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是在1941年正式进攻苏联的,而在2年前毛主席就在和王稼祥的闲聊中预测了此事,当时朱德、王稼祥等人都觉得毛主席的预测缺少事实依据,但是仅仅两年后,德国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正式向苏联发起进攻。此时王稼祥才对毛主席的精准预测佩服不已,此事记录在王稼祥夫人朱仲丽写的书中。
朱仲丽根据丈夫王稼祥生前的描述记录了此事,当时毛主席分析了很多情况,他指出德国闪击波兰的做法很厉害,这是德国想要扩大侵略行动的必须行动,征服波兰后德国必定会将苏联当成最大的对手,德国也肯定会进攻苏联。
当时的苏联在斯大林的率领下发展得很快,其军事实力之强大已经超出了很多人的认知,而且苏联的兵力总数也达到了惊人的数字。正是因为苏联过于强大,朱德、王稼祥等人认为德国绝不敢对苏联动手,但是毛主席和他们看法正好相反。
毛主席当时说道:“德军闪击波兰只是第一步,德军在一战失败后失去了但泽地区,也失去了波罗的海走廊,这就使得德国领土被这条走廊一分为二,东普鲁士地区彻底和德国本土失去联系,所以德国不闪击波兰拿回但泽地区的话,他们是没有能力动用全国兵力和资源继续其他战争的。”
毛主席先是分析了德国闪击波兰的战略意图,请注意这个时间节点,毛主席说这个话的时候是在1939年的12月份,距离德国结束对波兰的战争仅仅只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也就是说毛主席得出的结论是建立在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分析上,是没有任何史学家的资料给毛主席参考的,毛主席的战略眼光实在令人敬佩不已。
在德国进攻波兰之前,德国已经和苏联秘密缔结了一份《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份秘密协议只有苏联和德国自己清楚,世界上其他国家对此并不知情,毛主席自然也不知道此事。
但是当时毛主席在和王稼祥等人的谈话中提到了一件事情:“德国向四面八方扩张,其本土的资源是绝对支撑不住的,德国向要在战争中保持连续性,那么煤炭和石油就是必须的基础,所以德国一定会在这两方面想办法。”
毛主席的话振聋发聩,在毛主席看来德国和日本在某些情况上类似,两个国家都拥有强大的工业基础,但是受制于其本国领土面积,这两个国家都会面临资源短缺的情况,这一点也在后来得到了验证。
王稼祥的夫人朱仲丽详细整理了毛主席的谈话内容,毛主席谈话中预测了德国一定会进攻苏联,并给出了三个详细的原因。
毛主席认为当时的国际形势决定了德国和苏联的最终宿命只有战争。
首先,我曾很奇怪一件事,为什么毛主席对国际和国内的形势都能这么了解呢?仿佛这世界是没有事情是毛主席不知道的。1939年的通讯和媒体可不像现在这么发达,毛主席是从哪里获知了这么多的信息呢?
这些问题直到我读了李银桥的回忆录才得出答案,李银桥跟随毛主席长达15年之久,李银桥在回忆录中记载了一件事情,毛主席一生爱书,他的住处时常让人找不到下家的地方,因为毛主席的书太多了,几乎堆满了整个屋子,另外,毛主席无论出于什么环境之下都会想办法收集最新的报纸进行阅读,哪怕在长征时期那么艰苦的环境下,毛主席到了某个城镇也会想办法搞几份报纸阅读,所以这些信息能及时获知。
除了报纸以外,毛主席还成立了一个专门的小组来讨论国际和国内的战争形势,这个小组的成员都是重量级人物,毛主席是组长,组员有朱德、周恩来、刘少奇、李克农、肖劲光等人,李克农将军在小组中的任务就是收集国际和国内最新的战争情报和消息。
很多的零碎的信息加在一起就可以整理出一份详细的报告,但是这样的能力不是人人都有的,毛主席总能这样理清千头万绪的事,从中找出最为关键的一些信息。
当时的国际形势极为复杂,德国在占据了波兰大多数领土后,苏联也从中获取了不少利益,部分土地是被苏联瓜分了的,除此以外,英国和法国也站在了德国的对立面,在德国闪击波兰之前,英法两国曾向波兰承诺过:“只要德国入侵波兰,英法都会向波兰提供军事援助。”
然而德国进攻波兰的速度实在太快,英法两国答应的军事援助也成了空头支票,这让英法两国在欧洲的威信受到了很大的损失。而正在快速发展的美国却一直保持着隔岸观火的态势,他们暂时无意卷入任何战争。
这样的话,英法两国希望能有办法让德国和苏联打上一仗,最好能将美国也卷入其中,而苏联这边时刻保持着对德国的警惕,同时苏联更希望德国和英法两国开战,这样的话自己可以从中获利。
这样的背景下,毛主席再次语出惊人,他预测德国在进攻苏联之前会先在欧洲继续扩大侵略范围,原因很简单,德国本土位于欧洲,德国如果不先征服本土附近的国家,他就无法保证本土的稳定。试想一下,如果德国在其他大洲开辟战场,英法等国家趁机攻打德国本土怎么办呢?
