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热天时,小城街头总会见到推车叫卖凉粉的妇人:有凉粉卖~有凉粉卖~声音幽怨而诚恳,不一会就围上了人。一大锑煲凉粉置于单车尾架,论斤卖。刚剐下的一坨黑凉粉在袋子里弹跳着,还冒着热气,如“活物”般递到人们手上。也有急着吃的,妇人就用小刀划碎,撒上白糖,用碗递上。这是人们熟悉的街头消暑场景,叫卖声仿佛无处不在,凉粉总在人们焦渴时就会出现。
凉粉是用凉粉草熬煮成的。凉粉草翠绿,像薄荷草,搓之起胶;凉粉草还有药效,能消暑降燥。凉粉草熬制成凉粉后,从一棵草神奇变成啫喱胶状物,晶莹剔透,还会弹跳。凉粉草的美妙让人们用“仙人草”称之,凉粉则用“仙人粄”称之,有“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的俗语。
南平村的刘文银就能熬制这种能“弹跳”的仙人粄。
南平村坐落在凤凰山脚、凤溪水旁。南平村是宝地,是明朝建村的客家小山村,古称韶峒。阳光猛烈,韶华美好;凤凰山是宝山,是九连山余脉,翻过北麓是增城。山上山下,奇果异草。山上有草药狼独,用“七夕水”浸泡一年,专治声沙。山下有从化名荔双壳槐枝,壳厚、果大、肉多。双壳槐枝是能“弹跳”的荔枝,扔在地上能弹起一尺高。能“弹跳”的还有仙人草——当它熬制成凉粉后。仙人草长满山脚、溪边,村民很早就用凤凰山的仙人草、凤溪的溪水熬制凉粉。
刘文银同其他村民一样,从祖辈开始就有熬制凉粉的习俗,最近还因凉粉制作技艺入选第十批区级非遗。老刘原来在工厂打工,后来返乡创业,在南平文创街租下铺位经营豆腐花,称“荔下豆花”。老刘人到中年,五短身材,肤色黑里透红。他常出现在媒体的镜头下,极力推介家乡,成为当地“网红”。
老刘熬制的凉粉有七道工序:选草、泡草、煎煮、滤渣、点兑、煮浆、凝固。新鲜的凉粉草揉搓晒干,成黑色枝梗(也有直接用鲜草熬制)。干草熬制的是黑凉粉,鲜草熬制的是绿凉粉。凉粉草先用凉水浸泡。再用铁锅熬煮出黑汁。后用簸箕、布袋分别过滤。返锅再煮,粘米粉汁点兑。凉粉草的胶质与粘米粉的粘性碰撞交融,稀薄的汁水逐渐变得浓稠,发出丝绸般的光泽,冒出大大小小的气泡,如一锅翻滚的黑色岩浆。凉粉能“弹跳”的关键在于点兑,多一分板结,少一分无弹。最后凉粉静置盆中凝固。
凉粉开始了神奇的“表演”:盆中倒出,形状不散;复原盆中,严丝合缝。这样“恰到好处”的凉粉,拌上白糖或蜂蜜,滑如凝脂,馥郁芳香;弹牙爽口,凉透心扉。老刘笑言,我这“荔下豆花”要改名“荔下凉粉”了!从会“弹跳”的双壳槐枝,到会“弹跳”的仙人草;从民间手艺,到区级非遗,折射的是南平这个小山村在乡村振兴大潮中的嬗变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