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小数乘小数时,几个不同版本的教材都同时把重点放在探究乘数和积的关系上。借助乘数和积的关系变化,帮助学生认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进行运算的一般步骤,“积的变化规律”由此贯通了小数乘小数算理表征的始终(如图1)。

(图1)

我们还可以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从不同的理解角度探寻小数乘法算理的秘密:

思考一:除了积的变化规律,还可以怎样帮助学生理解小数乘法?

北师大版教材提供两个学生可能的思路,为学生创设于理解的基础上探索算法的学习过程。

方法一:借助单位换算,利用长度单位及面积单位之间的关系,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进而得出0.3×0.2=0.06(如图2左)。

方法二:通过面积模型,帮助学生于直观中得出结果(如图2右)。

(图2)

方法三:巧用小数的意义和运算律。在如下(图3)推理过程中,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0.3×0.2的计算道理,其实就是在算有几个0.01这样的计数单位,同时能清楚地看到0.01这个计数单位是由“0.1×0.1”得来的。

(图3)

按这个角度来分析存在着一个问题:0.1×0.1为什么等于0.01?这也是小数乘法的算理难点。

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的教材(比如台湾康轩版)在小数乘法的学习中,首先编排“0.1×0.1”单位小数相乘的学习内容,并将分数乘法的学习安排在小数乘法之前(如图4),借此帮助学生理解“0.1×0.1=0.01”的道理。

(图4)

我们不难看到,教材基于学生的已有认知经验:,引领学生推理0.1×0.1等于。同时结合直观模型,借助分数的意义和分数乘法帮助学生理解,就是把再均分为10份,其中的1小份就是,因此0.1×0.1=0.01(如图5)。

(图5)

思考二:不同的理解方法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

回到积的变化规律来思考,两个乘数都缩小到原来的,所以积应缩小到原来的,也就是0.1×0.1=0.01(如图6)。

(图6)

再联系单位换算和直观的百格图视角,其道理也是一样的。

因此,不管从哪一个角度来分析推理,其计算的道理都是相通的。

0.3×0.2都是在算(3×2)个(0.1×0.1)是多少,也就是有几个0.01这样的计数单位(如图7)。

(图7)

带着这个视角回顾乘法的算理(如图8)。

(图8)

比如整数乘法中:

小数乘法算理的秘密,还可以这样告诉孩子……

3×2表示(3×2)个1,其实就是(3×2)个(1×1)

30×2表示(3×2)个(10×1)

30×20表示(3×2)个(10×10)

小数乘法中:

0.3×2表示(3×2)个(0.1×1)

0.3×0.2表示(3×2)个(0.1×0.1)

分数乘法也一样:

表示(3×2)个

表示(3×3)个……

因此,追根究底,小数乘法的计算道理和整数乘法、分数乘法都是一致的,都是在算有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0.3×0.2为什么等于0.06?》

文章观感

“积的变化规律到底是不是小数乘法的算理?”“如果不是教材为什么呈现这种方式?”这些问题相信困扰着许多教师,或许你也曾就此问题请教过某个专家,不同专家可能给你不同的信息。结果,就没有结果……

今天泉州市晋江市心养小学黄伟华老师的《小数乘法算理的秘密,还可以这样告诉孩子》给了我们一个新的思路,即致力于丰富学生理解知识的方式,体会知识间的联系。读完本文,我们是否可以进一步思考:

1. 我们的教材是否也可以先教分数乘法,再教小数乘法?如此有利于小数乘法的算理与整数、分数乘法得以顺利贯通。但先学习分数乘法再学习小数乘法是否有悖于先易后难的认知原则?

2. 在现有教材的系统安排中,我们如何从知识结构化的角度,怎么引导学生体会知识间的联系?我们是否可以在学习分数乘法之后,再回头反思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分数乘法之间算理的联系,以求打通乘法算理,再次理解计算的本质——计算单位的累积?

3. 在教学中,我们是否可以激发学生对算法、算理多样化的学习兴趣或组织学有余力的学生观看以上微课,拓展视野,拓宽思路,促进学生的深度思考?

作者简介

黄伟华,本科学历,高级教师,福建省晋江市心养小学教科室副主任。

-END-

明师之道

欢迎一起讲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