所以在击败波兰的7个月后,德国开始对丹麦和挪威动手,战争的结果没有太多意外,丹麦和挪威抵挡不住德国人的钢铁洪流,很快就被德军侵占。掠夺完丹麦和挪威的资源后,德国终于要向欧洲实力最强的法国发起战争了。
是的!你没有听错,法国当时的军事实力是超越了英国的,法国号称拥有世界上最强的陆军,他们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研发最先进的重武器,当时法国无论是从装备和兵力上来讲都是欧洲最强的军事国家。
可是法国一系列的错误判断最终导致了他们失败,费尽心血建立起的马奇诺防线也成为了一个笑话,德国仅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让法国人举起双手投降了,这里就不具体分析法国战败的原因了。
征服了法国后,德军将目标瞄准了英国,但是英国人从法国的失败中吸取了教训,德军虽然高歌猛进占据了英国部分土地,但是没有能达到完全征服英国的目的,不过此战德国依旧收获很大,他们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战略纵深,使得英国转入被迫防御的态势。
这样一来,整个欧洲再也没有哪个国家有能力向德国动手了,德军可以肆无忌惮在欧洲以外扩大侵略范围了。
其实苏联并不可能完全信任德国,尽管双方缔结了一份所谓的互不侵犯条约。所以苏联在乌克兰边境和波兰等地部署了大量兵力,此举就是为了防范德国。
根据德国名将古德里安后来的说法,当时希特勒纠结过要不要进攻苏联,后来德国的另外一位名将伦德施泰特拿出一份报告给希特勒,这份报告显示苏联的军事实力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强大,尤其是苏联国内的生产总值,煤炭、石油、钢铁这些战略物资的产量并不充足,何况那个时候德国有整个欧洲的资源作为支撑,所以希特勒开始准备进攻苏联本土了。
当然,1939年毛主席在预测德国会进攻苏联的时候,这些事情还没有发生,毛主席认为如果德国真的能征服欧洲大多数国家后,苏联在欧洲的利益会受到严重挑战,而德国依靠整个欧洲的资源,他们就具备了和苏联较量的实力,这会导致德军心理上发生很大变化,他们很可能会像闪击波兰一样闪击苏联,只不过苏联疆土辽阔,德国不可能一下子占领苏联全境。
如果不是看过朱仲丽女士记录的谈话内容,实在让人难以相信毛主席的预测竟然是真的。
毛主席认为德军未来一定会遭遇能源问题,苏联的能源优势会让德国忍不住动手。
在和王稼祥的谈话中,毛主席很有兴致地说了很多自己的看法,当时任弼时还问道:“苏联并非没有防范,而且苏联的兵力是超过德国的,德国如果真的向苏联发起进攻,这是很冒险的行动,一旦前期的战争就陷入不利的态势,恐怕欧洲各国也会乘势而起,让德国腹背受敌。德国真的敢冒这个险吗?”
