活的本质就是平凡嘛。

而且人心以“求不得”为贵,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熟人眼里没有英雄,这是“远香近臭”的道理。

所以人总是擅长悲剧,失去后才知道珍惜,人的欲望就是一个接着一个,总以为下一个是好的,以此为上进和成功。等到最后蓦然回首,才发现自己失去了珍贵的东西。

人啊,有没有智慧就看能不能后悔在前面,早一点觉悟就多一点幸福。

我们修炼就是这样,能够以出世的心境来入世,从全局来看细节,以无为的意志来有所作为。“庐山烟雨浙江潮”还是要去,但也知道当下也是一种“庐山烟雨浙江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