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松帖》是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晚年的行草书作品,现藏于吉林省博物馆。
《种松帖》为纸本,纵 28 厘米,横 56 厘米。此帖上有明代项子京收藏印记多方,尚有阮氏威伯等鉴藏印记。帖后附有另纸,为近代人阮鸿仪所跋。阮鸿仪在跋文中提到“不衡穴为管夫人墓地,夫人卒于仁宗延祐六年,子昂年六十六。此札言及东衡穴当是管夫人卒后所书。延祐七年庚申岁闰,公年六十七岁,公以六十九仙去,当属庚申书,垂老之笔出羲献矣”,为确定该帖的创作时间和背景提供了重要依据。
释文:孟頫记事,园中□□□。□□提举足下:自来奉字,每深驰想。家间两次
从信的内容可以看出,这是赵孟頫写给老家的书信,信中他对家乡田产经营、种植松树等事宜进行嘱托安排,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年老力不从心的状况。
释文:发到所寄书及田上帐,已收。龙洞并一应山,望都与遍种松,切祝、切祝。东衡穴边地,望都与买了,价钞可于舍姪
《种松帖》是赵孟頫晚年的书法作品,书写更加无拘超脱,自然流露出早年临习二王的本真,羲献书风跃然纸上。其行草书流畅自然,线条婉转优美,墨色浓淡相宜,字体洒脱而不失规范,笔画舒展而富有变化。
释文:处取。此间勾当,非不在心,但机会少,法度密,费用大,心逮而力不逮也。徐庭玉备知艰难,他日必能详言。如欲
在笔法上,赵孟頫将多年的书法功底展现得淋漓尽致,提按转折之间尽显功力,使整幅作品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是赵孟頫书法艺术的经典之作。
释文:之,可遣人来为佳。因便奉记,莫尽欲言。不宣。闰月十日,孟頫记事致。
总之,《种松帖》不仅是赵孟頫书法艺术的杰出代表,也是研究赵孟頫晚年生活、思想以及书法风格演变的重要资料,对于研究元代书法艺术和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赵孟頫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擅长作诗写文,精通经济学问,书法造诣深厚,绘画技艺精湛,在金石方面也有所长,还通晓音律,善于鉴赏。其中,他在书法和绘画方面的成就最为突出。在绘画领域,他开创了元代新的画风,被尊称为“元人冠冕”;在书法方面,他擅长篆、隶、真、行、草各种字体,尤其以楷书和行书闻名于世。其书风遒劲妩媚、秀逸洒脱,结体严谨规整,笔法圆润娴熟,创造了“赵体”书法,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据说赵孟頫在5岁时就已将智永的《真草千字文》临摹了500遍,从他在书法上的勤奋程度以及天赋来看,在整个书法史上都是极为少见的。这也是他能够“日书三万字”,从而才名满天下的原因。赵孟頫的楷书可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相媲美,在经历宋四家书法达到巅峰之后,他依然能与唐代书法大家比肩,可见其才能非凡。他的楷书汲取了东晋王羲之、王献之,唐代褚遂良等众多大家的技法,从而形成了自己流动秀美、端庄优雅的字体风格。此外,他还吸收了唐代李邕劲挺有力的笔势,方才造就其笔势的流美遒劲。
总之,赵孟頫的书法既高古又风雅,笔法工稳娴熟,风格含蓄而华丽。朱和羹在《临池心解》中称赞道:“子昂得《黄庭》《乐毅》法居多。邢子愿谓右军以后惟赵吴兴得正衣钵,唐、宋人皆不及也。”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