任弼时的话问道了一些问题的核心,毛主席点点头说道:“你的分析很有道理,我认为在未来德国肯定要冒这个险,德国如果真的进攻苏联,里面的因素现在不可能完全说得清楚,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资源问题肯定成为德国进攻苏联的最大原因。”
任弼时确实没有想到这个方面,王稼祥也低着头开始沉思起来。资源永远是战争时期永恒的话题,像德国这样的大范围战争,要想保证战争的持续性,资源是否充足永远是个大问题。
毛主席的话在后来也得到了验证,德国当时四处发动战争,他们用于支撑战争的石油有三分之一来自罗马尼亚,而就在毛主席预测此事的一年后,苏联突然向罗马尼亚发起了进攻,并成功占领了罗马尼亚,这个举动等于是切断了德国急需的石油资源。
这件事可以说是引发德国和苏联战争的导火索,当时希特勒对此事暴跳如雷,他将苏联对罗马尼亚的行动视为在向德国挑战。
没有足够的石油资源,德国无法支撑四处出击的战局,无数的重武器将成为废弃的钢铁。在希特勒的授意下,德军的众多将领秘密制定了巴巴罗萨计划,准备分三路进攻苏联,而此时苏联人对此一无所知。
苏联除了攻占了罗马尼亚以外,还准备将手伸向欧洲更远的地方,当时苏联做出的一些判断存在很大的失误,很多苏联的高层认为德军在整个欧洲燃起战火,在这些战争中德军消耗极大,此时恐怕德军已经无力和苏联为敌了。
很明显,苏联的情报工作做得没有德国人好,就在伦德施泰特精准分析出苏联的国力时,苏联却错误统计了德国的整体实力,别忘记一点,德国在征服了法国之后,法国原本强大的国力成为了德国的兵器库,德国失去罗马尼亚的石油供应,不代表目前的他实力不强悍。
石油资源的矛盾成为了德国和苏联之间开战的主要原因之一。
毛主席坦言当时的苏联在某些运动中损耗很大,实力已经大不如以前,德国会看准这样的形势。
毛主席当时总结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苏联的实力已经滑坡,德国会抓住这样的机会。关于苏联的那场运动就不作过多介绍了,反正就是苏联在几年内失去了很多的优秀将领和士兵,还有大量重要的科学家。
失去那些拥有丰富指挥经验的苏联将军,对苏联的军事是来讲是沉重的打击,除此以外,苏联的钢铁、煤炭产量也出现下滑,虽然苏联拥有的兵力还占据优势,但是其整体实力已经不能和以前相比。
在德军进攻苏联之前,苏联军队的5个元帅有4个被杀,下面更是有199个师长难逃一死,这些人都是苏联军事指挥体系的中坚力量,而新任的那些指挥员很多都是缺乏经验的年轻人,战场指挥经验必须一刀一枪去积累,军事学校教给学生的永远只是理论知识。
正如毛主席所说的那样,苏联的实力已经大不如从前了。以前的那些苏联名将已经灰飞烟灭,留下的年轻的苏联军官,其中有很多人甚至没有参加了直接的战斗指挥。
毛主席当时只是从双方军事实力的角度去分析的问题,其他方面的对比缺少数据,所以毛主席并未将双方的生产能力拿出来分析,但这已经很厉害了。
同时毛主席指出德国挑起世界大战的原因,德国在一战中是战败国,这使得德国在一战后的利益遭受了巨大损失,这是德国人心里永远的痛,所以德国人一直想拿回属于自己的利益,并索取更多。苏联是一战结束后获得利益最多的国家之一,这一点也是德国人要攻打苏联原因之一,当然这个原因的影响程度不是那么大,但是最起码希特勒曾经将这一条理由作为鼓励德军的话。
另外,就在德国闪击波兰之前,苏联先和芬兰打了一仗,此战虽然苏联获得最终胜利,但是却是一场惨胜。当时苏联急着寻求战略防御的纵深,便将目光瞄向了芬兰边境,苏联向拿其他双倍的土地换取芬兰在列宁格勒东边的几十公里土地,以此来扩大边境的防御纵深。
然而芬兰拒绝了苏联的要求,苏联便找了个借口开始进攻芬兰,很明显苏联低估了芬兰的实力,尽管苏联出动了上百万的兵力,但是在芬兰的抗击下损失惨重,此战极大程度上消耗了苏联的部分国力,并让苏联损失了超过20万的兵力。
1941年的6月,希特勒正式发布命令进攻苏联,此战德国依旧采取了闪电战的方式,以190个师的兵力,加上各种重武器机械化兵团分三路向苏联本土发起进攻。
德国人的闪电战确实可怕,这一切都建立在他们快速机动的机械化兵团上,突如其来的进攻一下子将苏联的军队打懵了,面对德军的猛攻,苏联几乎全线溃败,除了当时乌克兰的防线还能和德军保持对峙的态势。
斯大林连忙动员全国的军人和群众,一场钢铁洪流之间的碰撞就此拉开序幕。
苏德战争打响后,王稼祥和任弼时等人回忆起毛主席两年前的预测,此时他们对毛主席的超前战略眼光敬佩不已。
苏德开战立刻引起了全世界的震动,所有人都明白这场战争的结果将改变整个世界的格局,毛主席这边也开始审视这场战争。
根据肖劲光将军的回忆,当时苏德战争爆发,毛主席取出一张世界地图观看了很久,整个过程持续了有3个小时。当时谁也不知道毛主席在想什么,后来毛主席紧急召开了一个临时回忆,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等人都参加了,当时朱德正在山西视察八路军129师,所以没有参加这次会议。
毛主席当时在会议上说道:“苏德大打出手,这本在我的意料之中。但是这场战争究竟会打到什么程度,最终哪一方会获胜,现在恐怕很难讲!”
毛主席认真分析了德军的攻势,他当时就判断说:“德军在前期的进攻中会占据一定程度的优势,苏联的军队集结和武器调动都需要时间,一时间恐怕难以阻挡德军的猛烈攻势!”
后来的战局发展也正如毛主席说的那样发展,德军在前期的进攻中势如破竹,很快就占领了苏联的很多领土。
这场战争持续到1941年的八月,德军不但攻破苏联在乌克兰的防御线,还占领了苏联多个重要的城市,并将战火延伸到了有苏联第二首都之称的列宁格勒,德军的几次总攻均未能攻破列宁格勒,最终德军选择围困列宁格勒。
这是德军在苏联战场上首次受挫,而毛主席一直密切关注着这场战役,同时毛主席还下达了一个重要的命令:“立刻派出两个师的兵力前往中苏边境驻守,行动一定要快!”
当时很多人不理解毛主席的这个部署,我军从新四军、八路军、延安守备兵力抽调人马组建了两个师准备前往中苏边境。
毛主席的这么做是有充分理由的,如果德军真的攻破列宁格勒,这场决战就意味着苏联要彻底败北,以后苏联只能被动进行战略防御,短期内是没有能力进行反攻的。如果真的是这样的结果,那么德军占领苏联后,很有可能会从中苏边境侵略中国,谁也无法保证不发生这样的事情。
早在1940年,德国、日本、意大利便已经结盟,也就是说,德国和日本是一条战线的,1941年的时候我国国内的抗战形势已经慢慢转变,我们从被动的战略防御已经慢慢开始转入战略反攻,日本人已经逐渐支撑不住,如果此时德国真的横插一脚,这将是不堪设想的结果。
毛主席的决定并没有任何问题,但是这个命令发出不久后,毛主席又取消了这个命令,原因是毛主席又察觉到了苏德战争将会迎来新的转机,毛主席料定德国必败。这又是为何呢?
毛主席就此事和斯大林取得了联系,两人用电报交流了很多内容,至于具体谈了哪些事情现在已经不得而知了,我查找了很多资料也没有找到相关的电报内容。
毛主席认为德军此时的战线拉得太长,他们后勤补给一定会出现问题,另外英国人也开始行动了,丘吉尔四处奔走,在欧洲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与德国抗衡,德军的后方也不稳。同时,苏联这边的王牌朱可夫元帅也出山了,他成为苏联的第二统帅,将全面指挥部队反击德军。
加上时间快要入冬,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将会肆虐整个苏联北境,德国人本想在短期内征服苏联,现在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德军将要遭遇严寒的袭击。
最终正如毛主席所料,冬季来临,苏军大举反攻,德军在此战中损失了50万兵力。
许多年后,假如有人问我,当年你为社会做过的贡献是什么? 我会说:我传播了很多充满人性、良知、散发着正义光芒的文字,我拒绝了与邪恶同污合流。